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学案1(历史岳麓版九年级下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286308 上传时间:2019-03-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学案1(历史岳麓版九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学案1(历史岳麓版九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学案1(历史岳麓版九年级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学案1(历史岳麓版九年级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学案1(历史岳麓版九年级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学案1(历史岳麓版九年级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学案1(历史岳麓版九年级下册)(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家河中学九年级历史导学案学生姓名: 第 组 第 号评价: 课题:学习目标:1.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2.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学习纲要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新经济政策3.苏联成立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社会主义工业化2.农业集体化三.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1.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2.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评价学习重点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来源:学科网学习难点来源:学&科&网Z&X&X&K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课时安排:一课时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我能行。通读课本,试着

2、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梳理)学习提示:本课内容中两种经济政策比较容易把握,但对于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及其影响,难度较大,可先识记内容,然后慢慢理解。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1937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与此同时,出现了重大曲折和失误,主要表现为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切实际的不断变革生产关系;严重违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过度集中、缺乏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1.为了平定国内的武装叛乱和战胜协约国的武装干涉,从1918年开始,苏维埃俄国采取了“ ”:实行余粮收集制,强制征收农民的余粮;把大中小

3、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取消自由贸易,实行粮食和日用品配给制。这一非常措施在集中财力、物力战胜敌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1920年底,苏俄粉碎了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转入和平建设后,遇到了新的困难和危机。列宁从实际出发,放弃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认为必须改变经济政策。3. 年春,俄共(布)根据列宁的意见,开始实行 ,主要内容有:农业方面,用 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交税后可以自由处理自己的粮食。工业方面,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某些中小企业。商业方面,取消 ,恢复商品买卖。4.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它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 ,促进了 的恢复,巩固了 ,稳

4、定了 。5.十月革命后,原俄罗斯境内建立了多个苏维埃共和国,它们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联合起来,于1922年底成立 ,简称“苏联”。6.1924年列宁逝世后,苏联人民在布尔什维克党和斯大林领导下继续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25年,联共(布)确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1928年开始,苏联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到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苏联已从落后的 变成强大的 ,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 位、世界 位。7.1927年,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的方针,把个体小农经济改造成为大规模的集体农庄。经过几年努力,苏联的农业化基本完成,并初步实现了 。8.1936年,苏联颁布了 。新宪法的颁布宣告了 的建立,也标

5、志着斯大林创建的 的形成。苏联在斯大林时期,一切经济活动按国家规定的计划运行,采用 管理经济。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党中央,党政不分。9.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经济上忽视 的要求,否定市场机制的作用,造成经济效益低下; 统得过死,妨碍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的发挥。政治上,权力 , 被忽视,权力愈来愈集中到个人手里,最后形成了个人的 。相关链接(根据相关链接,通读第二遍课文,看看有没有新的认识和新的收获。)十月革命胜利后,布尔什维克党和列宁领导苏俄人民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922年,苏联成立。从1928年开始,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体化。为了用法律的形式将社会

6、主义改造和建设的成就肯定下来,1936年苏联颁布了新宪法。宪法的颁布,宣告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的建立,也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严重的弊端。思维拓展(通读第三遍课文,合作完成下面的问题。)来源:学。科。网Z。X。X。K1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有什么作用?2.你如何看待斯大林模式?课堂总结 背景:国内外敌人勾结进攻苏维埃 农业:实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 工业: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商业:取消自由贸易,实行粮食和日用品 . 作用:在集中物力、财力战胜敌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背景:粉碎了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进攻,转入和平建设 农业: 代替

7、余量收集制新经济政策 内容 工业:允许资本家经营某些中小企业 商业:取消实物配给制,恢复 . 作用: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苏联建立: 年 确定工业化方针,实行五年计划 工业化 成就:工业总产值欧洲第一、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农业集体化运动 农业集体化 成就:初步实现农业机械化 特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政治经济体制 作用:在一定时期起过积极作用 弊端:高度集中,存在僵化死板畅想天地想一想,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能把全国的物力、财力和人力集中于工业化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全力保障了重工业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原料和劳动

8、力。广大劳动者的忘我劳动。疑难点拨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是在外部存在着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威胁,内部存在落后经济文化条件下形成的。虽然在战争年代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次政策存在着巨大问题。如经营上管得过死、过严;缺乏市场活力。从而导致经济效益十分低下。政治上过分集权,缺乏社会主义民主,个人独断专行,人民群众在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压制,后来严重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和其他事业的发展。来源:学科网ZXXK这种经济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即通过国家权力,全面干预和管理国民经济各部门,通过指令性计划集中进行资源配置,进行社会生产活动。具体表现为经济运行排斥市场和价值规律;政府

9、通过计划确定全社会的产、供、销和企业的人、财、物等。在空前的经济增长速度下,掩盖着经济效率极低的现实,这表现在: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第五,国家对经济资源的垄断,造成国家机关内腐败滋生。所以这种经济增长必然是不可持续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斯大林模式的一系列弊端日益暴露出来。从长远看,它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并最终造成了苏联1991

10、年解体。课堂检测1有人说,“对于苏联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的原因是实行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社会主义工业化2. 20世纪20年代,从本国国情出发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人物是 ( ) A邓小平 B毛泽东 C马克思 D列宁3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虽然使苏联取得巨大的建设成就,但这一模式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上的弊端是(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排斥市场调节 C权力高度集中 D民主法制健全4下列符合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情况的是( ) A重工业由外国资本家经营 B市场

11、经济繁荣 C经济危机严重 D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5斯大林曾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这一思想给苏联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加速了农业化的发展 D形成了过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61921年,苏俄在国民经济陷于瘫痪的状态下,果断地在全国实施 ( )A战时共产主义 B新经济政策 C一五计划 D农业集体化7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 ) A废除粮食税,实行余粮征集制 B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消灭地主阶级来源:学+科+网C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D推行计划经济,重点发展重工业8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当时加入苏联的有哪几个加盟共和国?( )俄罗斯联邦 外高加索联邦 乌克兰 白俄罗斯A B C D收获与不足1:律师事务所反盗版维权声明附件2:独家资源交换签约学校名录(放大查看)学校名录参见:http:/ 来源:学&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