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共35张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291377 上传时间:2019-03-31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8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共35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共35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共35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共35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共35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共35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共35张ppt)(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人教2003课标版 必修4生活与哲学,2019/3/31,3,学习目标:,识记:实践的含义和特点 识记、理解、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识记、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2019/3/31,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 物质活动。,自然界和 人类社会,主体,性质,对象,一、实践及其特点,直接现实性活动:非纯主观思维活动,2019/3/31,以下各项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 蜜蜂筑巢 某同学在思考如何在高考中取

2、得优异成绩 张某对果树进行整枝修剪 调整产业结构 科学家做物理实验,试一试,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实践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2019/3/31,2、实践的特点,一、实践及其特点,7,教师授课,农民种地,你能用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的知识分析一下“农民播种”活动与教师授课吗?,实践主体,实践手段,实践对象,探究活动一,2019/3/31,8,2、实践的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体 人是客观的,对象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客观的,手段 工具和设备是客观的,构成实践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实践过程和结果要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具有客观性。,最蹩脚的建筑师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

3、就是在建之前早已在头脑中将楼房盖好了。 “劳动终结时取得的结果,已经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存在于劳动者的观念中了” -马克思 最蹩脚的建筑师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在哪里?马克思的话及图片说明了什么?,探究活动二,原因: 实践主体的能动性 (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表现:,(2)实践具有能动性,2、实践的特点,青铜、铁制工具时代,2、实践的特点,农业机械化时代(现代),农业生产中工具和耕作方法的变化:,刀耕火种,青铜工具,铁制、木制农具,农业机械化,通信工具和手段的变化:,烽火传信和驿站,电话电报,互联网,邮递马车,2019/3/31,(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历史性: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人类实践的内

4、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社会性:不是单个人的孤立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2、实践的特点,1、实践活动多种多样,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的是( ) A、蜘蛛结网 B、“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 C、医生治病 D、人们认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C,针对训练:,2、有人在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不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 ) A实践的客观规律性 B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C实践的客观物质性 D实践的社会历史性,课堂演练,D,3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了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这主要体现了实践具有( ) A客观物质性

5、 B能动性 C社会性 D历史性,B,课堂演练,2019/3/31,材料一: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材料二:李时珍吞服草本植物曼陀罗,直到精神恍惚、失去知觉,终于认识到这种植物的入药麻醉作用。,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019/3/31,但不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认识的来源 实践,认识的途径,亲身实践(直接经验),知识学习(间接经验),启示:,读书要与实践相结合,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唯一来源),2019/3/31,近山知鸟音,近水识鱼性。 钓久知鱼性,樵多识树名 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 不

6、入虎穴,焉得虎子。 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哪些名言体现了这个哲学道理?,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019/3/31,21,2006年8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决议,部分通过将冥王星列入“矮行星”。有关专家认为:冥王星之所以被“降级”,一是新天体“齐娜”的出现,使人们对冥王星的行星地位提出了质疑;二是借助于新的观测工具,人们对冥王星的认识越来越全面。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自身的认识能力也有了大大的提高。,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新探索和研究。,实践创造新的认识工具。,实践提高人的认识能力,探究活动三,思考:上述材

7、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2019/3/31,22,2、实践是认识的动力,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哪些名言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吃一堑,长一智 学然后知不足 书到用时方恨少,2019/3/31,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华东师大生物系的教师,用20年,调查研究,解剖5000只黄鼠狼,发现只有两只吃鸡。 还做了实验:第一天,放鸡、带鱼,只吃带鱼。 第二天,鸡、鸽子和老鼠,吃老鼠。 第五天,活鸡,才拿鸡充饥。 又进一步了解到,黄鼠狼原来是消灭老鼠的“能手”,通过长期实验,为黄鼠狼洗刷了专门偷鸡的恶名声。,为什么?,(1)认识本身不能回答 (2)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 (3)实

8、践是把主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和纽带,只有实践, 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符合,客观世界,认识,指 导,改造,不符合,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 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真金不怕火炼,哪些名言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学以致用 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思考:上述名言体现了什么哲理?,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019/3/31,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

9、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目的。 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丧失了存在的意义。,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019/3/31,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019/3/31,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1、关于

10、认识来源正确的说法是( ) A客观事物是人类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主要来源之一。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认识的来源。,C,针对训练:,2、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 A.认识不断发展 B.认识的需要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课堂演练,3、“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从认识论角度看,其哲学寓意是 ( )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课堂演练,201

11、9/3/3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及其特点,实践的基本含义,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原理内容:(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阻碍实践的发展。 方法论:要求我们注重认识的反作用,坚持正确认识、科学理论的指导,树立正确的认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