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足迹-----生命教育校本课程 (1).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244494 上传时间:2019-03-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命的足迹-----生命教育校本课程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生命的足迹-----生命教育校本课程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生命的足迹-----生命教育校本课程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命的足迹-----生命教育校本课程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命的足迹-----生命教育校本课程 (1).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命因成长而美丽-校本课程总结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学校自主决定,教师及有关人员广泛参与,在上级行政和业务部门指导下合作探索,共享开发成果的一种应用性课程研究,校本课程工作总结。一年来,我校在校本课程实施中,激发了教师的创造性,提高了教师课程意识,满足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实现了学校的课程创新。 生命教育的课程实施应着眼于每一个学生全面地、真实地发展。因而,生命教育课程应当为必修课程。但是,与其他必修课一样,仅仅开设必修课仍不能满足二附中学生群体对生命教育的需求,因此,二附中对生命教育课程化确立了明确的目标:通过两年左右的时间,使生命教育形成学科教学与专题教学结合、课程形式

2、多样、成层次化分布的完整课程体系;并完成与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同步的生命教育课程的评价体系。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原认为生命话题离小学生比较远,他们毕竟年龄小,天真,充满童真、童趣。而近年来,有个别孩子的极端现象,也实在让人痛心。作为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通过人的生命、生存教育,使孩子们了解不仅要学习如何考试,如何升学,还要学习如何与人共处,如何安全地生存,如何快乐地生活,如何感恩,如何担当责任,如何迈向生命的充实和幸福等。通过生命教育课程的开展,在有意义的校园活动中,一起感悟到生命的内涵,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与美丽、快乐,幸福地成长。 生命教育的开展不是单一存在的,我校一直在坚

3、持不懈地开展学生养成习惯教育、感恩教育等系列主题活动,从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此次生命教育的提出,不仅包含了这些,还要从更广、更深处发展,从生命教育内容出发,从生命对生命的关系出发,从思想道德教育层面出发,从价值追求角度出发,从生命发展过程出发,通过生命教育帮助学生建立适切的人生观、指导学生认识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追求生命意义、实现生命价值。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人人都拥有生命,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珍惜生命,懂得欣赏生命的多姿,发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享受生命的快乐和幸福。作为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通过人的生命、生存教育,使孩子们了解不仅要学习如何考试,如何升学,还要学习如

4、何与人共处,如何安全地生存,如何快乐地生活,如何感恩,如何担当责任,如何迈向生命的充实和幸福等。通过生命教育课程的开展,在有意义的校园活动中,一起感悟到生命的内涵,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与美丽、快乐,幸福地成长。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1、通过人的生命、生存教育,使孩子们了解不仅要学习如何考试,如何升学,还要学习如何与人共处,如何安全地生存,如何快乐地生活,如何感恩,如何担当责任,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何迈向生命的充实和幸福。 2、从众多名家名作中选出有一定故事性、启发性、代表性的教育美文,从而使学生感悟生命。 3、朗读生命诗文,与大中队活动、校本课程连接,学会欣赏生命。 4、教育孩子们珍爱生命、

5、敬畏生命、感恩生命,保护生命、发展生命、享受生命、善待生命。 四、校本课程实施情况 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有机渗透到各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一方面要加强学科教学,以学科渗透为主,在课堂领域落实生命教育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利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还要坚持以实践体验为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更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重视营造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人际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一)学科教学 要将生命教育作为学校思想品德的重要内容,与小学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有机结合。科学、体育以及其他学科都要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要在这些学科的教学中增强生命教育意识,挖掘显性和隐含的生命教育内容。 (二)专题教育 生命教育要充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法制教育等专题教育形式,开展灵活、有效、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