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鱼我所欲也 学案(北京课改版九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286632 上传时间:2019-03-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2 鱼我所欲也 学案(北京课改版九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7.2 鱼我所欲也 学案(北京课改版九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7.2 鱼我所欲也 学案(北京课改版九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7.2 鱼我所欲也 学案(北京课改版九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7.2 鱼我所欲也 学案(北京课改版九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7.2 鱼我所欲也 学案(北京课改版九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2 鱼我所欲也 学案(北京课改版九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鱼我所欲也导学案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力。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3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4.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教学重点: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学法指导: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在理解文句的基础上,抓住那些表述作者观点的语句和作者常用的术语加以分析,以此来剖析作者的“舍生取义

2、”的思想,并逐步培养分析判断能力。另外,反复朗读,加深体会文章的内容和文章的气势,从而了解孟子善于论辩的特点。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力。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本文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重就会做出不义的事来,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身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本文就是从这

3、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排比铺陈,气势恢宏。体现了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二、自主学习(一)文学常识 1、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 ),( )时期( )国人,( )家、( )家,是( )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得到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四书”指:( )( )( )()(二)、重点字词句(1) 注音: 箪( ) 蹴( ) 羹( ) 死亦我所恶( )辟( )丧( )不为( )苟得也 为( )宫室之美为( )之(2)停顿及重音: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c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d是亦

4、不可以已乎 (3)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a、故患有所不辟也 b、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d、乡为身死而不受(4)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钟:古义: 今义:万钟与我何加焉 加:古义: 今义:一豆羹 豆:古义: 今义:(5)重点词语解释” a、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 b、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c、一箪食, 箪: d、蹴尔而与之 蹴: e、所恶有甚于死者 恶: f、舍生而取义者也 义: g、贤者能勿丧耳 贤者: 勿丧: h、二者不可得兼 得兼: i、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j、妻妾之奉 奉: k、呼尔而与之 呼尔: 与 :l、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穷乏: m、

5、有是心也 心: (6)、重点语句翻译 1、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3、是亦不可以已乎?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5、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6、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7、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8、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9、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10、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三、合作探究。1、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什么?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什么?2、作者认为人的本心是什么?四、堂清检测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

6、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B 呼尔而与之黑质而白章 公与之乘 C 所欲有甚于生者 D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 3在这篇文章中,孟子提出了什么观点? 答: 4古今中外有许多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试举出两位,并用一句话概括其事迹。第二课时教学过程:学习目标: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2 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3 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

7、”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一、导入新课二、自主学习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2、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3、简要分析本文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进行说理的?三、合作探究。1、鱼我所欲也一文在思想内容上有何进步性、局限性?2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四达标训练:感受孟子的人格魅力(围绕“我心目中的孟子”这一话题,学生自由发言。)五、小结六、堂清检测一、理解性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 2、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3、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因为:- 。4、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 5、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二

8、、辨析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 是亦不可以已乎( )乡为身死而不受 ( )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 )呼尔而与之 ( )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所欲有甚于生者( ) 万钟于我何加焉( ) 三、翻译下列句子。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此之谓失其本心。四、回答问题1、 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具体说明。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2、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心”指什么?3、我国历史上,许多人把文中的观点作为自己做人的准则,作为自己最高

9、道德标准来追 求。请根据你所掌握的有关知识,举一个能用本文观点来赞美的例子。(40字内)4、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写出与本文观点一致的两句诗。5、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6、这篇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具体分析。_ 7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a_ b_ (中考链接)2008年河南省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共10分)(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10、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 节选自吕氏春秋)注:廪丘:地名。养:供养之地。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丘:孔子,名丘。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 得我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1)是亦不可以已乎?(2)此之谓失其本心。18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19 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