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一月考历史----精校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87291421 上传时间:2019-03-3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高一月考历史----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北省高一月考历史----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湖北省高一月考历史----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湖北省高一月考历史----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湖北省高一月考历史----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高一月考历史----精校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高一月考历史----精校Word版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下学期三月月考试卷历 史一、单选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1 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从欧洲中心格局向美苏两极格局的演变。促成上述演变的主要因素是()A美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 B第一次世界大战C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D第二次世界大战2 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演说,主张英美结盟并联合其他西方国家,共同遏制苏联,对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该演说()A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B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C直接导致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的成立 D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3 右图“黄鼠狼给鸡拜年”是华君武1947年创作的漫画。 该漫画讽刺马歇尔计划()A有利于美国控制西欧 B直接导致冷战的出

2、现C遏制欧洲的共产主义 D客观上推动西欧联合4 “1962年,加勒比海地区的这场危机差一点引发了核战争,使世界处于千钧一发之际。在人类进入核时代以来,在美苏军备竞赛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激烈斗争中,没有任何一次危机达到如此惊心动魄的程度。”“这场危机”()A拉开了美苏双方冷战的序幕 B体现了当时紧张的国际局势C由美国发起以苏联妥协告终 D是局部热战的一个典型表现5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 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材料说明()A美苏两霸的强权政治加剧了局势紧张 B冷战对当时的

3、世界局势产生双重影响C史学观念影响到批评家对冷战的认识 D冷战时批评家是西方攻击苏联的喉舌6 1972年,尼克松发表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这表明()A美国实力削弱,调整对欧政策 B两极格局结束,美国重视西欧C美国霸权丧失,寻求欧洲支持 D美欧关系恶化,美国力图缓和7 “它是第三世界崛起的标志性事件,也是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维护共同利益的重要平台。”材料中的“它”是指()A独联体 B欧洲共同体 C不结盟运动 D北约组织8 某中学课外兴趣小组在研究当代世界历史局势时,搜集了下列历史图片。请你为它们拟定一个最恰当的探究主题() A资本主义世界的竞争与合

4、作 B第三世界的崛起C战后大国外交政策的转变 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9 南斯拉夫前领导人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 这条“道路”()A建立了国际经济新秩序 B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C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D使世界多极化格局快速形成10 马文佩里主编的西方文明史中指出:“虽然欧洲各国有共同的文化遗产,但由于历史的不同和民族性格的差异,历史上长期不断的相互战争一直是他们的负担。经过了两次毁灭性的世界战争之后,许多人终于感觉激烈冲突的代价太大了,战争不再对任何国家有益。苏联的势力扩张使某种形式的西欧统一具有诱感力。”对材料理解合理的

5、是()A历史渊源是阻碍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原因B摆脱美国控制的要求是促成欧洲走向联合的重要原因C欧洲共同的文化遗产使欧洲走向联合成为历史必然D来自于外部的压力是促成欧洲走向联合的重要原因11失败的帝国:从斯大林到戈尔巴乔夫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冷战的和平而迅速的终结,让戈尔巴乔夫在国际关系史上获得了一席之地,而则使他(戈尔巴乔夫)成为俄罗斯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其中应为()A华约解散 B苏联解体 C东欧剧变 D经济改革12 有观点认为,“21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

6、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世界多极化趋势日趋明显 B世界呈现和平与动荡并存局面C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建立 D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权力真空13当今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是()A各种政治力量发展的结果 B美国强大的结果C两级格局瓦解的结果 D第三世界崛起的结果14 美国人威廉沃尔斯在稳定的单极世界中说:“单极是持久的,也是和平的,最大的危险是美国的行动太少。” 可见,美国()A为构建单极世界格局造舆论 B认识到世界和平的重要性C否定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 D不得不放弃霸权主义政策15 法国前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曾说过“戈尔巴乔夫使我想起决定用油漆盖住自己家墙上污点的人。但是在

7、开始刷墙的时候看到一块砖在晃动,他试图把它换下来却弄塌了整堵墙,在重新砌墙的时候,又发现整个房基都腐烂了。”其中“腐烂的房基”是指()A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B苏联内部根深蒂固的民族矛盾C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D西方国家对苏联的敌视16 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有其自身的基本特点,下列不属于其特点的是()A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B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组织形式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D农民家庭容易失去土地或破产17 甲骨文中“年”字的写法,上面为“禾”,下面为“人”。而中国人也习惯地称“过春节”为“过年”。形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人们祈求五谷丰登 B为纪念神农氏的杰出贡献C农业生产是中国古代立国的根本 D自

8、然经济在 中国古代占主导地位18 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主要反映了( )A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 B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C夫为妻纲的伦理观念 D农民生活的富足安康19 中国古代农具各式各样,耕种工具有犁、耙、耖、锄等,收获农具有掼床、镰刀等,加工农具有碌碡、砻、磨盘等,数不胜数,据此可知,古代农耕经济()A形式多样 B自给自足 C精耕细作 D个体经营20 王安石诗云:“取车当要津,膏润及远野。与天常干旋,如雨自漾泻”该诗描写的工具是 21 “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上述诗文所描绘瓷器的成熟烧制始于()A东汉时期 B北朝时期 C唐朝时期 D北宋时期22 元代

9、强制征调各类工匠服徭役,将工匠编入专门户籍,称为匠户。子孙世代承袭,不得脱籍改业。 明朝改为轮班轮作, 分班定期服役 ,其余时间可以自制成品出售,成为半自由的手工业者。这种变化()A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B巩固了小农经济主体地位C打破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 D促进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23 “它加大了风量,提高了风压,增强了风力在炉中的穿透能力。这就大大地提高了生产能力。足够大的鼓风能力,足够大的炉子,是炼出生铁的必要条件。”材料中描述的“它”是()A翻车 B筒车 C水排 D 耧车24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 店铺设置于主要道路两侧的现象已经十分普遍。这表明()A长途贸易开始兴起 B经济重心完成

10、南移C坊市制度被打破 D重农抑商政策消亡25两宋允许商人及其子弟参加各级科举考试,还有“榜下择婿”的风习,每当科举张榜公布进士考试结果时,富商大贾争相挑选新科进士做女婿,这反映了()A门第观念彻底废除 B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C官商勾结风气严重 D社会主流价值观根本改变26 据统计,明清江南 棉纺织业市镇有52个, 丝织市镇有25个, 米粮专业市镇13个;长江中游湖北、湖南、江西三省陶瓷业市镇有25个,造纸业市镇有20个,纺织丝市镇44个。这说明()A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B地区性分工日益明显C政府鼓励发展商品经济 D传统农业进一步衰落27 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清晨,这

11、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这种现象 实质上反映了()A手工行业的劳动力需求增加 B农村的劳动力出现富余C纺织技术的进步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28WL舒尔茨在马尼拉大商帆中记载,西班牙人多次抱怨“中国商人把从新西班牙(美洲殖民地)运来的白银几乎全部运走了”。其经济原因是()A中国古代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中国和欧洲垄断了世界贸易C中国古代农业商品化 D明代手工业发达出口顺差大29公元1023年,北宋设立交子务,正式开始发行官方交子,规定交子三年一届,到期以旧换新。神宗熙宁初年将伪造交子等同于伪造官方文书。据此可知宋代()A金属货币停止使用 B交子最初由官府发行C金融

12、秩序相当混乱 D纸币的合法地位确立30 在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曾一度呈现出“八方来贡,万国来朝“的朝贡局面。对此表述错误的是()A处于官府的控制之下 B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C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 D目的是宣扬国威二、材料解析题 (每题20分,共40分)。31(20分)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长期以农业发展为主,家庭手工业、商业发展作为农业的辅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桃花深映水边庄,夫妇相携笑语香。耕耨有粮蚕有种,丁男戽水妇要桑。” 宋代诗人叶茵 田父吟 :材料二 在中国,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虽然脆弱,但破坏后极易复活和再

13、生,又非常顽强。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三两宋时期,传统农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新发展,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讲究精耕细作的集约化经营,宋初从越南引进早稻优良品种占城稻,在江南普遍种植。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农村中开始出现专门种植经济作物(蚕桑、蔬菜、漆树、花卉、果树、甘蔗)的专业户,从事个体小商品生产,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樊树志国史十六讲(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农业的主要特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小农经济顽强的原因。 (10分)(2)根据材料三,归纳两宋时期农业有了哪些新的发展变化?这些发展变化对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10分)32、 明清时期在经济领域出现新的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0分)材料一 明代中叶以后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商品经济有了较为明显的发展,对货币金融提出了新要求,票号开始兴起。因票号多为山西人开设,又被称为山西票号。1823年山西商人雷履泰为避免货款调拨中镖局运现的风险,在山西平遥创立票号日升昌,首开中国票号业先河,成为中国银行业的“乡下鼻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