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物理---精校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87291396 上传时间:2019-03-3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54.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物理---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物理---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物理---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物理---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物理---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物理---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物理---精校解析Word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荆门市龙泉中学高一期末复习物理题一、选择题1.以10m/s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的汽车,遇障碍物刹车后获得大小为 的加速度,刹车后第3s内,汽车走过的路程为( )A. 12.5mB. 2mC. 10mD. 0.5m【答案】D【解析】汽车速度减为零的时间为:,则刹车后第3s内的位移等于最后0.5s内的位移,采用逆向思维,有:。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2.某质点做匀加速度直线运动,加速度为,关于此质点的速度和位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2s末的速度为4m/sB. 在任意1s内,末速度等于初速度的2倍C. 任意1s内的位移是前1s内位移的2倍D. 任意1s内的位移比前1s内的位移增加2m【

2、答案】D【解析】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可知,因不知道初速度,故不能确定2s末的速度大小,故A错误;加速度为说明单位时间1s内物体的速度变化2m/s,而不是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故B错误;根据知任意1s内的位移比前1s内位移大2m,而不是前1s内位移的2倍,故C错误,D正确;故选D.3.物体的初速度为v0,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要它的速度增加到初速度的n倍,则物体的位移是( )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于题目不涉及时间,我们可以根据位移速度关系式整理出物体的位移物体的初速度为,加速度为,末速度为倍,设物体的位移是x,位移度关系可得,整理得,A正确4.如图所示的四个图

3、中,其中有一个图可以表示两个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同时落地的vt图(t0表示落地时刻),这个图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0,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加速度相同,所以图线的斜率相等,同时落地,知在同一时刻落地。【详解】AB、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0,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图线1有初速度,故AB错误;C、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0,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加速度相同,所以图线的斜率相等,同时落地,知在同一时刻落地,故C正确;D、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相同,都为g,所以图线斜率相等。故D错误。故选C。【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加速度为g匀加速

4、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线是过原点的一条倾斜直线。5.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时间为t,这段时间内( )A. 初速度越大,通过的位移越大B. 平均速度越大,通过的位移越大C. 末速度越大,通过的位移越大D. 加速度越大,通过的位移越大【答案】B【解析】根据,可知初速度越大,通过的位移不一定越大,故A错误;根据,可知平均速度越大,通过的位移越大,故B正确;根据,可知末速度越大,通过的位移不一定越大,故C错误;根据,可知加速度越大,通过的位移不一定越大,故D错误;故选B。【点睛】对于运动学公式要全面理解,要明确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含义、公式适用条件等,不可片面的从某一角度理解6.一质点从某时刻开始做匀

5、减速直线运动,经2.5s速度减小到零,则该质点开始减速后的第1秒内和第2秒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A. 2:1B. 7:5C. 3:1D. 5:3【答案】A【解析】质点的逆过程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把时间分为5段,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1:3:5:7:9,则质点开始减速后的第1秒内和第2秒内通过的位移之比:s1:s2=(7+9):(5+3)=2:1,故A正确,BCD错误。7.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在0t2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断增大,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断减小B. 在第一次相遇之前

6、,t1时刻两物体相距最远C. t2时刻两物体相遇D. 、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速度时间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从图中可知I曲线的斜率都在减小,所以I加速度都在减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I合力都在减小,II斜率恒定,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合力恒定,A错误;速度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由图可知在时刻两物体面积差最大,相距最远,故B正确;时刻,物体I的位移比物体II的位移大,两者又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运动的,所以时刻两物体没有相遇,故C错误;物体的位移就等于图中两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平均速度就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由图知物体I的位移比物体II的位移大,且II物体

7、做匀减速运动,其平均速度为,I的平均速度大于,D错误。考点:考查了速度时间图像【名师点睛】在速度时间图像中,需要掌握三点,一、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方向,看运动方向是否发生变化,只要考虑速度的正负是否发生变化,二、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三、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在坐标轴上方表示正方向位移,在坐标轴下方表示负方向位移8.某同学欲估算飞机着陆时的速度,他假设飞机在平直跑道上做匀减速运动,飞机在跑道上滑行的距离为s,从着陆到停下来所用的时间为t,实际上,飞机的速度越大,所受的阻力越大,则飞机着陆时的速度应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由题意知,当飞机的速度

8、减小时,所受的阻力减小,因而它的加速度会逐渐变小。画出相应的v t图象大致如图所示。根据图象的意义可知,实线与坐标轴包围的“面积”表示的位移为x,虚线(匀减速运动)下方的“面积”表示的位移为t,应有tx,所以v,所以选项C正确。【点睛】本题通过速度时间图线,结合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结合平均速度推论分析比较方便9.甲、乙、丙三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同时经过某一路标,从此时开始,甲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先加速后减速,丙先减速后加速,它们经过下一路标时速度又相同,则( )A. 甲车先通过下一路标B. 乙车先通过下一路标C. 甲车先通过下一路标D. 无法判断哪辆车先通过下一路标【答案】B【解析

9、】【分析】比较三辆汽车运动的v-t图像,根据图像的面积相等,即可比较时间。【详解】如图所示,甲、乙、丙三辆汽车的v-t图像如下图所示,甲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先加速后减速,丙先减速后加速,他们的位移相同,初速度相同,末速度也相同。根据v-t图像的面积代表位移,三个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相等可知,乙到达下一路标所用时间最短。故B正确【点睛】本题采用图象法进行分析;也可以由利用分析法得出结果。10.下图所示的各图象中能正确反映自由落体运动过程的是(设向上为正方向)( )A. B. C. D. 【答案】C【解析】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vgt,其v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因取向上为正方

10、向,故只有C对11. 两物体从不同高度自由落下,同时落到同一水平地面上.第一个物体下落时间为t,第二个物体下落时间为t/2.则当第二个物体开始下落时,两物体相距( )A. gt2 B. 3gt2/8 C. 3gt2/4 D. gt2/4【答案】D【解析】当第二个物体开始下落时,第一个物体已下落时间,此时离地高度h1gt2g2;第二个物体下落时的高度h2g2,则待求距离hh1h2gt22g2.12.四个小球在离地面不同高度同时从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从开始运动时刻起,每隔相等的时间间隔小球依次碰到地面如图所示,其中能反映出刚开始运动时各小球相对地面的位置的是( )A. B. C. D. 【答案

11、】B【解析】试题分析:每隔相等的时间间隔小球依次碰到地面,可以知道第一个球经过T时间落地,第二球落地的时间为2T,依次3T、4T逆过来看,相当于一个小球每经过相等时间所到达的位置可以知道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越来越大,所以从下而上,相邻两个小球之间的竖直位移越来越大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考点: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名师点睛】此题是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考查;解决本题的关键采取逆向思维,把四个小球的运动,等效为一个小球的运动。13.下列对加速度的定义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加速度a与速度变化量v成正比B. 加速度a的大小由速度变化量v决定C. 加速度a的方向与v方向相同D. 加速度a的大小决定

12、于速度变化率v/t【答案】CD【解析】【分析】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可以知道,加速度与速度的变化量无关,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详解】AB、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可以知道,加速度与速度的变化量无关。故AB错误;CD、加速度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可能相同,可能相反,可能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故CD正确;故选CD。【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加速度的定义式,知道加速度与速度的变化量无关,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14.物体以速度v匀速通过直线上的A、B两点,所用时间为t;现在物体从A点由静止出发,先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1)到某一最大速度vm后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13、a2)至B点速度恰好减为0,所用时间仍为t,则物体的( )A. vm只能为2v,与a1、a2的大小无关B. vm可为许多值,与a1、a2的大小有关C. a1,a2须是一定的D. a1、a2、v、t的大小必须满足一定的函数关系。【答案】AD【解析】【分析】结合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推论得出和的关系;结合速度时间公式,以及和v的关系得出、满足的关系【详解】AB、当物体匀速通过A、B两点时,。当物体先匀加速后匀减速通过A、B两点时,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总位移,得:,与、的大小无关。故A正确,B错误;CD、匀加速运动的时间和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之和。而,代入并整理得:,故C错误,

14、D正确。故选AD。【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15.如图所示,处于平直轨道上的甲、乙两物体相距s,同时同向开始运动,甲以初速度v1、加速度a1做匀加速运动,乙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2做匀加速运动,下述情况可能发生的是(假设甲能从乙旁边通过且互不影响)( )A. a1=a2,能相遇一次B. a1a2,能相遇两次C. a1a2 ,可能相遇一次D. a1a2 ,可能相遇两次【答案】ACD【解析】【分析】作出不同情况下A、B的速度时间图线,结合图线围成的面积分析判断相遇的次数。【详解】用图象法。我们画出满足题给条件的v-t图象图甲对应a1=a2

15、的情况,两物体仅在t=t1时相遇一次(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s);图乙对应a1a2的情况,两物体仅在t=t2时相遇一次(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s);图丙对应a1a2的情况,若阴影部分面积等于s,则相遇一次;若阴影部分面积小于s,则A、B不可能相遇;若阴影部分面积大于s,则可能相遇两次,如图丁所示。故选ACD。【点睛】本题为追及相遇问题,首先要从题意中找中运动的情景,再由运动学中位移关系确定二者能否再次相遇;本题用图象进行分析比较简便。16.t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 km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在第1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B. 在第2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10 kmC. 在前4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D. 在第4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答案】BC【解析】【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