张黎萍老师讲义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294132 上传时间:2019-04-01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6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黎萍老师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张黎萍老师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张黎萍老师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张黎萍老师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张黎萍老师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张黎萍老师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黎萍老师讲义(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信息化与 新课程改革,陕西省电教馆 张黎苹,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1993年2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年9号) 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正式颁布 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001年9月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进行实验,中国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 “三个面向”(起步阶段)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初期发展阶段)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加速发展阶段)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迅猛发展阶段) 2002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20

2、022号文件关于推进教师教 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 2005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2010年,所有的中小学校都能进行多媒体教学,初级中学 以及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小学全部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90%独立建制的中小学能上网。,三、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 的客观需求,社会对培养人才的需求 新课改是素质教育的需要,院士讲述的故事,数学家和他的高材生被污陷,在判处死刑前可满足每人一个愿望。 数学家:我唯一的愿望是让我再上一堂数学课 学生(急忙):赶快判我死刑吧! 在我老师上课之前!,忽视教学结构改革的结果,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长期统治各级各类学校,抑

3、制了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严重影响了创造型人才的成长,据参考消息报道: 中国中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最强,花在做数学和语文上的上课时间和作业时间也最多。但是中国学生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差; 美国的学生花在信息搜集、解决问题和阅读上的时间比较多,作数学题的时间很少,因而美国学生更具有创造性和文化素质,21世纪信息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教育信息化定义,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中普遍运用以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学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个理论和实际问题 -南国农,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运用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多媒体

4、技术和网络技术,来呈现、传递、加工和处理信息的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同义,包括三种技术: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整合技术。 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人能够判断何时需要信息,并且能够对信息进行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的能力。 (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提出 ),教材多媒体化 资源全球化 教学个性化 学习自主化 活动合作化 管理自动化 环境虚拟化,教育信息化的教育特征,欧共体做过的实验,在人类获取信息过程中: 视觉占83% 听觉占11% 其它占6%,二、教育信息化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教育信息化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与公平教育的必由之路。 1通过教育信息化可以实现基础教育在质

5、量提高方面的跨越式发展; 2通过教育信息化可以使农村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缩小城乡差别体现教育公平。 3教育信息化符合新课改理念,教育信息化的双重目标:,改进学业成就和发展21世纪的新技能。 第一,改进学业成就的主要内容: 增强面向真实世界的知识应用能力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提高有特殊需求学生的学业成就 提高应用信息学习知识和探究能力 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教育信息化的双重目标,第二,发展21世纪的新技能主要内容: 培养信息时代的基本素养(技术、文化、信息素养、全球意识)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问题解决能力、推理能力) 增强社会交际能力(写作、口语交际、团队合作、协作精神) 高效工作

6、的能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核心是构建图像和非语言形式的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和借助网络的交互环境,在此基础上设计一系列符合课程目标和学生特点的数字化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绩效。 信息技术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新型教学方式中可以促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开阔学生视野;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的作用,创造开放的学习环境,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 促进学生主体和自主精神的发展 为实现个别化学习提供了技术支持 为学习者提供灵活开放不受时限制的学习条件,从而为学习者创造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 为现代课程和教材改革提供了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及环境,课程

7、改革的核心理念,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基于学生发展、关注学生发展、为了学生发展。 为了保证上述培养目标的实现,从事基础教育的实践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几个教育观念(理念) 学生观 课程实施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充分考虑如何保护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使命。,知识观,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因此,这次课程改革要求在师生关系、教与学的方法等方面都要有重大变革,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再是接

8、受和存储知识,而是学会探究,以便为终身继续学习奠定基础。,发展观 这次课程改革除了在课程结构、教学过程、课程评价方面作了调整之外,还强调各科的课程标准都必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应该达到的目标。只有坚持全面发展的观点,才能实现“发展”这个概念的真正内涵,即发展乃是质而不是量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育”这个概念的真正内涵,即教育乃是养成学生的健全的个性或人格。,课程观,基础教育课程应该全力追求的价值是促进学生和社会的发展。为此,课程要和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结合,要积极利用并开发各种课程资源,除了知识、技能之外,人类创造的所有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以及自然

9、存在物都可以是构成课程的素材。,适应新课程的新的工作方式,加深对学与教理论的理解 注重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以科学求实的态度成为新知识的学习者,教学改革的促进者。,信息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素养,教师的教育素养 教师的学科素养 教师的信息素养,信息时代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教学设计能力 媒体使用能力 资源开发能力 教学研究能力 教学系统的开发能力,培养创新人才是教育者的使命,用新观念、新技术、办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1. 创新人才基本特征 2. 六种现代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双主教育观 终身教育观;创新教育观; 四大支柱教育观;情商为主教育观。,创新人才的基本特

10、征,“新”掌握前沿性的知识 “专”在某一领域有独到见解或较深造诣 “博”有扎实的基础和浓厚的文化底蕴,有 较强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操作能力 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全面个性 人脑电脑 智商情商 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素质教育观,对素质教育的简洁理解: 三个发展:全面发展、全体发展 、个性发展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两个重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句话: 培养创造型人才(素质教育的目标),实现五个标准,1.全新的教育理念 2.丰厚的教育资源 3.先进的教育技术 4.探究的教育模式 5.规范的教育管理,四、运用信息技术促

11、进创新人才培养,1.什么是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是思维能力的最高表现形式,也是多种思维能力的综合。它是一种能够发现新知识,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智慧和能力。,四、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创新人才培养,2.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创造思维包括七个方面思维能力的综合过程。即:质疑思维、假设推断思维、探究思维、想象(联想)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此外还有直觉顿悟思维(也叫灵感思维)。,四、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创新人才培养,3.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促进作用 信息技术有利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开放式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拓展知识领域 计算机网络环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利于活跃学生

12、的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能充分发展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自主学习的特征: 参与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 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自我导向、自我学习、自我激励、自我监控,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运行机制: 尊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 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必须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 要使学生有兴趣,必须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 要留给学生学习自由,必须充分尊重学生。 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主动参与学习的保障 和谐向上的心理环境。 优化的物质环境。 让学

13、生有成功感:自主参与学习的激励机制 给每一位学生以期望和鼓励。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探究性学习的基本要素,1.提出一个科学性问题; 2.搜集信息,如收集资料、动手实验或进行社会调查; 3.处理信息,提出解释; 4.求证过程; 5.获得认识并发表与交流探究结果。 需要注意的问题: 探究主要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不是科学研究。 探究不仅是追求一个结论,更注重学生亲身体验、感知学习与认知的过程。 探究性学习不排斥其他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的策略,将兴趣转化为适合合作探究的问题。 创设情境,引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 呈现矛盾的现象及其不同的解释。 头脑风暴鼓励学生尽量提出问题,互相启发,

14、而 不做任何评价。 提出反面意见,或问问为什么,使问题深化、清晰。 引发学生不同观点,产生争议性问题。 提供提出问题的范例(他人如何提出问题的)。 问题枝干及问题连锁的训练。,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力图自觉指导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提高教学的情感效果,改善人际关系,这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并能引起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 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形式的合作,但就合作学习的互动关系而言,主要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群体(组间)互动。 合作应体现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和团队精神。 合作是一种相互认同、相互接纳。合作不

15、排斥独立,合作学习中强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合作学习的要素,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互动。 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 所有学生能有效地沟通,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 对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 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的途径。,课堂教学怎样落实知识与能力目标,(一)情境创设: 一是通过特定的情境,激活学习的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的学习任务,从而展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二是通过特定的情境,使问题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激活现有的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活动中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个体意义,导致认知结构的改组或重

16、建。,(二)新知探究: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实现知识内化,即通过解决是什么(陈述性知识)和为什么(建立知识间的联系)的问题,把握知识规律; 二是形成学科技能,即通过知识的应用,把握知识应用规律。,(三)知识应用:既要完成巩固知识,进行技能性的转化,又要完成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任务。,精心设计训练题,设置智力台阶。 基础性应用即与教材上的例题同结构、同题型、同难度的模仿性练习题,用于巩固当堂所学的新知识; 综合性应用,一是本堂课内所学知识点的综合,二是本堂课内所学知识与已往已学的相关知识的综合; 发展性应用:有四个维度,一是一题多解,二是多题一思路,三是一题多变,四是学科综合。 落实四项训练。 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贯穿训练,即观察能力的训练、操作能力的训练、表达能力的训练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以四项训练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五、开展教育研究提升创新教育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