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高二下学期月考政治----精校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87291616 上传时间:2019-03-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高二下学期月考政治----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云南省高二下学期月考政治----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云南省高二下学期月考政治----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云南省高二下学期月考政治----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云南省高二下学期月考政治----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高二下学期月考政治----精校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高二下学期月考政治----精校Word版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玉溪市民族中学高二年级考试政治试卷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总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 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职场消费正呈持续攀升之势,有人把这类因求职而产生的支出称为“求职经济”。“求职经济”涉及面试妆、求职服装、简历制作、交通支出等诸多方面。按全国每年有200万求职者,每人花费500元计算,“求职经济”的规模超过10亿元。这表明(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方式 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

2、劳动力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消费能够拉动经济增长A. B. C. D.2、2017年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968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0%。下半年,我国仍将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以期实现预期的调控目标。下列调控目标、调控政策、具体措施三者对应最恰当的是( )A.控物价稳健的货币政策严控对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贷款B.稳增长积极的财政政策减轻服务业和小微企业的税收负担C.调结构积极的财政政策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D.惠民生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财政支持力度3、驼铃已消散于历史深处。能源流、产品流、资本流层层涌动而

3、来,一个东起西太平洋、西抵波罗的海的经济合作大区正呼之欲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有利于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 推动全球经济政治一体化进程促进沿线国家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表明沿线国家间经济合作取代竞争A. B. C. D. 4、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的立法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了地方立法的权限和范围,界定了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边界,防止地方擅用立法权减损公民利益。立法法的上述修订旨在( )确立各级人大立法权限,规范立法活动 坚持公民权利至上,促进官民关系和谐约束规范行政权力,避免执法的随意性 推动科学立法,维护法制的统一和尊严A. B. C. D.5、关于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的意见规定

4、,在社区有合法固定住所、居住满一年以上、符合选民资格条件的农民工,由本人提出申请,经社区选举委员会同意,可以参加本社区居民委员会的选举。这一规定( )A.赋予农民工参与国家管理的基本民主权利 B.保障农民工参与管理公共事务的民主权利C.拓宽了农民工参与民主决策的渠道与方式 D.提高了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的意识与能力6、“文化蕴藏着巨大的力,这种力不同于物理学上的力,物理的力是人类用来化自然界的,文化的力是用来化自身的。”这一说法表明( )A.文化构造了人的本质 B.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C.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D.文化是历史进步的重要源泉7、离开实践的创新是个伪命题,只有在回答一个又一

5、个问题,一次又一次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创新的火花才能不断绽放、熠熠生辉。可见(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C.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和检验标准D.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8、“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上述歌词表明( )A.文化具有绝对的稳定性 B.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9、“节能减排,造福你我”“守护我们的家园”如今,打开电视机,翻开报纸,点开网页,节能减排的专栏、话题随处可见,节能减排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这主要说明( )A.

6、新的传媒的出现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B.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现代传媒具有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优越性D.现代传媒包含报刊、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10、汉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语言文字,其中许多词汇源于少数民族语言,如“胡同”来自于蒙古语,“饽饽”“萨其马”来自于满语。许多民族乐器在汉语称谓上也多是采用少数民族语音的谐音。这表明( )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必然过程汉语言文化的发展得益于它特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推广普通话有助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发展不同民族的语言融合可以消除民族间的文化差异A. B. C. D.11、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

7、女调、鄂西土家族神农溪纤夫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各民族文化寓于中华文化之中A. B. C. D.12、浙江省文物考古所对外宣布,平湖良渚文化庄桥坟遗址中两块石钺上刻画的6个“文字”,是迄今中国最古老的原始文字。材料表明( )A.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C.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D.中华文化博大精深13、近年来,英国文化产业平均

8、发展速度是整个经济增长率的近两倍,年产值近600亿英镑,从业人员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5,每年的出口额达80亿英镑,很大地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发展。这说明( )A.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产业 B.文化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C.文化产业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14、中国人的姓氏既是家族血脉传承的符号,也是中国人利用汉字形音义的韵味传承中华文化的独特方式。2017年3月23日召开的“中国姓氏文化研讨会”,主题是“挖掘姓氏文化的当代价值”。对这一主题认识正确的是( )认祖寻根的姓氏文化能够凝聚中国人的家族信仰和民族认同感姓氏文化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刻影响

9、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姓氏文化是时代文化特征的一种反映并随社会发展而不断丰富对姓氏文化的研究和挖掘有利于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A. B. C. D.15、2016年11月30日,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二十四节气”成功入遗( )提供了中华文化创新的成功案例 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有利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 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A. B. C. D.16、习近平同志强调,大学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真正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大学最重要最基本的工作做好。这是(

10、)因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由于“三观”一经形成,就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坚持德育为本、育人为先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A. B. C. D.17、目前,在不少地方,极具特点的方言在蜕变,富有特色的村落在消失,一些传统手艺因找不到传承人而在失传长此以往,这将不利于( )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文化独特性和先进性的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文化创新基础的加强和中华文明的进步A. B. C. D.18、北京联合张家口申冬奥宣传片中京剧的翻跟头与空中技巧的翻腾转体、太极拳中的推手和冰壶的推出,外国友人争抢饺子的筷子与冰球赛

11、场上的球杆等中国文化符号与冰雪运动的完美切换,让宣传片更时尚,也更温情,也让世界更熟悉中国形象。材料表明( )文化创新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对待传统文化必须坚持正确的态度 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体育让各国增强对彼此的文化认同A. B. C. D.19、相对于印刷媒体的单向被动传播,互联网技术使得信息交流更便捷、更充分。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这表明( )A.网络技术加速了新旧传媒的更替 B.文化发展依赖于网络技术的进步C.科技进步促进文化传播方式变革 D.大众传媒优化了文化资源的内容20、四库全书系统地将中华五千年的重要典籍汇集成一部庞大的丛书,内容涵盖甚广,包括经济、政治、哲学、法律、医学等

12、,具有宝贵的文化价值。其文化价值表现在( )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识从中能够透视到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从中能够看到中华民族历史和现实的所有文化A. B. C. D.21、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指出:“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中华文明之所以五千年灿烂不息,是因为民族英雄们奋不顾身的持续守候,英雄的故事始终在民族的脑海中萦绕、在祖国的山川中回荡,英雄的精神始终在我们血液中流淌、在真诚中传递。这告诉我们(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

13、立业根基中华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A. B. C. D.22、“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 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虽只描述了红军的一次战斗,却是对红军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真实折射。下列对该词及创作过程的哲学分析合理的是(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该词的创作源于作者对娄山关战斗的内心感悟 意识是对存在的如实反映,此词真实折射了红军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词中蕴含着 “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乐观自信精神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此词至今仍能激励中国人民走好今天的长征路A. B. C. D.23、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也是发展中国家中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国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鼓励探索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这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以“房”养老模式,虽然该模式在部分发达国家已经成熟很多年,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