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87216013 上传时间:2019-03-29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4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福建省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福建省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福建省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福建省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试卷说明:本卷共两大题,49小题,解答写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卷。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1-40题,每小题1分;41-45题,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图是1986年在北京房山琉璃河燕国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克罍,其铭文大意为周王说:太保(指周召公),你用盟誓和清酒来供你的君王。我非常满意你的供养,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该考古成果可用于研究A. 禅让制B. 分封制C. 礼乐制D. 郡县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

2、“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王分封召公之子为诸侯,体现了西周实行分封制度,故B项正确。将部落联盟首领的权位传给贤能人的制度称为“禅让制”,为军事民主制部落时代的权力继承制度,故排除A项。C项,材料未涉及礼乐制度的内容,故排除。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与材料中“燕国遗址”不符,故排除D项。2.冯劫曾位列秦朝三公之一,他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还负责监察百官,他所担任的职位是A. 丞相B. 太尉C. 御史大夫D. 廷尉【答案】C【解析】丞相为“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受御史大夫牵制,排除A;太尉“掌武事”,主管全国军事,排除B;御史大夫“掌副丞相”,执掌

3、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监察系统,故选C;廷尉为丞相下九卿之一,排除D。3.秦朝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A. 世代相袭B. 考试选拔C. 地方推荐D. 皇帝任命【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县长官皆由皇帝直接任免,故D项正确。A项,世袭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为先秦时期主要的官员产生方式,排除。B项,考试选拔为科举制度的重要特征,隋唐时产生,故排除。C项,地方推荐为汉代察举制度内容,排除。4.下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A. 秦汉时期B. 隋唐时期C. 宋元时期D. 明清时期【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信息可知是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故

4、B项正确。秦朝时期是三公九卿制,与图示三省六部制不符,排除A。宋朝是二府三司制、元朝是一省制,均与图示三省六部制不符,排除C。明朝废丞相,权归六部,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均与图示三省六部制不符,排除D。5.历史上对于宋太祖赵匡胤之死众说纷纭,有人根据文莹的续湘山野录中“烛影斧声”的记载,疑心宋太宗“弑兄夺位”,也有人根据司马光涑水纪闻的记载,为宋太宗辩解开脱。虽没有定论,然后人不时提出新依据。对上述观点的解读,最准确的是A. 历史事件的争论越是争论越无法解决B. 历史争论的解决离不开考古的新发现C. 合理的历史存疑有助于新史料的发现D. 价值判断导致史实出现倾向性的选择【答案】D【解析】众说纷

5、纭说明了不同的价值判断会导致史实出现不同的选择,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历史事件是越争论越越明了而非无法解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历史争论的解决不一定离不开考古的新发现,选项B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自身正确但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6.关于“1840年中英战争”的性质问题,中国人历来强调“这场战争是英国为了拓展市场,保护鸦片贸易而发动的侵略战争。”而英国人则认为“他们进行这场战争是为了争取和保护正当的通商权利而进行的通商战争。”由材料可知:A. 对鸦片战争的性质至今没有定论B. 不同视角引发不同历史阐释C. 历史结论都具有强烈的主观臆断D. 历史研究

6、无法还原历史真相【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围绕鸦片战争的性质问题,不同人的站在不同的阶级立场上,以不同的视角看待鸦片战争,会得出不同的历史阐释,故B项正确。鸦片战争的性质已经定论,只不过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排除A。一般来说,历史结论是基于历史事实的判断、总结和认识,而不是具有强烈的主观臆断,排除C。D项说法错误,史料充足、准确的历史研究可以还原历史真相,排除D。7.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严重破坏中国司法主权的条款是A. 协定关税B. 割香港岛C. 片面最惠国待遇D. 领事裁判权【答案】D【解析】注意题目中是“严重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选项。A选项协定关税破坏的是关税主权;B

7、选项割让香港岛属于破坏领土主权,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C选项片面最惠国待遇破坏的主权不限于领土主权;D选项领事裁判权没有割地的情况,故排除。8.大国崛起解说词中有这样一段话:“1900年,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法国巴黎的世界博览会上有一次集体亮相,他们充分展示着各自的工业实力和创造发明1900年,还是这些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是指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D【解析】由“1900年”和“这些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指1900年到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故选D;A为184

8、0-1842年,B为1856-1860年,C为1894-1895年,时间不符,排除。点睛: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00年”,结合所学,容易判定ABC时间不符,排除。9.义和团被帝国主义勾结清政府剿杀于血泊之中。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导致了清廷媚外虐民面目的充分暴露,使中国人民对清廷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更多的人走上了反清的革命道路。对该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 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B.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C. 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由此兴起D. 义和团运动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发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从材料“义和团运动的失

9、败,导致了清廷媚外虐民面目的充分暴露,使中国人民对清廷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更多的人走上了反清的革命道路”可知,义和团运动失败,使中国人民认清了清政府专制卖国的本来面目,拥护、支持清廷的态度变成反对、推翻清廷的态度,即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发展。所以答案选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义和团运动。10.东北民歌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在关内流浪”那个悲惨的时候是A. 九一八事变B. 一二八事变C. 七七事变D. 八一三事变【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得出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东

10、北三省,因此“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九一八事变,故A项正确。一二八事变是日本1932年侵犯上海的事件,故B项错误。七七事变是1937年全面侵华,故C项错误。八一三事变为七七事变后侵犯上海,故D项错误。11.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1856年“天京事变”,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短短十四年间,太平天国经历了发生、发展、全盛到衰败,最终灭亡。导致太平天国最终“悲剧”的重要原因是A. 斗争的战略决策失误B. 统治阶层思想腐朽堕落C. 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D. 农民无法突破阶级局限【答案】D【解析】太平天国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是阶级局限性导致,故D正确;斗争的战略决策并不是根

11、本原因,故A错误;统治阶层思想腐朽根源于阶级局限性,故B错误;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也不是主要原因,故C错误。故选D。12.资政新篇中说:“凡于往来言语文书,可称照会交好、通和、亲爱等意,其余万方来朝、四夷宾服、及夷狄戎蛮鬼子,一切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这表明A. 洪仁玕具备了初步的近代外交理念B. 太平天国摒弃“天朝上国”外交思想C. 资政新篇着重解决了外交问题D. 太平天国的外交政策贏得了列强支持【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称照会交好、通和、亲爱等意,其余一切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洪仁玕的某些平等外交的理念,说明他具备了初步的近代外交理念,故A正确;资政新篇并未实施,

12、也不能代表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要求,故不能说明太平天国摒弃“天朝上国”外交思想,故B错误;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不是着重解决外交问题,故C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太平天国的外交政策贏得了列强支持,故D错误。故选A。13.中国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A. 甲午中日战争B. 抗日战争C. 解放战争D. 抗美援朝战争【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故B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是战败了的,故A项错误;解放战争不是反侵略战争,故C项错误;1950年抗美援朝,不属于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故D项错误。14.

13、下图是某同学的课堂笔记片段,它以时间轴的方式展现了的主要历程。图中的、应是A. 湖北军政府成立、同盟会成立B. 同盟会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C. 同盟会成立、武昌起义D. 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兴中会成立后,黄花岗起义之前,应该是1905年同盟会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之前应该是1911年武昌起义,故C项正确;湖北军政府成立于武昌起义之后,故A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之后,故B项错误;武昌起义发生于黄花岗起义之后,故D项错误。故选C。15.“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八个字形象地说明了的两大历史功绩:一

14、是革了皇帝的命,二是革了辫子的命。这说明A. 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B. 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C. 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D. 引发了政治制度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答案】D【解析】“革了皇帝的命”是指推翻君主专制制度,“革了辫子的命”是指对社会习俗带来的影响,故答案为D项。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排除A、B项;推翻“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C项说法夸张,排除。16.鲁迅在阿Q正传中写到:“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但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道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

15、的也还是先前的把总。”这段描写反映的历史史实是A. 武昌起义爆发,成功B. 中华民国成立C. 后一些封建官僚投机革命D. 袁世凯夺取胜利果实【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可知,意在强调旧官僚仍在投机革命做官,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没有特指武昌起义,而是强调封建官僚投机革命,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民国成立,而是强调封建官僚投机革命,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袁世凯夺取胜利果实,而是强调封建官僚投机革命,排除D。17.1919年5月,北京大学等13所院校3000余名学生在天安门集会。会上宣读了罗家伦起草的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导致这一事件的直接因素是A. “一战”期间欧美列强加紧侵略中国B.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C. 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D. 北洋军阀政府出卖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