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山水画的意境课后检测新人教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208037 上传时间:2019-03-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山水画的意境课后检测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山水画的意境课后检测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山水画的意境课后检测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山水画的意境课后检测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山水画的意境课后检测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山水画的意境课后检测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山水画的意境课后检测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4.山水画的意境课后检测一课内阅读训练阅读课文14段,回答以下问题。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悟,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己就不曾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李太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惆怅,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帆已经远了,消失了,送别的人还遥望着江水,好像心都随着帆和流水去了情寓于景。这四句诗,没有一句写作者的感情如何,尤其是后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的深厚的友情。毛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如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每一首、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三首词分别体现了山的崇高、气势和力量,这里并没有直接描写人,实际上都有力地歌颂了人,歌颂了人的英雄气概。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1.第1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_2.

3、作者认为怎样画画才能感动人?_3. 第3段举古诗的例子有什么用意?_4.如何理解文中的画线句?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_二课外拓展训练(广东)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笔下犹能有花开肖复兴秋末冬初,天坛里那排白色的藤萝架,上边的叶子已经落得差不多了。想起春末,一架紫藤花盛开,在风中像翩翩飞舞的紫蝴蝶还是季节厉害,很快就将人和花雕塑成另外一种模样。没事的时候,我爱到这里来画画。这里人来人往,坐在藤萝架下,以静观动,能看到不同的人,想象着他们不同的性情和人生。我画画不入流,属于自娱自乐,拿的是一本旧杂志和一支破毛笔,倒也可以随心所欲,笔随意驰。那天,我看到我的斜对面坐着一位老太大,个子很高,身体很

4、壮,头戴一顶棒球帽,还歪戴着,很俏皮的样子。她穿着一件男士西装,不大舍身,有点儿肥大。我猜想那帽子肯定是孩子淘汰下来的,西装不是孩子的,就是她家老头穿剩下的。老人一般都会这样节省、将就。她身前放着一辆婴儿车,车的样式,得是几十年前的了,或许还是她初当奶奶或姥姥时推过的婴儿车呢。如今的婴儿车已经“废物利用”,变成了她行走的拐杖。车里放着一个水杯,还有一块厚厚的棉垫,大概是她在天坛里遛弯儿,如果累了,就拿它当坐垫吧。老太太长得很精神,眉眼俊朗,我们相对藤萝架,只有几步距离,彼此看得很清楚。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我不懂那目光里包含什么意思,是好奇,是不屑,还是不以为意?正是中午时分,太

5、阳很暖,阳光透过藤萝残存的叶子,斑斑点点地洒落在老太太身上,老太太垂下脑袋,不知在想什么,也没准儿是在打瞌睡呢。我画完了老太太的一幅速写像,站起来走,路过她身边时,老太太抬起头问了我一句:“刚才是不是在画我呢?”我像小孩爬上树偷摘枣吃,刚下得树来要走,看见树的主人站在树底下等着我那样,有些束手就擒的感觉。我很尴尬,赶紧坦白:“是画您呢。”然后打开旧杂志递给她看,等待她的评判。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没有说一句我画的她到底像还是不像,只说了句:“我也会画画。”这话说得有点儿孩子气,有点儿不服气,特别像小时候体育课上跳高或跳远,我跳过去了或跳出了一个高度或远度,另一个同学歪着脑袋说:“我也能

6、跳。”我赶紧把那本旧杂志递给她,对她说:“您给我画一个。”她接过杂志,又接过笔,说:“我没文化,也没人教过我,我也不画你画的人,我就爱画花。”我指着杂志对她说:“那您就给我画个花,就在这上面,随便画。”她拧开笔帽,对我说:“我不会使这种毛笔,我都是拿铅笔画。”我说:“没事的,您随便画就好!”架不住我一再请求,老太太开始画了,她很快就画出一朵牡丹花,还有两片叶子。每个花瓣都画得很仔细,手一点儿不抖,我连连夸她:“您画得真好!”她把杂志和笔还给我,说:“好什么呀!不成样子了。以前,我和你一样,也爱到这里画画。我家就住在金鱼池,天天都到天坛来。”我说:“您就够棒的了,都多大岁数了呀!”然后我问她有多

7、大岁数了,她反问我:“你猜。”我说:“我看您没到八十岁。”她笑了,伸出手冲我比画:“八十八啦!”八十八岁了,还能画这么漂亮的花,真让人羡慕。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活到老太太这岁数,能活到这岁数的人,身体是一方面原因,心情和心理是另一方面原因。这么一把年纪了,心中未与年俱老,笔下犹能有花开,这样的老人并不多。那天下午,阳光特别暖。回家路上,总想起老太太和她画的那朵牡丹花,忍不住好几次翻开那本旧杂志来看,心里想:如果我活到老太太这岁数,也能画出这么漂亮的花来吗?(选自北京晚报2017年12月12日,有删改)1.阅读全文,按要求填写下表。场景偶遇老太太画像被发现老太太画花得知其年龄“我”的心理2.分析第段

8、在文中的作用。_3.品味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1)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_(2)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_4.第段画线句子中的“花”有多层含义,请结合全文概括。_三、自主探究1.(江苏无锡)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B“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杜甫高度评价李白的诗句,李白和杜甫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两座高峰,被后人称作“李杜”。C过零丁洋的作者文天祥是南宋大臣、文学家,他的作品集文山集以其号来命名。D“足下事皆成”中的“足下”是古人

9、对于别人的敬称,指对方;“欲报之于陛下也”中的“陛下”是对皇帝的谦称。2.(湖北黄石)综合性学习。在语文学习的旅程中,我们可以感受自然山水的魅力,可以细品名胜古迹的意蕴(1)仿照下面画波浪线的句子,写一句话。夏天是个好季节。假如我是诗人,我就要写一首长诗来赞美它的热情明朗;假如我是_,我_。(2)在我国许多旅游胜地,精彩的对联比比皆是,自成一道风景。下面这副对联来自黄石市团城山公园的凝碧亭,上联已给出,下联有待整理,请将整理后的下联填到横线上。上联:把酒问鲶鱼谁道磁湖水浅下联:盛世 山高 声随月亮 歌 临风_参考答案一、课内阅读训练1.总领全文,提出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的观点。2.既要准确描绘自

10、然地理,又要充满画意。3.作者举李白的诗,分析其中包含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诗中的意境。作者以古诗情寓于景为例,来说明意境对诗画的重要性。4.作者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无论是诗歌还是山水画,只有做到情寓于景,才能感动别人,也就有了灵魂。二课外拓展训练1. 好奇 尴尬 惊叹 羡慕2.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春末盛开的紫藤萝与初冬凋零的紫藤萝对比,写出了时间对人和花的影响:反映出老太太“心中未与年俱老”。解析: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阅读首段,“秋末冬初,天坛里那排白色的藤萝架”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一句和第二句分别写秋末冬初的藤萝架和春末的藤萝花,形成对比。3.(1)“瞄”是“眼睛

11、迅速地看”的意思,写出了老太太对“我”举动的好奇,表现了她的俏皮。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赏析。赏析时要先解释词语的本义,“瞄”为动词,本义为“眼睛迅速地看”;再点明词语在文章中的引申义;最后结合文章写出这样用词的好处。(2)“扫”指快速地看,写出了老太太对“我”的画不以为意的神态,表现了她的自信。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赏析。“扫”指快速地看,这一动作生动地反映出老太太的神态与心理,结合后文内容可知她也会画画,且画得很好,“扫”字表现出她的自信。4.明指老太太画的牡丹花;暗指老太太内心纯真,如花般美丽。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将来也有颗年轻的、热爱生活的心。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来分析。三、1 D 解析:D项,“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2.(1)示例:画家 就要用一幅长卷来描绘它的鸟语花香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根据画线句子的特点,诗人对应的是写诗赞美,再扣住“夏天是个好季节”这个中心句,从画家、作曲家、雕刻家等角度去展开,不难组织出答案。(2)临风歌盛世声随月亮山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能力。注意词性、短语类型要相对。“把酒”对“临风”,“问鲶鱼”对“歌盛世”,后面剩下的相对应,且语意要通畅。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