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精校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87216137 上传时间:2019-03-2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精校解析Word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商王把一些国家大事或者王家大事刻在龟壳或者动物骨骼上,然后让“贞人”进行占卜,预测事情吉凶。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A. 具有民主色彩B. 以血缘为纽带C. 权力高度集中D. 神权王权结合【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商朝统治者通过占卜进行决策,这是因为商王把占卜作为维护其统治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体现出王权和神权相结合的特点,D项正确。题干强调商朝体现神权王权结合,与具有民主色彩不符,排除A。以血缘为纽带也是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但是与题干强调神权王权结合不符,排除B。商朝尚没有实现权力高度集中,排除C。综上所

2、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2.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该状况反映出A. 郡县制遭到破坏B. 天子权力开始削弱C. 分封制受到冲击D. 贵族政治彻底瓦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分封制的崩溃,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根据材料,作为诸侯,郑庄公的种种行径:“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说明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已被破坏,故选C项;材料主要体现的不是郡县制,A项错

3、误;B项错在“开始”;D项“彻底”的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故选C。3.公元前782年,周幽王继位。周幽王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诸侯悉至的主要原因是A.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B.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C. “元侯(大国之君)作师,卿率之,以承天子。”D. “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反映的是西周时的分封制下,诸侯有义务派兵随从周王作战;巡狩是指巡行视察诸侯为天子所守的疆土,故A项排除;述职指古时诸侯向天子陈述职

4、守,故B项排除;C项是指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符合题意;D项反映的是周天子有较大的权威,诸侯须听命并纳贡,并且按爵位高低缴纳贡赋,排除。4.宋代读书人只有参加解试合格,才有机会参加省试,而考试的名额是基本固定的,并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分配。下表是宋代部分地区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的比例。这反映出宋代A. 科举考试对士人的吸引力日增B. 名额分配确保了社会公平公正C. 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D. 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于人口增长【答案】A【解析】【详解】由表格数据可知,宋朝参加考试人数,分配名额及录取比例呈增长趋势,说明科举考试对士人的吸引力日增,故选A;表格信息无法体现名额分配确保社会

5、公平公正, 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推断南方成为经济重心或文化中心,排除C;材料与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于人口增长无关,排除D。5.胡惟庸之子因在大街上纵马奔车掉下摔死,胡未禀报皇帝就将车夫杀死。皇帝大怒,让胡做出补偿,胡请求用金钱弥补,遭到贬斥。此后开始了一系列的整治胡党行动。这反映了A. 胡惟庸打压内阁B. 胡惟庸家藏万金C. 相权妨碍了皇权D. 中央集权亟待加强【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只反映了皇帝整治宰相胡惟庸,没有反映胡惟庸打压内阁,故A错误;“胡请求用金钱弥补”并不能说明胡惟庸家藏万金,故B错误;皇帝整治宰相胡惟庸,这反映的实质是相权与皇权的矛盾,是君主专制强化的结果,故C正确;材料未涉

6、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不能体现中央集权的问题,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皇帝大怒胡请求用金钱弥补,遭到贬斥。此后开始了一系列的整治胡党行动”,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该现象背后的实质出发,即可抓住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排除无关选项。6.在明神宗册立太子的问题上,士大夫群体始终反对神宗将个人意愿(不立长子)凌驾于礼法之上,为此与神宗争吵长达15年。期间无数大臣被斥被贬被杖,但最后还是以立长子为太子而告终,史称“国本之争”。这表明A. 专制皇权日益膨胀B. 群臣思想保守顽固C. 传统文化力量强大D. 改革面临政治风险【答案】C【解析】“国本之争”中明神宗最终妥协主要还

7、是因为受到传统嫡长子继承制及宗法关系的影响,故C项符合题意。根据“国本之争”的最终结局可以得知,皇权受到一定的制约,与A项不符。大臣的思想是否保守与材料无关,故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涉及改革的问题,故排除D项。7.军机处刚成立,雍正皇帝就规定,不管有多少公文,必须在当天完成。即便一天的奏折多达几百件,也必须连夜处理完毕。其所反映特点与如下军机处所为相一致的是A. 不识字小太监任服务人员B. 大臣职务由皇帝临时交办C. 章京年初一也须当差入值D. 大臣膝处用圆布中置棉絮为衬【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不管有多少公文,必须在当天完成”反映了军机处“勤政”的特点。A项反映的是保密性,与材料无关,故

8、A错误;B项反映了军机大臣的任命出于皇帝的意志,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军机处满汉章京轮流值日,即便是大年初一,军机处也要当差入值,以处理完毕当天的事务,故C正确;D项反映了军机大臣是跪着“承旨”,膝处用圆布中置棉絮为衬以免久跪辛苦,这与材料无关,故D错误。故选C。8.1938年,蒋廷黻在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指南京条约内容)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这说明清廷A. 重在防范西方对华经济侵略B. 执行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C. 对西方各国给予同等待遇D. 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淡薄【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

9、中“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 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这一信息可以看出近代中国主权意识淡薄,所以本题选D。材料所反映的内容说明清政府并不十分重视关税协定的问题,所以材料也反映不了清政府重视防范西方对华经济侵略的问题,所A项与材料不符;南京条约是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失败后被迫与英国签定,无法体现清政府“执行传统的抚夷政策”,据此可排除B;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对西方各国给予同等待遇”的问题,据此可排除C.9.1853年,英国利用最惠国待遇和中美望厦条约有关12年后贸易及海面各款稍可变更的规定向中方提出修约要求。1854年,美国、法国也积极活动修约。西方列强积极修约意在A.

10、改变不利的贸易局面B. 获取更多的通商口岸C. 扩大在华的侵略权益D. 帮助清廷镇压太平军【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列强不满足于既得利益,于是希望通过修改条约,扩大在华利益,故C项正确;AB项从属于C项;D项不符合史实。10.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的含义是A. 清政府向西方列强开放B. 清政府与各国之间相互开放C. 西方列强在华势力范围互相开放D. 西方列强在华势力向美国开放【答案】C【解析】【详解】门户开放政策即不论是在哪个列强的势力范围内,不论是否在中国内地或沿海地区,对于所有列强来说利益均沾、机会平等,即西方列强在华势力范围互相开放。故答案为C项。清政府早已向西方

11、列强开放,排除A项;西方列强不存在对清政府的开放,排除B项;是互相开放,而不是仅仅对美国开放,排除D项。11.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A. 立法服从于政治B. 行政服从于司法C. 从人治走向法治D. 民主政体臻于完善【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中从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到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结合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统的背景分析,目的是为了防止袁世凯的独裁,可见立法服从于政治的需要,故A项正确;行政服从于司法的主张材料未体现,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赋予总统很大权力”

12、可见并未实现从人治走向法治,故C项错误;这时民主共和政体刚刚确立,因此臻于完善的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故答案选A。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财产集会、结社、通信、信教等自由;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和被选举等项权利”。这些规定A. 使人民真正获得了自由民主B. 实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 否定了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D. 确立了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答案】C【解析】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人民不可能真正获得了自由民主,也不可能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排除A、B;材料

13、没有涉及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排除D;由材料“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可见材料否定了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故选C。13.1935年8月,德国驻华军事顾问法肯豪森拟就关于应付时局对策之建议书,向蒋介石建议:“中国应将作战部队集中于徐州郑州武汉南昌南京区间。最初抵抗区务必向北推进以黄河为最后抵抗线。长江封锁对于中部防御最关重要四川则为最后防地,应规划兵工业和发展运输。”该建议A. 反映了蒋介石排斥异己势力的意图B. 体现了南京国民政府剿共宗旨C. 准确预判了中国未来国家安全形势D. 旨在确保蒋介石对经济重心的控制【答案】C【解析】材料所述发生与抗日战争之前,其所预判的形式与日本侵华的史实

14、基本相符,由此可以得出,该建议准确预判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安全形势,C正确;材料所述是针对日本的侵华,与排斥异己和剿共无关,AB不正确;材料所述旨在应对日本的侵华,D不正确。14.蒋介石曾说:“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对于国内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自无不开诚接纳。”这一谈话A. 发表在卢沟桥事变以前B. 表明全面抗战路线的实行C. 导致国民大革命的高涨D. 利于推动国共合作的实现【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第二次国共合作。依据材料“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

15、政府自无不开诚接纳。”结合所学可知,国民政府诚意接纳抗日的任何党派,表明了抗日的决心,有利于推动国共合作的实现,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这是1937年9月23日发表的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发生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之后;B选项错误,全面抗战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抗战路线,不是国民政府实行的;C选项错误,材料是抗日战争时期发表的谈话,国民大革命发生于1924-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5.下表是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表明A. 新中国面临较大外交困难B. 美国实现完全孤立封锁中国的目标C. 新中国外交取得巨大成就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贯彻【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依据图表信息可知,1949-1953年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数量逐渐减少,这说明新中国外交面临的困难较大,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新中国与一些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美国并未完全实现孤立封锁中国的目标;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新中国外交面临的困难较大,并非取得巨大成就;D选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