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中企业与其供应商的权力关系分析.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213000 上传时间:2019-03-2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6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链中企业与其供应商的权力关系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产业链中企业与其供应商的权力关系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产业链中企业与其供应商的权力关系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产业链中企业与其供应商的权力关系分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产业链中企业与其供应商的权力关系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链中企业与其供应商的权力关系分析.pdf(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刘大可 产业链中 企业与其供应商的 权力关系分析 内容提要 在由契约关系结成的产业链中, 企业自主权的大小并不取决于企业的意愿, 而 是受到企业的资金、 市场网络、 技术垄断性等因素的制约。本文根据产业链中企业之间的相互 依赖程度, 将企业与其供应商的关系划分为供应商垄断型、 目标企业垄断型、 独立竞争型和相 互依赖型四种类型, 并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成本) 收益分析方法, 阐述了不同类型中目标企业 与其供应商的制约关系, 从而为产业链中企业控制权的安排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 关键词 企业 供应商 产业链 控制权 刘大可, 南开大学经济学系博士生 300071 新古典经济学把企业看作一个生产函数,

2、 研 究在整个市场体系中企业的行为, 而不关心企业 的内部运行过程。不过, 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新 古典经济学家没有认识到企业内部组织的复杂 性, 只是因为在新古典的分析框架内, 这样做最有 利于证明市场的有效性, 而且仅就新古典经济学 家的目标来说, 这样做已经足够了。 以科斯( R. Coase) 为代表的一批新制度经济 学家, 包括迈克尔#詹森( Michael Jensen) 、 尤金#法 马( Eugene Fama) 、 哈罗德#德姆塞茨( Harold Dem - setz) 等, 不满足于新古典的分析框架, 将研究视角 伸向了企业内部, 他们从委托) 代理、 团队生产、 资产专用

3、性等多角度分析了企业内部的权力安排 问题, 企图设计一种有效率的方案, 以实现企业的 利润最大化。 显然, 新古典经济学家与新制度经济学家分 别走向了两个极端。前者只关心企业的投入产 出、 成本、 利润等, 而不关心企业控制权的归属问 题; 后者将分析的侧重点放在企业内部, 着重研究 企业内部控制权的分配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 那么, 除企业内部控制权安排会影响企业的经营 效果外, 外部是否同样存在影响企业控制权的因 素? 答案是肯定的。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中所处的 地位不同, 其控制权也要受到相应的制约。当然, 企业内部控制权与外部控制权的研究是有严格区 别的。内部控制权研究企业在既定的外部环境

4、条 件下, 如何通过内部权力安排来实现企业价值最 大化, 因而是研究利润生产问题。而产业链中企 业控制权的研究, 着重探讨产业链中企业之间的 相互控制问题。由于控制权决定了企业在利润分 配中的地位, 因而产业链中企业控制权研究更加 关注利润分配问题。 10 经济学研究 一、 产业链中企业与其供应商的关系类型划分 除极少数企业不需要原材料供应商外, 现实 中的绝大多数企业都处在产业链的中间环节, 即 上游要有供货商, 下游要有用户或消费者。企业 与其上、 下游企业的关系通常因行业、 市场类型等 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如果从产业链中企业之 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划分, 企业与其供应商的关系 通常存在如下

5、几种类型: ( 一) 供应商垄断型 该类型有这样几个特点: ( 1) 供应商处于市场 垄断地位, 向多家企业供应原材料; ( 2) 我们研究 的目标企业与其它众多企业共同接受同一供应商 的原材料, 彼此之间存在竞争。如果目标企业中 断了与供应商的业务关系, 将会因失去上游资源 而关闭。这种产业组织形态的出现, 主要是因为 某家较大型的企业垄断了某些资源, 或拥有某种 技术秘密, 或拥有某种受法律保护的专利, 或拥有 某种高效率的管理模式。现实中的特许连锁店, 如美国的肯德基、 麦当劳, 中国的北京全聚德烤鸭 等, 非常接近这种组织类型。 图 1 供应商垄断型 ( 二) 目标企业垄断型 该种类型

6、有这样几个特点: ( 1) 有众多供应商 共同为一家企业提供原料, 供应商之间存在竞争; ( 2) 目标企业处于市场垄断地位, 接受多家供货商 提供的产品, 如果供应商失去目标企业, 将失去所 有的市场而破产倒闭。出现这种市场类型的最主 要的原因, 可能是目标企业是一家知名度很高的 大企业, 在某一领域内占有垄断性的市场份额, 以 至于上游企业若不为该企业提供产品使找不到更 好的目标市场。现实中的一些特大型分销商的市 场地位已经接近于该模型中的目标企业, 如全球 最大的零售商、 2000 年5财富6500 强中排名第二 的美国沃尔玛公司, 1998至 1999 年度销售额高达 1668亿美元,

7、 截止 1999 年 1 月 31 日, 总资产已达 到702亿美元, 沃尔玛与其供货商之间的关系已 经非常接近于本文的目标企业垄断模型1。 图 2 目标企业垄断型 ( 三) 独立竞争型 该种类型有这样几个特点: ( 1) 任何一家下游 企业都存在无数家上游供应商, 供应商之间是自 由竞争的; ( 2) 任何一家上游供应商都存在无数下 游用户, 用户之间是相互竞争的。这种类型最接 近新古典经济学所描绘的完全竞争的市场模型, 因为在这样的产业组织关系中, 不管处于产业链 的上游, 还是处于产业链的下游, 没有一家企业会 受制于其它企业, 任何一家企业离开市场, 都不会 给与其关联的其它企业造成损

8、失。 图 3 独立竞争型 ( 四) 相互依赖型 该类型有这样几个特点: ( 1) 对目标企业来 11 江苏社会科学 说, 只有一家供应商; ( 2) 对供应商而言, 只有一家 客户, 即我们研究的目标企业。任何一方单独退 出, 都能导致对方因缺乏原料供应或者缺乏销售 市场而倒闭。产业链中这种相互依赖关系的出 现, 可能是因为资产具有专用性, 某种产品只有在 特定的产业链中才能生产; 也可能因为市场体系 不完善, 企业间信息交流不畅通, 签约、 履约等方 面的交易费用太高, 企业认为维持这种相对固定 的简单的业务关系是一种低成本的运作方式。 图 4 相互依赖型 以上四种类型描述的是产业链中企业关

9、系的 四种特殊形态, 是一种高度的理论抽象。现实中 不仅完全竞争是难以实现的, 某一家企业单独垄 断下游市场与单独垄断上游市场也是不可能的。 绝大多数企业处于上述四种类型的中间状态, 即 产业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市场竞争, 只不过 竞争的程度和类型有所差异而已。即使这样, 我 认为上述所作的理论划分还是必要的, 因为这些 极端情况尽管在现实中很少发生, 但对我们深刻 理解现实世界是十分有益的。 二、 不同关系类型中的企业控制权安排 如果我们假定控制权对其拥有者来说能够带 来正的效用, 那么, 不管企业内部控制权如何安 排, 对处于某一产业链中的一家具体企业而言, 争 取更多的控制权对内部签约

10、者总是一件好事。也 就是说, 企业控制权不仅是一个内部问题, 而且在 整个产业链中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争夺。尽管几乎 每一家企业都希望在产业链中获取更多的控制 权, 但由于各个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不同, 这种 希望变成现实的可能性也存在很大差异。产业链 中企业外部控制权究竟是如何配置的呢? 以下将 以新古典经济学的成本) 收益法为分析基础, 从 企业契约退出的角度, 对上述的四种企业关系类 型中各种可能的企业控制权安排作出有说服力的 解释。 ( 一) 供应商垄断型企业关系中目标企业的控 制权 在供应商垄断型企业关系中, 由于在供应商 的下游存在大量的和目标企业一样的其它企业, 而且这些企业存在比较

11、充分的竞争, 所以供应商 与目标企业关系就像建筑工程的招标一样, 谁出 价高, 就将把货物卖给谁, 因而供应商对下游企业 具有绝对的控制权。相反, 对我们研究的目标企 业而言, 它在产业链中的地位是无关紧要的, 它单 方面退出企业契约网络对供应商和其它同处下游 的企业都不会带来实质性的影响。如果目标企业 要在产业链中继续生存下去, 它必须接受供应商 单方面提出的各种条件, 包括企业的规模、 产品的 价格等。也就是说, 如果某个处于产业链下游的 企业单方面退出由各种契约关系组成的产业链, 只是自己付出很大的代价而没有给产业链中的其 它企业带来任何损失, 那么, 该企业将受制于上游 企业而拥有较小

12、的自主控制权。如果下游企业是 完全竞争的, 而上游企业是完全垄断的, 那么上游 企业会把原料价格提高到下游企业利润为零的水 平。 ( 二) 目标企业垄断型企业关系中目标企业的 控制权 与第一种情况恰好相反, 在目标企业垄断型 企业关系中, 目标企业控制了整个下游市场, 供应 商没有选择下游企业的任何余地, 而上游供应商 由于数量众多, 因而处于近乎自由竞争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 目标企业单方面中断与任一供应 商的关系, 都会给供应商带来很大的损失, 甚至导 致供应商破产倒闭, 但对目标企业却没有产生任 何不利的影响。如果供应商要在产业链中生存下 去, 它必须接受目标企业单方面提出的供货条件。

13、 在这种情况下, 目标企业不仅可以控制供应商的 利润, 而且可能对供应商的生产经营提出其他一 些附加条件。也就是说, 如果目标企业在整个产 业链中处于垄断地位, 其控制集团不仅具有控制 本企业的权力, 而且对产业链中的其他企业也具 有较强的约束力。 ( 三) 独立竞争型企业关系中目标企业的控制 权 在独立竞争关系中, 由于每一家供应商都面 对无数下游需求者, 目标企业仅是其中微不足道 的一个, 所以任何一家下游企业单方面提出退出 合约的要求都不会对其造成威胁; 相反, 像目标企 12 经济学研究 业一样的众多下游企业, 每一家也同时拥有无数 的供应商, 任何一家供应商单方面提出退出合作 的要求

14、同样不会对下游企业造成威胁。在这样的 企业关系中, 每一家企业都是市场状况的被动接 受者, 都不可能受到其它任何企业的制约。因而, 独立竞争型企业关系中, 每一家企业的控制权都 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 没有向产业链中的其它企 业延伸。 ( 四) 相互依赖型企业关系中目标企业的控制 权 相互依赖型企业关系中, 由于产业链的中断 对目标企业与其供应商都会带来损失, 因而产业 链的维持必然要求双方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但 是, 在这种相互制约的关系中, 究竟哪一方居于主 动地位, 取得更多的控制对方的权力, 取决于产业 链中断后给双方带来的损失的大小。假定 A 为 供应商, B 为目标企业, 那么, 当

15、产业链中断后给 A 造成的损失大于 B 时, B 将居于控制权谈判中 的优势地位, 从而取得更多的控制权; 相反, 如果 产业链中断后给 B 造成的损失大于A, 那么, A 将 居于控制权谈判中的优势地位, 从而取得更多的 控制权。 在现实中很难找到上述四种企业关系的原 形, 大多数供应商都面对几个相对固定的客户, 大 多数下游企业也都面对几个相对固定的供应商。 当然, 在这些相对固定的产业链条中, 任何一家企 业与其它企业的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还是有区别 的, 而一般说来, 这种区别可以通过上述的几个理 论模型而得到较好的解释。 三、 本文的结论及其含义 现实经济是由众多利益主体相互签约而构成

16、 的一张契约网。从表面上看, 每一个主体都具有 平等的签约权力, 因而在整个产业链中可能处于 平等互利的地位。但是, 由于资产的专用性、 行业 的垄断性等因素的存在, 致使不完全竞争是市场 的现实形态。不完全竞争意味着产业链中的企业 不可能处于平等的地位, 某个企业在整个产业链 中的控制其它企业的能力取决于该企业单方面退 出产业链给其它企业带来损失与给自己带来的损 失的比较。 假定产业链中断给目标企业带来的损失为 A, 给产业链中其它企业2带来的损失为 B, 那么 当A B 时, 目标企业将是产业链中的被 动者, 而且,A 与 B 间的差距越大, 意味着 A 在产 业链中的权力越小; 当A B 时, 目标企业在产业链中将处于 主动地位, 而且, A 与 B 间的差距越大, A 对产业 链中其它企业的控制力将越大; 在A= B 的情况下, 双方将处于平等协商 的地位; 在A= 0, 而且 B= 0 时, 目标企业与产业链 中的其它企业是相互独立的。 如上所述, 尽管我们假定控制权能够给其拥 有者带来正效应, 绝大多数企业经营者都希望扩 大自己的控制范围, 甚至希望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