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周忌讽齐王纳谏 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 (1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272060 上传时间:2019-03-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2 周忌讽齐王纳谏 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 (13)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6.2 周忌讽齐王纳谏 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 (13)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6.2 周忌讽齐王纳谏 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 (13)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6.2 周忌讽齐王纳谏 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 (13)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6.2 周忌讽齐王纳谏 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 (13)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2 周忌讽齐王纳谏 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 (1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2 周忌讽齐王纳谏 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 (1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目标 1、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2、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4、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5、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理解十一个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讽谏谤讥面刺书期美(我)私闻 2、掌握二个通假字 有孰 3、归纳四个实词和虚词的义项 实词:修朝 虚词:孰诚 4、熟悉三个古今异义的词语 地方左右明日 5、注意一个成语 门庭若市 6、解释六个文句,注意其句式特点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忌不自信。 C、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D、吾妻之美

2、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E、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F、王之蔽甚矣。 教学难点 1、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 2、本文记述了邹忌以自己的生活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如何较全面、正确地认识邹忌这个人物形象。 教学设想 可以在多媒体教室利用课件组织教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唐太宗李世民曾把唐朝名臣魏征批评他的一篇奏章写在屏风上,当作“镜子”,随时对照。他总结自己“照镜子”的体会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们可以说,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很会“照镜子”的人。魏征正

3、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他敢触龙颜,一针见血地指出皇帝的过失;唐太宗纳谏如流,及时改正自己地错误。圣君、贤臣,使唐王朝的政治稳定,国泰民安。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解题 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

4、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籍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

5、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提供有关战国策与战国的资料 战国策原名国事短长事语长书等,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至于这部书的作者,已不可考。 战国策所记史实从东周贞定王十七年(公元前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共245年的历史。全书共三十三篇,分国别编辑。依次是西周一篇,东周一篇,秦五篇,齐六篇,楚四篇,赵四篇,魏四篇,韩三篇,燕三篇,宋卫合一篇,中山一篇。 战国时代,七雄并立,兼并战争比春秋时代更为频繁激烈,各诸侯王纷纷招揽谋臣策士

6、为自己出谋划策,于是作为“士”的这一阶层人物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活跃起来,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诸侯采纳。战国策就是着重记述这些策士们的言行的。 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谏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四、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 (一)初

7、读课文,读准字音。学生通过初读,筛选出自己读不准或不会读的字,借助工具书查明后再读一遍。易读错的字有: 昳(y)丽朝(zho)服衣冠(gun)窥(ku)镜 期(j)年朝(cho)于齐间(jin)进 (二)再读课文,读清句读。让学生根据课文下的注解,理解字义、词义、句意,在此基础上读出语句的停顿。可让一学生读,让其他学生听他哪些句子读错了,然后一起纠正。 五、学生根据文下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可逐段讲解)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依据注释试译全文,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重点字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学生课后学习情况,教师对本文教学重点予以强调 (一)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讽:

8、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与现代汉语“讽刺”不同。谏: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 能谤讥于市朝(公开指出。谤,公开地指责,没有贬义;讥,微言讽刺。注意区别:诽,背地里议论、嘀咕)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指责) 上书谏寡人者(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这里指奏章) 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二)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服,名词作动词)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 (三)一词多义 1、修 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整治) 雨村便急忙修书(撰写)

9、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2、朝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上朝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朝拜 于是入朝见威王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朝廷 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早晨(zho) 3、孰 我与城北徐公孰美代词,谁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 4、诚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 帝感其诚列子愚公移山诚心、诚意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确实、的确 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曹军必矣资治通鉴赤壁之战表假设,如果、果真 (四)古今异义 1、今齐地方千里(土地方圆)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国君旁边的近臣) 3、明日,徐公来。(古义,

10、第二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五)句式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 2、忌不自信(宾语前置) 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句) 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介词结构后置句)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6、王之蔽甚矣(被动句) 引导思考: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与“吾与徐公孰美?”两个句子的句式是否相同? 明确:两个句子均为古汉语中的固定句式。“与孰”是由“孰与”演变而来,意义与“孰与”相同,都表比较。“孰”为疑问代词,在疑问句中常前置,“孰与”即“与孰”。 例如:“吾与徐公孰美”可译为:我和徐公谁漂亮呢?“吾孰与徐公美”可译为:我和徐公相比,谁漂亮呢

11、?以上两句的意思是一样的。 2、“忌不自信”句应如何理解? 明确:“忌不自信”句应译为:邹忌不相信自己。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在古汉语中常见。 例如:彼不我恩也童区寄传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之”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 唯余马首是瞻冯婉贞构成“唯是”格式的宾语前置 (六)注意一个成语 门庭若市:形容来者之多。(注意与“门可罗雀”区别) 二、品读赏析。学习文言文不能仅停留于浅层次的字、词、句的理解上,还要进一步品味语言的感情、韵味,分析人物形象,赏析行文技巧,领悟所含哲理。 本文可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品味赏析: 1、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

12、家庭琐事是什么? 明确: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差别。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 明确: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亦毋庸置疑。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感情色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可让三位同学分角色表演。) 3、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 明确: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

13、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 4、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正如古文观止编者评价:“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 5、讽谏的结果如何? 明确: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尔“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三、分析本文在说理以及记叙上的特点。 本文采用了“三叠法”,从头至尾一直使用三层排比的手法写作 三问:妻、妾、友

14、三答 三比:妻私我宫妇左右私王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三赏:上赏中赏下赏 三时: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 三态:邹忌以现身说法进行讽谏齐威王“下令”广泛征求意见各国“皆朝于齐” 排比与层递,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形成一种奇特的篇章结构。 四、讨论如何较全面、正确地认识邹忌这个人物形象,以及他讽劝齐王的行为的作用。 邹忌这个文章的中心人物,他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的谋士。他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保持了清醒的头脑,终能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实事求是地得出了结论。然后他从日常生活小事情联想到关系国家治乱的大事,委婉地劝谏齐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邹忌讽劝齐王广开言路,纳谏除弊,修明政治,其主观目的当然在于维护齐王的利益,巩固封建专制统治,这是历史的局限,但他的行为在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人民的安定和生活的改善。同时,对于我们今天建设民主法制的社会也有借鉴的价值。邹忌的故事至少告诉我们,作为一个领导者,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广泛听取批评意见,及时发现和改正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 还应当指出的是,战国策的作者在记叙历史事件时,往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