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下月考试卷(一二单元)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8720895 上传时间:2017-09-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七下月考试卷(一二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语文七下月考试卷(一二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语文七下月考试卷(一二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语文七下月考试卷(一二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七下月考试卷(一二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七下月考试卷(一二单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积累与运用(31 分)1、 给加点的字注音(5 分,每空 0.5 分)1)菜畦 2)攒成 3)脑髓 4)桑葚 5)拗 6)骊歌 7)嫉妒 8)哺育 9)曲折 10)炽痛 2、 按照拼音写汉字(5 分,每空 0.5 分)1)确 zao 2)丑 lou_ 3)zhu 立 4)荒草 qi qi_ 5)shun 息 6)默 qi 7)污 hui 8)gen 古 9)山路 qi qu 3、下列选项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 分)A、学识渊博 来势凶凶 五彩斑澜 怪诞 B、人声鼎沸 惊心动魄 浩浩荡荡 鉴赏C、人迹罕至 害人听闻 万丈狂谰 臃肿 D、云宵 绝壁断涯 高山之巅 一泄万里4、下列句子中

2、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A、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原,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B、为了使铁路早日通车,工程技术人员处心积虑地克服了许多困难。C、秋天,枫叶变红,与苍松翠柏相映成趣,凄清中又饱含浓烈,几乎让人不辨四时了。D、文学作品中凝聚着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 分)A、矗立在鲁迅纪念馆前的雕像,是由热爱鲁迅的人士集资铸成并提出倡议的。B、将在天津举办的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给弘扬天津精神和天津形象带来良机。C、周汝昌先生的代表作红楼梦新证 ,被学术界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

3、著作。D、通过日新月异的技术,使体育迷无须紧盯电视屏幕也能观看伦敦奥运会。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 当然睡不着的。B、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C、我虽然很害怕,但是也得硬着头皮去这是爸爸说的,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D、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7、下列各句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3 分)A、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B、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C、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

4、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吧D、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8、填入下列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 分)不是所有的欢笑都表达高兴,就像_;不是所有的掌声都表达欢迎,就像_;不是所有的职称都表达才能,就像_;不是所有的膜拜都表达虔诚,就像_。 不是所有的名声都表达实情 不是所有的眼泪都表达痛苦 不是所有的誓言都表达真诚 不是所有的喝彩都表达赞颂 A、 B、C、 D、 9、下列选项对课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3 分)A、 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作者王安石是唐代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B、 爸爸的花儿落了题目含义丰富,既指夹竹桃花的败落,

5、又暗示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C、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的乐府民歌,从表达方式上看,属于叙事诗。D、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中美女蛇的故事,引发了孩子的好奇心,增添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二、背诵默写(20 分,每空 1 分)1、山际见来烟, 。 ,云从窗里出。 (山中杂诗吴均)2、独坐幽篁里, 。深林人不知, 。 (竹里馆王维)3、 ,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 。4、谁家玉笛暗飞声, 。 ,何人不起故园情。5、故园东望路漫漫, 。马上相逢无纸笔, 。6、 木兰诗中概括军营的艰苦生活的诗句是 , 。7、 木兰诗中描写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 , 。8、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 , 。

6、9、 木兰诗中描述征途遥远,军情紧急,表现木兰跃马飞奔,奔赴战场的飒爽英姿的句子是, 。10、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 ,当窗理云鬓, 。三、课内阅读(30 分)(一)现代文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自然段(14 分)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

7、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看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1、对“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这个句式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表明前面的内容不需要说,只需要说 “单是”后面的内容。B、表明前面的内容是次要的,后面的内容是主要的。C、表明前后内容并列,都有趣味。D、表明可写的内容很多,前面的略写,后面的详写,是为了强调“单是”后面的内容。2、这段文字从多角度进行描写,分别按提示各找一个例句。 (3

8、分)视觉: 听觉: 味觉: 3、 这段文字中的那句话可以概括百草园的特点?(2 分)4、这段文字把百草园描绘的色彩斑斓,生机勃勃,其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百草园中的各种景物的确美妙如图。 B、暴露了儿童对封建社会的厌恶和嘲讽。 C、真实的再现了封建时代少年儿童入学前的遭遇。 D、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生活的心理。 5、下面对这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这段文字的记叙顺序是从动物到植物,从局部到整体。 B、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在文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C、这段文字绘声绘色,写形写味,为我们描绘了绚丽多彩的百草园,突

9、出了它的美丽和乐趣。D、在这段文字所描述的植物中,何首乌带有传奇故事的意味。(二)文言文阅读 伤仲永 (16 分)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

10、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解释加点的字(6 分,每空 1 分)1)未尝识书具: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4)不能称前时之闻: 5)泯然众人矣: 6)贤于材人远矣: 2、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 。 (3 分)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A、悄悄地把他的父亲当做宾客,或者用钱物求他作诗。B、悄悄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就用钱物求他作诗。C、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或者用钱物求他作诗。D、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物请他作诗。3、下列句子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 (3 分)A、借旁近/与之,

11、即/书诗四句,并 /自为其名。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C、余闻之/也久。D、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 /皆有可观者4、按原文填空。 (4 分,每空 1 分)本文借事说理。叙事部分按照 顺序 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 个阶段 说理部分点明了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_”(用原句回答) 。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 _。 (用自己的话作答)四、课外阅读(15 分)寂静除夕夜(1)每当_的鞭炮声四起,绚丽夺目的焰火映亮夜空 我就会_地想起 20 年前的那个除夕夜。(2)那是“文革”时期,父亲一夜之间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 ”。(3)消息传来,母亲当即昏厥,待醒来已神志不清,语无伦

12、次。这_的打击个母亲不知所措,她疯了。(4)和美之家一下子抽去了两根顶梁柱,剩下的,除了一个年过半百的姥姥,就是我们几个未成年的孩子了。(5)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品学兼优的姐姐含泪放弃了学业很快在小学当上了民办教师,一天可挣得 5 分工。尽管如此,家里依然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更痛苦的是,精神失常的母亲还时不时对这个破败之家来个毁灭性的摧残。她有个怪癖,平日安安静静不言不语,但只要一看见人流泪或听到鞭炮声(她误会成枪声) ,便歇斯底里地大哭大闹,摔碗,直至声嘶力竭动弹不得。(6)因此,姥姥常常嘱咐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在母亲面前流泪。(7)春节临近了,按乡村规矩腊月二十三为小年,早放鞭炮敬拜祖先,而除

13、夕夜吃年夜饭放鞭炮则是永年好运的预兆。早已被折磨得不成人形的姥姥心力交瘁,万般无奈中将我们姐弟叫到跟前,吩咐道:你们出去给家家户户磕磕头、说说好话看能不能过小年不放鞭炮,三十再放,省得你母亲接二连三的发作,我实在是怕了。(8)于是,姐姐带着我们出发了。(9)我们居住的院子前后约有九排七八十户人家。我们从头一排开始,每到一户姐弟四人便一字儿排开,齐齐下跪,告诉她们母亲的病情,乞求他们少放一次鞭炮。就这样我们不过走了十多户人家人们便一传十,十传百,再后来家家户户都陆续出来人了。围拢来的乡亲说什么也不让我们下跪,一位年长的大妈抱起我,含泪道:(10)“苦命的孩子,我们都晓得,不用磕头了,我们不放鞭炮,一个也不放。 ”(11)我牢记着姥姥的叮嘱,拼命忍住泪水,然而,我却分明看见,围拢来的乡亲们全都流下泪来(12)小年就这样平静地过去了。(13)三十那天,吃过晚饭后,姥姥便领着我们着手准备即将面临的灾难。先是将乡亲们偷偷援助的家什一转移到母亲够不着的地方,然后让年幼的我上床休息,他们四人则和衣而坐,围着小火炉静静地等候鞭炮声给这个家带来的灾难。(14)那一夜好长好长,躺在被里的我怎么也睡不着。只听姥姥轻声吩咐 8 岁的二姐守前门,11岁的哥哥守后门,她和姐姐则设法招架母亲,二姐和哥哥的任务是坚决别让母亲跑出屋。(15)时间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