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鸭技术资料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292250 上传时间:2019-03-3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鸭技术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养鸭技术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养鸭技术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养鸭技术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养鸭技术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养鸭技术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鸭技术资料(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养鸭技术资料目前饲养的优良肉鸭品种主要有哪些? 北京鸭为世界著名的肉用型鸭标准品种,产于我国北京近郊,现遍布于我国各地。北京鸭体形硕大,呈长方形,全身羽毛洁白、紧凑。公鸭头大,眼圆,喙中等长、较宽厚、呈桔黄色,颈粗稍短,胸部丰满,腹部深广,前胸高举,后腹稍向后倾斜并与地面约呈30度,翅较小,尾短而上翘,腿短而有力,胫、蹼呈桔红色。母鸭腹部丰满,腿短粗,蹼实厚,羽毛丰满。北京鸭性情温驯,仔鸭50日龄活重3.0公斤左右。樱桃谷鸭体形外貌酷似北京鸭。体羽洁白,头大,额宽,鼻脊较高,喙、胫、蹼均为橙黄色或桔红色,颈平而粗短,翅膀强健,紧贴躯干,背宽而长,从肩到尾部稍倾余,胸部较宽深,肌肉发达,脚粗短。

2、成年公鸭体重44.公斤,母鸭3.4公斤。父母代群母鸭年均产蛋210220个,年均产雏鸭168只。白羽L3系商品鸭,42日龄体重可达3公斤以上。该鸭净肉率较其它鸭多26%以上,且瘦肉率高。狄高鸭体形大,外貌近似樱桃谷鸭。体羽洁白,头大而扁长,喙、胫、蹼为橙黄色,颈粗长,背长阔,胸宽挺,尾稍翘起,体躯前昂,后躯靠近地面,脚粗短。成年公、母鸭一般体重3.公斤左右,商品肉鸭是烤鸭、卤鸭、板鸭的上等原料。长羽快、易肥育、瘦肉率高、肉嫩皮脆、质味优美等均是该鸭的特点。仙湖鸭其外貌特征为白羽、宽胸、嘴脚黄。体型大、生长快。商品肉鸭4245天龄活重达3公斤以上;饲料转换率高。商品肉鸭的肉料比为1:2.;种鸭繁

3、殖率高。每只母鸭40周产蛋可达200枚以上,产健雏苗150只以上。适应性和抗病力强,该鸭可适应于水边圈养、陆地旱养、以及舍内网上饲养等;该鸭耐粗饲,成活率高,整齐度好。养鸭怎样做好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育雏是一项艰苦而又细致的工作,是决定养鸭成败的关键,因此,育雏前要做好充分准备。首先,要检修好育雏舍,准备好保温、采食、饮水等育雏的工具,并连同育雏舍一起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可按每立方米空间用15克高锰酸钾和30毫升福乐马林混合熏蒸)。接着,要准备足够的饲料、药品,地面饲养的还要准备足够数量的干燥清洁的垫草,如刨花、木糠或切短的稻草等。进雏鸭前还要调试好加温设备,做好加热试温工作,一般要提前半天将

4、育雏舍的温度升高到30左右。育雏的环境条件要求怎样? 1、适宜的温度。育雏舍合适而平稳的温度环境是确保雏鸭成活和健康生长的关键。温度适宜时,雏鸭饮水、采食活动正常,不打堆,行动灵活,反应敏捷,休息时分布均匀,生长快。温度偏低时,雏鸭趋向热源,相互挤压打堆,这样易发生呼吸道病,易造成死伤,生长速度也会受到影响。温度偏高时,雏鸭远离热源,渴欲增加,食欲降低,正常代谢受到影响,抗病力下降。肉鸭适宜的育雏温度可参见下表。肉鸭适宜的育雏温度范围日龄 温度() 13 3235 46 3032 710 2530 1115 2025 16日龄后可视气温情况,逐步减温或采用常温。2、适宜的湿度。雏鸭出雏后,通过

5、运输或直接转入干燥的育雏室内,雏鸭体内的水分将会大量丧失,失水严重将会影响卵黄物质的吸收,影响健康和生长。因此,育雏初期育雏舍内需保持较高的相对湿度(6070%)。随着雏鸭日龄的增加,体重增长,呼吸量加大,排泄量增大,此时应尽量降低育雏舍的相对湿度(5055%)。3、新鲜的空气。雏鸭新陈代谢旺盛,需要不断吸入新鲜的氧气,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气,同时地面育雏的鸭粪和垫料等分解后会产生大量氨气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因此,要保证雏鸭正常健康生长,应加强育雏舍的通风换气工作,确保空气新鲜。4、合理的密度。密度应根据季节、雏鸭的日龄和环境条件等灵活掌握。密度过大,鸭群拥挤,采食、饮水不均,影响生长发育,

6、鸭群的整齐度差,也易造成疾病的传播,死淘率增高。密度过小,房舍利用不经济。合理的密度范围参见下表。肉用型雏鸭的饲养密度周龄 密度(只/平方米) 1 2025 2 1015 3 610 4 46 5、正确的光照。刚出壳的雏鸭宜采用较强的连续光照,以便使其尽快熟悉环境,迅速学会饮水和采食。04周龄雏鸭连续光照的时间每天23小时,提供1小时黑暗,使鸭群适应黑暗的环境,以免停电时引起惊群。光照强度至少为10勒克斯,如用白炽灯泡,则每平方米应有5瓦的照度。怎样及时给雏鸭“开水”和“开食”? 雏鸭出壳后1424小时,可进行开水和开食。开食前供给清洁新鲜的饮水,以补充雏鸭出壳时体内耗去的水分。在饮水中加适量

7、葡萄糖或维生素C,能促进肠胃蠕动、供给营养、排除胎粪、清理肠胃、促进新陈代谢、加速吸收剩余的卵黄、增进食欲和增强体质,因此要先饮水后开食。若在饮水中加入万分之一的高锰酸钾,还可起到肠胃消毒的作用。雏鸭出壳1424小时后,雏鸭绒毛已干,活泼好动,常发出“嘎嘎”的叫声,并互相活动互啄,这时就要先喂水后开食,有利于雏鸭消化道及整个机体正常活动,促进卵黄的吸收。若雏鸭精神倦怠,眼睛半开半闭,不愿活动,此时已超过开食时间。雏鸭开食过早,容易伤害消化器官,影响雏鸭健康;开食过迟,营养供应不上,不利于生长发育。因此,雏鸭开食最好的时间是在出壳后1424小时之间,切记要在饮水后再开食。肉种鸭的管理及其均匀度控

8、制1、开食保证每只鸭子4小时的充足饮水后方可供料。喂料器足够,保证每只鸭子都有足够的采食面积。2、0-28天的料量控制以育种单位推荐的料量为依据,每天检测体重,根据体重增长情况调整料量。4星期末的料量要稍高于标准,防止后续几星期增重不达标。饲喂次数不宜太多,前3 天以8-12次为宜,随后递减的速度要快,从16天开始1次喂料。撒料的速度要快而均匀,撒料的面积要足够,并随鸭子增长而扩大。3、第5星期料量的确定原则上,根据4星期末体重确定。平均体重高于标准体重,或者增重幅度较大时,采用24日龄的喂料量。平均体重低于标准体重,或者增重幅度较小时,采用28日龄的喂料量。平均体重与标准体重相吻合,而且增重

9、幅度比较理想,采用26日龄的喂料量。32日龄早上喂料前要进行称重,根据称重情况对29日龄时所确定的料量进行调整。4、618星期料量的确定原则上,根据星期末体重和增重情况确定料量。平均体重偏高,增重幅度大,首先检查称重数据和上一周的喂料量,如果数据无明显偏差,维持目前的料量,使体重逐渐接近目标体重。平均体重偏低,增重幅度小,把每天喂料量增加1015克。平均体重与目标体重相吻合,而且增重幅度与标准接近,增加一小量(5克)以维持此生长速度。增重情况与目标有差异时,下星期要在星期中增加一次称重,根据增重情况及时修正料量;每星期饲料的增加量不要太大,要稳定持续的增加;6-8星期增加5-10克,9-18星

10、期增加5-15克。特别注意6星期左右加料幅度不要太大,否则易出现腿病。5、22星期后料量的控制让鸭子在规定的时间内自由采食。采食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蛋重,并与饲料质量、气温等因素有关。注意:产蛋率达到5时要每天抽测蛋重,定时、定点、定数量;每星期必须清空料箱一次,以检测实际的耗料量;每星期对料箱清洗消毒一次。6、体重及均匀度的控制种鸭体重与均匀度的控制水平与种鸭产蛋高峰、高峰维持时间长短、整个产蛋周期的产蛋总量密切相关。在整个育成期所有的工作要紧紧围绕此项工作进行。为了保证体重的合理增长和较高的均匀度,要注意以下几点:控制鸭群适宜的密度和群体大小;每只鸭子至少要保证030平方米的舍内面积和03

11、0平方米的运动场面积;每群300只为宜;及早分群;料量准确,称料精确。必须将饲料均匀分布到舍外运动场或舍内足够大的面积上,随鸭子的生长及时增加撒料面积。并注意防止以下几点:地面潮湿导致颗粒料溶解,造成饲料的浪费和鸭子实际采食量的不足;撒料时饲料溅落到鸭子无法采食的区域导致饲料的浪费和鸭子采食量的不足;撒料时将颗粒料踩碎成粉末,导致饲料的浪费和鸭子采食量的不足;粉料不得用于撒料饲喂。称重要早,雏鸭到达育雏舍就要称取初生重,以后每周至少称重一次。称重比例不少于10,称重要定点、定时、定人。称重后准确计算出每圈、每栋、全群的平均体重和体重均匀度;计算体重均匀度,要以标准体重和实际平均体重5分别计算,

12、据此对鸭群的体重和均匀度作出正确的评估。根据称重结果,仔细星期核定出下一星期的料量。7、调群根据体重和均匀度情况,将体重不同的鸭子按大中小调整到相应的栏圈中去。在均匀度、体重状况不是太差时,最好不要进行全群称重分群,这样会导致群序的极大变动,特别是对公鸭更要尽量避免调群。8、对个别体重特小的种鸭的处理每栋鸭舍设立一专门的机动小圈作为小母鸭圈,每天将大群内目测体重比较小的母鸭单独挑到小母鸭圈进行单独加料,并用比较容易辨认的颜色在鸭子身上做上记号,便于在每次喂完料后将其挑出;每次单独补完料后应将鸭子及时放回大群。大鸭的饲养应注意什么? 一般中鸭养至足5周龄时,体重可达2公斤,但此时仍是继续长骨架、

13、长肌肉、长羽毛的快速生长期,因此,要达到育肥增重的要求,日粮的营养水平应与中鸭相接近,在能量水平上应比中鸭稍高一些,以满足快速育肥的需要。大鸭阶段喂全价饲料,应饲喂肉鸭料或大鸭料,全日供料不断,给予足够的饮水。饲喂的方法应与中鸭一致,直至上市。目前的樱桃谷、狄高鸭品种,7周龄结束上市时其体重一般可达3公斤以上。大鸭阶段,同样要注意环境安静,特别是夜晚要注意防止灯光突然照射和行人的惊群,以免造成应激而影响增重。夏季的大鸭要注意防暑降温,夜晚可让鸭露宿在外,另加照明,让鸭在夜晚较凉爽时多采食饲料,以加速增重。此阶段同样要注意场地干爽,以保证羽毛正常。一般的良种快大鸭,长到7周龄(42天)时体重应达

14、到3公斤以以上,羽毛基本长齐,应及时出栏上市,以减少饲料消耗,提高经济效益。肉鸭上市最好一次清栏上市,以减少多次捕捉造成多次应激而减少增重,影响经济效益。 怎样防治鸭病毒性肝炎?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本病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本病主要发生在三周龄以内的雏鸭,而死亡率多数集中在312日龄之间。本病在老疫区的死亡率不高,但新疫区死亡率可达90%以上。目前由于大型的种鸭场使用了疫苗,雏鸭获得了母源抗体而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故目前本病的发生率不高。病鸭初期呈现呆滞、减食、垂翅、嗜眠,有时出现腹泻,发病半日至一日即出现特异性神经症状,病鸭全身抽搐,身体倒向一侧,仰颈,头弯向背部,

15、两脚阵发性向后踢蹬,有的在地上旋转,抽搐约10分钟至数小时后死亡,死时大多数呈角弓反张姿势,这是本病的死亡特征。剖检见肝肿大,呈粉红或土黄色,表面有针尖至米粒大小不等的深紫色出血点或斑块。防治:对本病的防治,目前尚无特效药物,除了做好一般性的生物安全措施外,主要是依赖特异性的免疫预防和防治。在疫区,可用商品鸭肝炎弱毒苗或以本地分离的鸭肝炎病毒制备的灭活疫苗于多发日龄前710天免疫雏鸭或免疫种鸭,其保护效果较好。免疫种鸭的方法是在开产前24周肌肉注射1头份,14天后倍量加强免疫接种1次,这样母鸭所产的蛋中就含有多量母源抗体,所孵出的雏鸭因此而获得被动免疫,其免疫力能维持34周,是当前预防本病的一种既方便又安全有效的方法。一旦发生本病,可在发病初期及时使用以本地分离毒制备的高免蛋黄抗体或高免血清,配合使用多维和中草药制剂,如“鸭肝康”进行治疗,可使病鸭群的残废率控制在25%以下。有人试验,用板蓝根100克、大青叶100克、紫草80克、枯矾40克、葛根80克、朱砂5克、甘草10克,煎水供500只雏鸭饮用,有效。怎样防治鸭传染性浆膜炎? 本病又称鸭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