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课件 (岳麓版九年级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286430 上传时间:2019-03-31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847.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12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课件 (岳麓版九年级下)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5.12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课件 (岳麓版九年级下)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5.12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课件 (岳麓版九年级下)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5.12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课件 (岳麓版九年级下)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5.12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课件 (岳麓版九年级下)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12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课件 (岳麓版九年级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12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课件 (岳麓版九年级下)(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2课 苏联和东欧社会 主义国家的改革,1.通读课文,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 (1)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内容、结果。 (2)匈牙利改革的背景、政治和经济措施、结果。 (3)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内容。 2.在预习的基础上,独立完成【速填速记】,自检预习效果。 3.课前预习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一、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对_时代政治经济体制 进行调整和改革。 2.内容: (1)政治:批判个人崇拜,加强_,大规模平反冤假 错案。 (2)经济:改革_体制,减少中央集权,增加地方_ _,采取措施发展工农业生产。,斯大林,民主和法制,计划经济,自主,权,3.评价: (1)

2、取得了一些成效,对后来的改革有一定的_作用。 (2)由于政策上的连续失误和一些_的提法,带来了许多问题。,借鉴,不切实际,二、匈牙利改革 1.背景:20世纪50年代初,匈牙利照搬_的模式,导致国民经济发展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受挫。 2.开始:1956年底,以_为首的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实行改革。 3.特点:把_同匈牙利本国的特点相结合。,苏联,卡达尔,马克思列宁主义,4.内容: (1)政治上:推行_,加强法制建设。 (2)经济上: 实行_和_相结合。 扩大企业_,加强企业的民主管理。 放慢_发展速度,大力扶持农业和轻工业,改善人民生活。 5.结果:取得一定成效,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平稳

3、,市场较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民主集中制,计划管理,市场调节,自主权,重工业,【图文要点】,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1.开始:1985年,戈尔巴乔夫按照“_”进行全面改革。 2.内容: (1)经济:加速发展_经济,提高经济效益。改革效果不佳。 (2)政治:提出向“_”过渡,进行政治体制的“根本变革”。 (3)外交:开展“_”,追求苏美合作和所谓“欧洲大厦”,幻想得到西方大量经济援助,实行妥协和退让。 3.结果:非但没有取得成效,反而使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危机进一步加剧。,新思维,社会主义,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新思维外交,【要旨提醒】东欧和苏联改革的共同缺陷是,大都没有触及苏

4、联模式的弊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没有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判断抢答】 1.赫鲁晓夫改革是在斯大林模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情况 下进行的。( ) 提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斯大林模式日益成为社会发展 的阻碍,改革势在必行。 2.赫鲁晓夫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斯大林模式。( ) 提示:赫鲁晓夫改革主要涉及经济、政治方面,在一定程度上 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 治经济体制。,3.匈牙利改革加快重工业发展速度,大力扶持农业和轻工业的 发展。( ) 提示:1956年底,匈牙利开始实行改革,在经济上,放慢重工 业发展速度,大力扶持农业和轻工业的

5、发展,积极改善人民生 活。 4.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将改革的重点首先放在了政治领 域。( ) 提示: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将改革的重点首先放在了经 济领域,在没有取得效果的情况下,把改革的重点转向了政治 领域。,5.苏联和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开始进行的改革,结果截然 不同。( ) 提示:苏联和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开始进行的改革,结果 截然不同,苏联的改革失败了,而中国的改革取得了成功。,斯大林 模式的 弊端,赫鲁晓夫 改革,匈牙利改革,戈尔巴乔夫 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失败,20世纪50-80年代,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相继进行改革,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途径。改革取得了

6、一定成效,但由于没有科学理论指导,举措失当,改革陷入困境。我们要吸取苏联和东欧改革的经验教训,坚定不移地坚持和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改革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斯大林模式影响下,苏联的重工业突飞猛进,19131950年增加12倍。而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轻工业、农业发展缓慢甚至下降,农业只提高了40%,而苏联人口比1913年增加了20%。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材料二 材料三 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从此,苏联开始按照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进行全面改革。,【探究思考】(1)结合材料一,分析赫鲁晓夫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参

7、考答案: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存在弊端,制约着苏联经济平衡发展。 (2)结合材料二,分析赫鲁晓夫在经济方面的改革为什么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 参考答案:改革只是在具体做法上对原有经济体制进行修补和调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改革缺乏深思熟虑和反复试验;赫鲁晓夫个人性格存在着独断专横、急于求成的缺陷。,(3)结合材料三,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概况。 参考答案:首先以经济为重点,但由于对困难估计不足,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效果不佳。面对经济改革的停滞不前,将改革重点转向政治体制;1988年,进行所谓的政治体制的“根本变革”。与国内改革同步,还开展“新思维外交”。 (4)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都没有从本国的实际出发,没有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