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桃花源记 第2课时 教案(北师大版九年级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286519 上传时间:2019-03-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2桃花源记 第2课时 教案(北师大版九年级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6.2桃花源记 第2课时 教案(北师大版九年级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6.2桃花源记 第2课时 教案(北师大版九年级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6.2桃花源记 第2课时 教案(北师大版九年级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2桃花源记 第2课时 教案(北师大版九年级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桃花源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2、引导学生感受世外桃源所描绘的美好社会生活。3、理解陶渊明这篇文章的创作目的。【课时安排】1课时。【预习要求】熟读课文,复习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及省略句的用法。【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内容当堂小测,抽查重点字词的解释、翻译。二、研读课文全班齐读课文,思考:桃花源给大家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几个词概括

2、。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美丽、神秘、幸福(大意对即可)。三、分类感受(一)感受桃花源的美丽。1、桃花源美在何处?教师归纳: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相应的语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朗读相应的语句,当堂背诵)2、教师小结:桃花源美在环境幽雅,风景优美。(二)感受桃花源的神秘。桃花源神秘在何处?教师归纳:桃林神秘:“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山洞神秘:“仿佛若有光”、“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林中人神秘:“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结局神秘:“不复得路”、“未果”(朗读相应的语句,当堂背诵

3、)(三)感受桃花源的幸福。1、桃花源的幸福表现在何处?教师归纳:(1)黄发垂髻:“怡然自乐”(和平安定、丰衣足食)(2)住民:“往来种作”(没有战乱,安居乐业)(3)渔人(侧面烘托):“设酒杀鸡作食”、“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2、小结:桃花源幸福在生活和平安定,丰衣足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朗读相应的语句,当堂背诵)四、主题探讨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反对战乱,追求和平、幸福、自由生活的社会理想。五、深入讨论1、桃花源这一人间乐园能找到吗?不能,这是作者虚构的。2、陶渊明为何要虚构?联系当时社会现实思考反衬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生活理想。

4、可结合一定的社会背景,便于学生理解。3、有人说陶渊明定作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说他是消极逃避现实,你怎样评价?(自由辩论)六、小结陶渊明因生活在战乱频繁的环境里,因而构想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这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向往一种没有剥削与压迫的幸福美好生活,这是我们应学习的,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更应树立一种远大的理想将个人的利益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我们的民族。七、作业1、背诵并默写全文。2、归纳文中的古今异义词。3、摘抄文中出现的成语。4、预习桃源与沅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