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堂评价练习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272009 上传时间:2019-03-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堂评价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6.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堂评价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6.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堂评价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6.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堂评价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6.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堂评价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堂评价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堂评价练习(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堂评价练习1、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产生“温室效应”使地球变热,海平面升高,陆地面积减少。为了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开展植树造林,增强地球表面绿化面积 B、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C、改变能源结构,发展太阳能、核能、水能以代替矿物燃料 D、限制汽车工业发展,减少汽车数量2、农业科技人员向农民建议,在利用温室进行生产时,可向温室里施放适量的二氧化碳,这是因为 ( )A、二氧化碳可使害虫窒息死亡,从而防治病虫害 B、施用二氧化碳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C、二氧化碳可产生温室效应,抑制杂草生长 D、二氧化碳能够灭火,施用后可防治火灾3

2、、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原因是( )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其变红 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D.二氧化碳能和紫色石蕊反应4 CO2的密度与空气相比 ()A比空气大 B.比空气小 C.与空气相等 D.无法判断 5. CO2 在水中的溶解性是 ()A难溶于水 B能溶于水 C微溶于水 D.易溶于水6.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 ( )A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 B二氧化碳不溶于水 C生成碳酸氢钙 D通入二氧化碳后,分离出氢7.在地球的大气层中,因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引起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植物的光合作用 B、人口增长后呼出的二氧化

3、碳 C、含碳燃料的燃烧 D、碳酸氢铵的分解8检验集气瓶中二氧化碳是否装满的方法是 ( )A把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B把燃着的木条置于瓶口处C倒入石灰水 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9空气中含有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时,使人感到窒息的原因是()A是一种有毒的气体 B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是比空气重的气体D是不能供呼吸的气体10、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会使地球气温上升,科学家预言,这将使人类生存环境恶化,那么,大气层中CO2的主要来源是 ,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过程是 11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1)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合反应 (2)有二氧化碳参加的化合反应 (3)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分解反应

4、12. 用二氧化碳的有关知识解释下列问题:(1)汽水瓶塞打开后为何会出现大量气泡?在汽水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呈何种颜色?(2)在舞台上常常会看到一些云雾缭绕的幻境,这些“小云”,“小雾”是怎么形成的?加热13、下列反应哪些属于化合反应?哪些属于分解反应?点燃 碱式碳酸铜氧化铜 水 二氧化碳 ( )点燃 镁 氧气 氧化镁 ( )加热 碳 氧气 二氧化碳 ( )点燃 碳酸氢铵氨气 水 二氧化碳 ( )加热 铁 氧气四氧化三铁 ( ) 高锰酸钾 锰酸钾 二氧化锰 氧气 ( ) 碳酸钙 盐酸 氯化钙 水 二氧化碳( ) 氧化钙 水 氢氧化钙 ( )第二课时:二氧化碳的实验制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5、1.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及收集和检验方法。2.了解二氧化碳灭火的原因。过程与方法:1.学会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及装置。2.形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的关系。2.学会全面的认识与评价自然界中的物质。学习重点与难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及收集和检验方法。教学过程:复习引入: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板演反应式。(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无色无味,三态变化,能与水反应,能与石灰水反应,不可燃,不助燃。)提问:如何在实验条件下得到二氧化碳?演示实验: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提问:如何才知道所

6、得气体就是二氧化碳呢? (将气体通往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演示实验:用石灰水检验所得气体。讲解板书:反应式。 (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学生交流:书中42页与43页产生氧气的装置有何不同?集中讨论:1、铁架台的作用是什么? 2、反应容器的区别是什么/3、用分液漏斗的好处是什么?如果用长颈漏斗代替分液漏斗,行吗? (可以,分批的加入液体药品)4、如何检验二氧化碳何时收集满? (用燃烧的木条伸入到瓶口)演示实验:制取二氧化碳归纳整理:1.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仪器、收集方法等的比较气体二氧化碳(CO2)氧气(O2)制备装置所用到的仪器分液漏斗、锥形瓶、双孔塞、导气管、胶

7、皮管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单孔塞、导气管、胶皮管制备气体所用的反应物石灰石(大理石)盐酸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碳酸钙(CaCO3)+盐酸(HCl)二氧化碳(CO2)+氯化钙(CaCl2)+水(H2O)二氧化锰过氧化氢(H2O2) 水(H2O) + 氧气(O2)高锰酸钾(KMnO4) 锰酸钾(K2MnO4)+ 二氧化锰(MnO2)+氧气(O2)用哪种排空气法收集向上向上排空气法如何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立即熄灭则收集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立即复燃则收集满如何鉴别这两种气体在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立即复燃能否用排水法

8、收集不能可以注意点:1)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实验室制气体药品的选择,实验装置的选择及气体收集的一般方法:药品的选用应用常备的药品,以化学反应速度适中,反应条件简单价廉,易收集为原则。实验装置的选用:固体加热制气体,用KMnO4制O2的装置;固体和液体反应且不需要加热制气体,用H2O2制H2的装置。收集方法:由气体的物理性质中的密度及在水中的溶解性决定。2.二氧化碳对人体的影响:1)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达到1%时,人就会感到气闷、头昏、心悸,达到4%5%时,人就会感到气闷、头痛、眩晕;达到6%时,人就会神志不清、呼吸停止,以至死亡。但是二氧化碳没有毒。2)减少二氧化碳危害的方法:保持室

9、内经常通风进入可能会含较多二氧化碳的地方(如菜窖)要检查二氧化碳的含量。做灯火试验。【典型例题】例1、二氧化碳通入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里溶液呈 色,其原因是 ,加热该试管,溶液变为 色,其原因是 。解析:将CO2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红,其原因是CO2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加热该试管溶液时,由于碳酸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逸出,溶液由红色又变为紫色。例2、如图:向烧杯中倾倒CO2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现象证明CO2的性质: 解析:实验中可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灭,上层蜡烛后灭。由蜡烛熄灭,证明CO2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根据下层的蜡烛先灭

10、,上层蜡烛后灭的现象,知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当倾倒CO2时,CO2先进入烧杯底部,慢慢往上升,把烧杯中的空气逐渐排出。答案:下层的蜡烛先灭,上层的蜡烛后灭;CO2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CO2不能支持燃烧,CO2不能燃烧。例3、为了使用石灰浆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解析:石灰浆的主要成分是Ca(OH)2,在室内生炭火盆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就可生成白色的碳酸钙,墙壁就变硬,在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时,不仅生成碳酸钙,还生成了水,所以墙壁反而潮湿。例4、在常温常压下,将盛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立在水中,试管内

11、水面上升,上升速度逐渐减慢,如不改变温度和压强条件,不加入其他试剂,应采取的措施是 。解析:二氧化碳是一种能溶于水的气体,当盛有CO2的试管倒立在水中时,CO2溶于水,且有一部分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试管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所以液面上升。但1体积水只能溶解1体积的CO2,与水接触的CO2溶解趋于饱和,溶解减慢。如果向水中按下试管,使没有溶解的CO2与水充分接触,就能使试管内水面上升加快。例5、实验室制取CO2气体应选择下列试剂组中的( )A、大理石跟稀硫酸反应 B、大理石跟稀盐酸反应 C、碳在空气中燃烧 D、高温煅烧石灰石解析: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首先应考虑药品。所选药品应是实验室常备的,且反应条件

12、容易做到,操作和装置要简单,产生气体的速率适于收集等问题。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由于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了反应的继续进行,所以不行,碳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气体不易收集。高温煅烧石灰石反应速率慢,要求条件高,适合工业上制取CO2,答案B。例6、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可用来制取氢气的反应装置是 ,可用来收集氢气的装置是 。可用来制取氧气的反应装置是 ,可用来收集氧气的装置是 。可用来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装置是 ,可用来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是 。若实验室用块状的硫化亚铁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该气体的发生装置可选用 解析:常见气体的制备:固体和固体反应,需加热的可选用A 固体和液体反应,一般不需加热可选用B,常见气体的收集应根据其密度和溶解性确定。答案:B、D或E A、C或E B、C B例7、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有:加入石灰石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收集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注入稀盐酸至浸没漏斗下端;按要求装配好仪器,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解析:实验室制取气体应按一定的操作顺序进行,一般顺序为:(1)按要求连接装置;(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装入药品(一般是先加固体物质后加入液态物质)(4)固定装置(5)收集气体等。若顺序不对会带来麻烦或问题。如先装入药品后再查装置的气密性,发现漏气还需将药品倒出重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