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秦皇岛市五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87216119 上传时间:2019-03-2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秦皇岛市五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五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五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五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五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秦皇岛市五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秦皇岛市五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秦皇岛市五校联考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卷历史试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1.学者冯天瑜说:“西周的封邦建国实现了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种人的结合,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 分封制奠定了地缘政治基础B. 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疆域领土C. 分封制保证了周统治的成功D. 分封制强化了血缘宗法关系【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西周分封制突破了纯粹的血缘关系的界限,使分封制的主体实现了王族、功臣及先代贵族后代的有机地结合,可见分封制奠定了地缘政治的基础,A项正确。分

2、封制不仅仅扩大了西周疆域领土,更重要的是奠定了地缘政治基础,故B项没有涉及更深层次的内涵,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分封制保证周统治的成功,而是强调分封制奠定了地缘政治基础,排除C。学者认为西周分封制突破了纯粹的血缘关系的界限,而不是强化了血缘宗法关系,排除D。点睛:本题以分封制为切入点,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封邦建国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结合分封制的相关史实,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2.“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A. 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B. 太平天国运动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C. 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D. 拜上帝会吸收了西方文化

3、【答案】B【解析】【详解】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主要是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王朝统治,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B正确;虽然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但并未实施,故不是主要依据,A错误;资政新篇的发展资本主义,也没有实行,故C错误;拜上帝教是发动太平天国运动的宗教旗帜,并不是减少近代化阻力的依据,D错误。3. 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期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A.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 义和团运动时期C. 时期 D. 北洋军阀

4、统治时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阶段特征。材料中“皖直交斗”的关键信息说明了当时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正在混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应该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A项“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项“义和团运动时期”和C项“时期 ”均不符合材料信息。【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近代中国的阶段特征北洋军阀统治时期4.从汉代起,皇帝都有特殊的庙号、谥号和年号,比如汉武帝、唐太宗、康熙帝等,这实质上反映了A. 人们对皇帝功绩的赞誉B. 中央集权不断强化C. 皇帝地位的独尊D. 皇帝对自己执政成效的美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

5、生知识的迁移能力。本题主要考查皇帝制度的特点。这些特殊的庙号、谥号和年号是皇帝独有的,体现了皇帝的独尊。而B项从材料看不出不断强化这种趋势;A、D两项不是实质。故选C。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皇帝制5.19231927年,苏共中央就中国革命问题进行了122次讨论,作出了738个决议,这些决议通过共产国际来指示给中共中央。1927年7月底中共已决定南昌起义了,莫斯科还发来由斯大林亲自决定阻止起义的电报。这表明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A. 中共对本党的政策没有决策的权力B. 苏共通过共产国际指导中共革命斗争C. 苏共反对起义是希望维持统一战线D. 中国革命对苏联国家利益非常关键【答案

6、】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是苏共通过讨论得出结论之后,借助共产国际来指导中国的革命斗争,材料不能体现出ACD,故选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苏共通过共产国际指导中共革命斗争6.从晚清到民国初年,“诗界革命”、“文界革命”、“文学革命”、“思想革命”、“家庭革命”、“婚姻革命”、“教育革命”、“社会革命”、“佛教革命”、“祖宗革命”、“经济革命”、“产业革命”、“科学革命”、“国民革命”等术语、口号相继出现,这显示了A. 国民权利和自由得到法律保障B. 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 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D. 革命影响的深度和广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没有提及法

7、律的信息,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晚清到民国初年的政治思想活动均没有发动人民群众,故B项错误;“民主共和观念”只是材料中反映的一个方面,故C项错误;从涉及革命的范围看,说明影响比较大,故D项正确。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7.有学者认为,对科举制的定义应是“古代中国及部分东亚国家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的制度或方式”。如果这一观点成立,主要是基于它A. 考虑到科举制的历史地位B. 揭示了科举制的本质特征C. 涵盖了科举制的兴衰历程D. 指出了科举制的双重影响【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说明科举制对于选拔官吏被部分东亚国家使用,属于评价科举制度的历史地位,A正

8、确;材料并不是说明科举制度本质特征,B错误;材料只是说明科举制影响,并不是涵盖科举制的兴衰历程,C错误;材料没有分析科举制消极影响,错误。8.2016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向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敬献花蓝并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是A. 吴起镇B. 井冈山C. 遵义D. 会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知识点,旨在考查识记教材基础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的吴起镇会师发生

9、于1935年10月,排除A;井冈山是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此时还没有开始长征,排除B;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贵州遵义是在1935年1月,在此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排除C。故选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国共十年对峙中国工农红军长征9.秦始皇下令讨论“师古”与“师今”的大问题,李斯认为“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三代之事,不足效法!这表明李斯A. 主张实施郡县制B. 主张建立皇帝制度C. 反对皇位世袭D. 主张废除夏、商、周所有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师古”与“师今”的大问题就是秦朝初期关于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的问题。由“三代之事,不足效法!”

10、可知李斯反对实行分封制,主张推行郡县制,故选A;材料反映的是秦朝初期关于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的问题,并非建立皇帝制度的问题,排除B;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皇位世袭,C错误;D表述太绝对,不符合史实,如王位世袭制仍被沿用下来,故D错误。10.某学者说,中国古代某朝代某机构的官员,上面要受皇帝的气,中间要受司礼监的气,下面要受六部的气。这个机构是A. 汉代的中朝B. 唐代的三省C. 明代的内阁D. 清朝的军机处【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六部、司礼监”等字眼可以看出该机构是明代的,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该机构是明代的而非汉代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该机构是明代的

11、而非唐代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该机构是明代的而非清朝的,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抓住关键字眼六部。11.史记齐太公世家、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讲述了姜齐以及田齐的兴衰史。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自此田氏在形式上取得了齐侯的合法地位。这反映了A. 贵族政治逐渐瓦解B. 周朝统治基础有所扩大C. 分封制度逐渐恢复D. 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田氏在形式上取得了齐侯的合法地位”,实质上反映的是对周初分封制的破坏,说明贵族政治逐渐瓦解,故答案为A项。“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是不得不接受分封制被破坏的现实,不能说

12、明周朝统治基础有所扩大,排除B项;材料讲述了“田氏代齐”的故事,恰恰反映了原有分封制遭到破坏,故C项错误;秦始皇统一六国,中央集权制度确立,材料中“公元前386年”该制度尚未形成,故D项错误。12.有学者指出,民国初年破旧而又未能立新,社会陷入严重失范状态,只有实行具有一定现代导向的过渡性强权统治才能渐进地从封建专制过渡到现代民主。该学者的观点肯定了民国政府A. 推崇尊孔复古B. 完善代议制民主C. 加强中央权力D. 颁布临时约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只有实行具有一定现代导向的过渡性强权统治才能渐进地从封建专制过渡到现代民主”的信息可以看

13、出,该学者强调的是“具有一定现代导向的过渡性强权统治”,即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故C项正确;尊孔复古是为了复辟帝制,与“具有一定现代导向的过渡性强权统治”不符,故A项错误;BD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故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华民国的建立13.历史上经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中国古代下列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最符合这一现象的是A. 秦朝郡县制B. 西汉郡国并行制C. 元朝行省制D. 清朝军机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汉初戒于“亡秦孤立之败”,分封一些同姓子弟为王,建立诸侯国。但“有心裁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后来这些诸侯国的势力膨胀,严重威胁到中央集权。A

14、、C、D都加强了中央集权,均可排除。故选B。考点:西汉的地方行政制度。点评:为了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其结果导致王国越分越小,实力削弱,无力与中央相抗衡,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从而完成了汉代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过渡。14.据统计,19371939年,美国对日本出口了价值七亿一千六百万美元的各类物资,是同期对华出口额的五倍。对日本的战略物资输出,直到太平洋战争才停止。这说明了A. 美国从日本侵华战争中取得利益B.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符合美国利益C. 美国与日本的在华利益基本一致D. 美国的支持鼓励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答

15、案】A【解析】1937-1939年,是日本全面侵华期间,美国对日本出口巨额物资特别是战略物资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美国自然从中获取大量利益,故A正确;美国向日本出口各类物资获取利益,并不是日本侵华符合美国利益,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C;D不符合史实。15.近代华西晚报的一篇评论认为:“如果对中国命运应负重大责任的国民党确具有结束一党专政与在野党团结合作的诚意,毛泽东此行将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此“大事件”应是A. 西安事变B. 重庆谈判C. 1946年政协会议D. 北平和谈【答案】B【解析】依据引文中的“如果结束一党专政与在野党团结合作的诚意,毛泽东此行将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等信息分析可得出“毛泽东此行”应该发生在抗战结束后,当时毛泽东应国民党的邀请,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即重庆谈判,故B项正确;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与题意不合,故A项排除;1946年政协会议是发生在重庆谈判后,故C项排除;北平和谈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与题意不合,故D项排除。16.章太炎在秦政记中说:“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