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检索作业.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244385 上传时间:2019-03-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信息检索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现代信息检索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现代信息检索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现代信息检索作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现代信息检索作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信息检索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信息检索作业.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运城学院现代信息检索 系别:应用化学专业:化学班级:1101姓名:张丹学号:2011080145这个学期我学习了想现代信息检索这门课程,从中学到了很多关于信息检索的知识,以下就是我对这门课程的总结。信息社会,人们把信息、物质与能量一起称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三大要素。信息是促进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以及人类生活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个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起来越取决于对信息的开发与利用,谁能充分开发和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谁就能抢占科学技术发展的制高点。社会的信息化环境使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高,信息素质成为现代化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当今,信息呈爆炸式增长,不仅如此,信息载体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除传统纸介质信息外,每天都有大量的磁载体信息、电子版信息及各类网上信息涌现出来,这些浩如烟海的信息的多样性、离散性与无序性及其复杂的检索界面和使用方法,增加了信息利用的难度,极大地影响了人们获取信息的质量与效率。信息检索方法是实现检索方案中的检索目标所采用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手段的总称。检索的方法很多,要检索过程中应根据检索系统的功能和检索者的实际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检索方法,以达到满意的检索效果。而检索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1、顺查法,2、倒查法,3抽查法,4追溯法,5分段法,6浏览法。顺查法:顺查法即根据课题所涉及的学科范围,从有关问题提出的最初年代入手,由远而近、逐年查找,直到查找的信息资料充足

3、为止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对某一课题的普查,能查找到相当长时期内国内外发表的全部相关文献资料,这种方法查得的信息资料比较全面,漏查的可能性小,查全率较高。其不足之处是工作量大,费时费力。倒查法:倒查法也称逆查法,即根据所查课题的时间范围,由近期向远期回溯查找文献资料的方法。此法适用于一些新课题、新观点、创新理论、革新技术等信息资料的检索,重点查检近期的信息资料,检索是按时间顺序由近期的新内容往远期旧内容逐年查找。其特点是速度快、效率高、省时、新颖性强,但漏查率比顺查法高,查得的信息资料不及顺查法的全面、系统不。抽查法:抽查法是针对某一学科发展变化的特点及特定的发展阶段,查检特定时间范围内信息的

4、一种方法。具体是以该学科文献信息发表的年代作为检索入口,来进行信息检索。此方法的特点是省时、省力,能获得较多的相关的信息资料。利用抽查法必须注意所查学科的特点及发展史,不然漏查的概率大,检索效率不高。追溯法:追溯法是利用原始文献后面所附的参考文献和有关论著的引文注释进行追踪检索的一种方法。其检索到的文献系统性较强,内容比较集中,不足之处是漏检和误检的概率大,查检效率不高。分段法:这是将常用法与追溯法交替使用的一种方法。既利用工具书检索文献,又利用文献后面的参考文献进行追溯,两种方法交替使用,直到满足读者需要为止。这种方法可根据文献和本单位工具书收藏的情况,分期分段交叉运用不同的查找方法,既能获

5、得一定时期内的文献,还可节约查找时间。浏览法:浏览法又称直接查找法。就是检索者从本专业最新核心期刊或者其他文献中直接阅读原文或浏览最新目次而获取原文的方法。因为浏览法查得的文献往往不全面、不系统,且局限性较大,所以不能作为查找文献信息的主要方法。综上所述,文献检索方法很多,常常要因人因事而异,根据检索要求灵活应用,尽可能避免漏检和误检,以提高文献的查全率和查准率。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不设置检索点犹如大海捞针,很难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资料。为了更好地利用信息,人们根据每件信息的内部和外部特征而设置了检索点,以此作为检索信息的入口。一般来说,设置的信息检索点主要有分类、主题、名称、著者、代码等。所以检

6、索界面应该给用户提供较好的检索起始方式。没有任何内容的屏幕或空白的登陆表格都无法给用户提供有关如何开始检索过程的信息。在这一阶段,用户通常无法给出有关其信息需求的全面详细的描述。研究表明,用户倾向于以一个简短的查询作为起点,仔细观察相应结果,之后修改查询,如此循环往复。最初的查询可以看成一种“试水”,通过它可以得到有关可能返回的检索结果以及如何重构查询的信息。因此,信息存取界面的一项任务就是帮助用户选择用于下一步检索的信息源的信息集合。例如,这里有许多与“癌症”相关的不同类型的信息源,同时也有许多用户可能感兴趣的有关这一主题的不同种类的信息。引导用户选择正确的起始方式有助于对问题进行最初的阐述

7、。传统的书目检索假设用户的检索起始于浏览一系列的信息源名称并选择其中一些作为检索对象,而网络搜索引擎则消除了信息源之间的区别,并在用户对目标信息与信息集合的其余部分的关系了解甚少的情况下,引导用户进入网站进行查找。已知信息集合界面在这两种情况下都不是很有效。在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遍及世界各个角落的今天,我们正置身于广阔无垠的信息海洋中。大学生在校求学期间获得的不仅仅是“黄金”,更重要的是应学会“点金术”,信息检索就是快速有效获取和利用最新信息的“点金术”。信息检索的意义在于通过检索和利用各种信息,不仅可以深化所学的知识,而且可以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不断更新知识、为从事科学研究和

8、发明创造奠定基础。拓宽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启迪创造性思维。人类社会已从经济时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知识和信息已成为社会主要的资源和财富。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信息在个人成才、国家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例将逐渐增大。作为科技人员就需要不断拓宽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不断创造出新的知识。要创造出新的知识,首先要有创造性思维。科技文献信息既是过去创造性成果的积累和总结,也是未来创新的向导,正如牛顿所说的“假如说我比别人看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古今中外一切创新成果,都是在广泛吸收已有知识并从中受到启迪的基础上取得成功的。因此,要想拓宽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培

9、养创造性思维,就需要经常性地、充分而详尽地占有科技信息资源,及时准确地从信息海洋中获取到适用于特定个体的情报信息。继承和借鉴前人成果,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研效率。科学研究工作中有三个要素:一是科研队伍,二是实验设备,三是信息资源,三者缺一不可。科研人员在探求未知或从事研究工作之前,都要尽可能多地占有与之相关的信息。即利用信息检索的方法,摸清国内外是否有人做过或者正在做同样的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进展如何,尚存在什么问题等,以便借鉴、改进和部署自己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避免重复劳动,节约时间,提高科研效率和命中率。例如,“汪克尔”发动机是德国人发明的,日本开展研究的时间比德国晚了10

10、年,但由于日本政府和有关公司全力以赴搜集、检索德国这方面的情报,结果使得日本装有这种发动机的小汽车反比德国早10年投入市场。专利法规定,对相同的发明成果,按先申请原则授予专利权。即多项相同发明,只授予第一个申请人专利权,其后申请的发明作为已知技术处理。显然,如果不能全面准确地获得信息,即使科研取得了成功,也只是变成无效的重复劳动,给国家、机构和个人造成损失。培养信息意识,提高自学能力,为实现终生学习提供门径。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波尔提出信息素质的概念。信息素质又称信息素养,即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解答和技术和技能,或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能。信息素质是科技

11、人员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三个方面。信息意识是指人们对信息的利用和评价能力。信息能力是以各种形式发现、评价、利用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信息道德是指人们在信息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如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个人隐私、抵制不良信息等。信息意识主要表现在:人们认识信息的自觉程度、需求信息的迫切程度、获取信息的敏锐程度、利用信息的准确程度、创造信息的能力程度。信息意识强的人能够从自身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也能从散乱无序、纷繁复杂的文献资料中寻找有价值的信息,不断更新知识。现在,科研成果从发明到推广应用的周期大大缩短,知识的有效性也在逐步缩短。据估测,大

12、学毕业后5年之内不学习补充新知识,原有知识的50%将陈旧失效;10年之内不学习补充新知识,原有知识将100%陈旧失效,即由原来的先进知识变成一般性知识。因此一名成熟的科技人员,他的知识绝大部分是在实践中学习积累而来的。因此,信息检索作为一种方法和技能,有利于人们适应科技和生产,随时补充、更新知识,改善不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解决科技难题的能力。掌握各种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能,是增强信息意识、提高自学能力的有力措施,也为实现终生学习提供了一个有效门径。参考文献Peter G.Anick.Adapting a full-text information retrieval system to th

13、e conputer troubleshooting domain. In proc. Of the 17th Annual International ACM SIGIR Conference 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information retrieval, pages 349-358,1994.John A. Waterworth and Mark H. Chignell. A model of information exploration. Hypermedia,3(1):35-58,1991.Marcia J. Bates. The design of browsing and berrypicking techniques for the on-line search interface. Online Review,13(5):407-431,1989.马玉杰.2003.终身学习与信息素质教育.教育探索,(9) 3839符绍宏.2003.论当代信息环境下中国的信息素质教育.情报学报,(2) 23824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