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语文成语设误-褒贬误用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288916 上传时间:2019-03-31 格式:PPTX 页数:27 大小:737.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高考语文成语设误-褒贬误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16年高考语文成语设误-褒贬误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16年高考语文成语设误-褒贬误用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16年高考语文成语设误-褒贬误用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16年高考语文成语设误-褒贬误用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高考语文成语设误-褒贬误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高考语文成语设误-褒贬误用(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易错成语归纳大全,褒贬误用,二、褒贬误用,1、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2、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着也趋之若鹜。 3、他勇斗歹徒的事现已满城风雨,妇孺皆知了。 4、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工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5、党员干部廉洁勤政,率先垂范,才能上行下效使整个社会风气得到好转。,成语中相当一部分是具有明显的色彩的,使用时如果不加以区别,就会导致误用。不辨色彩主要表现在褒贬误用、语体色彩不当等方面。 有些成语意义相近但感情

2、色彩有不同,如“弹冠相庆”与“额手称庆”,都有庆祝之意,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前者贬,后者褒。那么运用成语时就应根据语境要求正确选用,以免情感失准。,写一篇小说并不太难,但要想让自己的作品在擢发难数的小说中引起读者广泛关注,就不那么容易了。(2015山东卷) 擢发难数:形容罪行多得数不清,对象不当,感情色彩不当。,为了完成在全国的市场布局,我们三年前就行动了,特别是在营销策略的制订上可谓处心积虑。 (2013大纲卷) 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含贬义); 他性格比较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但是一到课堂上就变得振振有词,滔滔不绝,所以他的课很受学生欢迎。 (2013全国卷) 振振有词:理直气壮的样子。

3、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不休,强词夺理,贬义词。,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趋之若鹜。 2011全国卷 “趋之若鹜”比喻成群的人争着赶去。多指奔走权门。贬义词,这里属于感情色彩有误。 从长辈们的闲言碎语中,他了解到父亲乔明志曾经是一位屡立奇功、威名赫赫的抗日英雄。 2011山东卷 “闲言碎语”是指与正事无关的话或者没有根据的话,贬义词,与前面的“长辈”不搭配;,例6.再完美的机制出得靠人去操作,一旦机会主义,暴利主义成为心底横行之猛兽,即便要付出天大的代价,破坏制度与规则者也会前赴后继。(2009山东卷),【分析】前赴后继

4、:前面的赶过去,后面的紧跟上,比喻连续不断,勇往直前。这是褒义词。 在这个例句中,如果给成语加上一个引号,它就具有了一种讽刺幽默的意味,就变成了成语的活用。,例7.歹徒在向人勒索巨额钱款时,猝死于作案现场。他一生恶贯满盈,真是死得其所。(2009江西卷),【分析】死得其所: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褒义词。而例句中“歹徒”“一生恶贯满盈”怎能“死得其所”,只能是“死有余辜”。,远东杯”2012年斯诺克锦标赛决赛今天在宜兴准时开赛,经过8盘对决之后丁俊晖不孚众望,在家乡获得本次冠军。 不孚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孚:令人信服。此处属于褒贬误用。 近期,各部门的领导班子顶寒风、冒低温,深入基层开展走访调

5、研和工作督查,以上带下、上行下效,发挥领导班子成员的带头作用。 “上行下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贬义词,此处属褒贬误用。,易中天凭借央视百家讲坛栏目红遍大江南北,他巧舌如簧,将纷繁复杂的三国故事解说得通俗易懂,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 巧舌如簧:舌头灵巧得就像乐器里的簧片一样,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贬义词,用于此处感情色彩不当。 苹果公司已于9月12日正式发布新一代iphone5手机,消费者却对此反应平平,由此可见,iphone系列已经不再是炙手可热的电子产品了。 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含贬义。不能作“热门”解。,1、书记、市长严令当地公安机关限期破案,

6、公安倾巢出动,设卡排查,当夜就抓获小偷,钱包如数追回。 【“倾巢出动”比喻全部出动,多用于贬义。此处为感情色彩不当。】 2、敌人被打跑了,但我们知道,他们不会甘心失败,一定会重整旗鼓,卷土重来。 【“重整旗鼓”指“失败后,重新聚集力量再干”,是褒义词,不作贬义用。】 3、他出狱后,仍不思悔改,和一个盗车犯同心同德,半年之内偷了三辆摩托车。 【误将褒义词“同心同德”作贬义词用。】,4、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1995年全国高考题) 【“半斤八两”较多用于贬义。】 5、老王一句话揭了他的短,惹得他火冒三丈,气冲霄汉。 【“气冲霄汉”常形容

7、大无畏的气概和精神,用于此既感情色彩不当,又不分轻重。】 6、斯韦思林杯终于回到了我们的怀抱!当普天弹冠相庆时,人们不由得不佩服蔡振华。 【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有官可做。一般用来形容坏人当道,恶人得志。这里弄混了感情色彩。】,7、现实中,有许多身居要职,却胸无城府,思想顽固僵化,不思改革,甚至阻挠改革。 【“城府”是指城市和官府,比喻待人处事的心机。整个词语的意思是指为人坦率真诚,不用心机。是褒义词,不用作贬义。】 8、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无所不为”指的是“没有不干的事情”,意思是“所有的坏事都干尽了”,用

8、在“年轻的科学家”身上,显然是不够恰当的。】 9、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1997年全国高考题) 【“趋之若骛”比喻许多人像鸭子一样成群的赶过去,多含贬义,用来说明“艺术爱好者”,是误将贬义词作褒义词用。】,10、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1998年全国高考题) 【“处心积虑” 指存心已久,费尽心机,也指千方百计地谋算,多用作贬义。与题干的褒贬不一致。】 11、自从中国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规以来,不少外商蠢蠢欲动,纷纷来中国投资。 【误将贬义词“蠢蠢欲动”用为中性词。】 1

9、2、辛弃疾继承并发扬了苏东坡的豪放风格,以翻云覆雨的笔力、激昂跌宕的气势,抒情言志,针砭时弊,形成了南宋词坛的一大流派。 【句子的意思是说辛弃疾笔下的功夫很深,而且富有豪情。而“翻云覆雨”是比喻耍手段,弄权术,反复无常。这里显然是误用。】,13、鲁迅先生不仅是“五四”新文学的伟大旗手,而且也是现代版画艺术的始作俑者。 【“始作俑者”是贬义,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用来说鲁迅也是版画艺术的开拓者,是明显的误用。】 14、政府要真正转变职能,非要对现有的政府机构进行彻底的改头换面不可。 【“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改内容。用在这里显得感情色彩不当。】 15、侵华日军在南京疯狂屠杀中国平民,这是有口皆

10、碑的事实,任何狡辩都改变不了。 【“有口皆碑”指所有的人都是活的纪念碑,比喻对突出的好人好事一致颂扬,把它用在“疯狂屠杀中国平民”这件事上,犯了“褒词贬用”的毛病。】,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新闻发布会上,他讲话仅用了八分钟,简洁明了,新闻性、针对性强,没有一句穿靴戴帽的空话套话。 B联合国大会曾经两次召开会议,讨论是否应该废除死刑的问题,但因各方立场南辕北辙,讨论无果而终。 C本届展销会邀请到了安徽、浙江、上海等地知名企业,湖笔、宜笔、徽墨、宜纸、歙砚等文房四宝济济一堂。 D写一篇小说并不太难,但要想让自己的作品在擢发难数的小说中引起读者广泛关注,就不那么容易了。 【答

11、案】A,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其测试重点是: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 本题采用的是独立辨析形式,题型稳定,指向明确,难度适中,选项设置命题,考点比较全面。四个选项所考查的成语都是学习生活中常见常用易错成语。 A项“穿靴戴帽”是一个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考生要注意,现在只使用其比喻义,而不能误解成字面义; B项“南辕北辙”易被理解成强调某种不同,是一个容易用错语境的成语,本题的设误点也恰恰是语境错误; C项“济济一堂”有固定的使用对象;D项“擢发难数”有感情色彩的限制。,答案:(1)褒义:胸无城府 死得其所 独善其身 (2)贬义:

12、暴虎冯河 如丧考妣 虎视眈眈 弹冠相庆 (3)中性:瞻前顾后 谦谦君子 四平八稳,解析:这几句,命题者从感情色彩上设误来进行考查。 A项“坐而论道”,原指坐着议论政事,后泛指空谈大道理。褒贬失当; B项,褒贬误用,“凤毛麟角”,是指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 D项,推波助澜,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此处感情色彩不当。,最易褒贬误用的成语 始作俑者(贬) 胸无城府(褒) 无所不为(贬) 弹冠相庆(贬) 倾巢而出(贬) 官样文章(贬) 不可思议(中) 冠冕堂皇(贬) 侃侃而谈(褒) 锒铛入狱(中) 半斤八两(贬) 蔚然成风(褒),叹为观止(

13、褒) 每况愈下(贬) 凤毛麟角(褒) 无微不至(褒) 一唱一和(贬) 处心积虑(贬) 上行下效(贬) 振振有词(贬) 推波助澜(贬) 面目全非(贬) 刮目相看(褒) 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褒),众望所归(褒),误用褒贬 情感错位 贬义例词: 趋之若鹜: 面目全非: 始作俑者: 虎视眈眈: 夸夸其谈: 蠢蠢欲动: 半斤八两: 遇人不淑: 城下之盟: 得陇望蜀: 等而下之: 附庸风雅: 狂犬吠日: 沐猴而冠: 尸位素餐 始作俑者: 上行下效: 翻云覆雨 乌合之众: 官样文章: 闭门造车,贬义例词: 处心积虑: 顶礼膜拜: 墨守成规 趋之若鹜: 一念之差: 不可一世 不可收拾: 倾巢出动: 无所不为 改头换面: 褒义例词: 殚精竭虑: 危言危行: 凤毛麟角 有口皆碑: 雨后春笋: 叹为观止 蔚然成风: 济济一堂: 苦心孤诣,惨淡经营: 重整旗鼓: 气冲霄汉 胸无城府: 有口皆碑 贬褒两用成语: 振振有词: 长篇大论: 如虎添翼 左右逢源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想入非非: 旁若无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