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资料.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204940 上传时间:2019-03-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阙-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阙-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阙-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阙-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阙-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阙-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阙-资料.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阙汉阙是汉代的一种纪念性建筑,有石质“汉书”之称,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汉代石阙,是我国现存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地表建筑,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堪称国宝级文物。汉代成对地建在城门或建筑群大门外表示威仪等第的建筑物。因左右分列,中间形成缺口,故称阙(古代“阙”、“缺”通用)。它的雏型是古代墙门豁口两侧的岗楼,在人们能够建造大型门屋后,便演变成门外侧的威仪性建筑,防御功能逐渐减弱。文献记载西周时已有阙,现存最早的遗物是汉代的,是了解汉代建筑的珍贵资料。现存汉阙中,河南登封县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山东济宁市嘉祥武氏阙,四川渠县冯焕阙、沈府君阙,四川绵阳县平阳府君阙,四川雅安县

2、高颐阙,重庆忠县乌杨阙、丁房阙,无铭阙,其中乌杨阙是保存最好的汉阙,现存于国家级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为首镇馆之宝。汉代是建阙的盛期,都城、宫殿、陵墓、祠庙、衙署、贵邸以及有一定地位的官民的墓地,都可按一定等级建阙。西汉长安城未央宫的东阙、北阙,建章宫的凤阙、圆阙,是历史上著名的大阙。传说凤阙高20余丈。这些巨阙除凤阙尚有夯土残址外,都已堙灭,现存的只是一些东汉或西晋的小型石造祠阙和墓阙,最高者不过6米。现存石阙中,基本完整的有25座,计四川16座,河南、山东各4座,北京1座,均用块石雕琢后砌成。其中4座为祠庙阙,余均为官、民墓阙。从形制上分有单阙和旁附子阙的子母阙两种,每种又有单檐和重

3、檐的差别。重檐尊于单檐,子母阙尊于单阙。这些阙的结构又可分为仿木构型和土石型两种。仿木构型阙以高颐阙为代表,分台基、阙身、阙楼、屋顶4部分。台基、阙身上雕出柱、枋和栌斗,阙楼上雕楼面平坐木枋、花窗和挑檐斗,屋顶雕椽及瓦饰,都很真实。这种阙虽是石造,却可视为可供登上防守用的大型木构阙的模型。土石型以太室阙为代表,只分台基、阙身、屋顶3部分,无阙楼或只示意性的使阙身上部稍微向外膨出。这是一种实心的不能登上的纯威仪性阙。四川通志载:阙题“汉平阳府君叔神道”八字。今仅存“汉平”二字。阙为东汉初平、兴平年间建造。上部浮雕人物、车马、狩猎等图案,下部四角刻力士像,姿态雄伟。阙盖四角刻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4、。 平阳府君阙,构思新颖,雕刻精美,刀技纯熟,刀法刚劲,图像生动、有趣,有许多富有生机的云气仙灵、珍禽怪兽等复杂的造像刻于阙上,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浓厚的生活气息。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阙-不可多得的珍品 阙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种建筑形象,溯源于门。 汉阙在中国古代建筑中,门之设立,最早始源于一种防卫上的需要,而阙则属于“宫门”的形制,即建在宫门或陵墓等建筑群前的左右对称的建筑物,两阙间空缺的地段为通向阙后建筑物的道路。其构造是中央无门扇,“阙”与“缺”相通,两阙之间为一通道,“阙然为道”,这也是其名称的由来,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汉代的地面建筑,留存至今较为完整的只有阙

5、。在四川省内发现的均为石阙,其数量超过全国范围内现存阙的三分之二。发现石阙的地区有渠县、梓潼、绵阳、德阳、新都、雅安等县市,其中渠县有冯焕阙、沈府君阙,梓潼有李业阙、贾公阙,绵阳有平阳府君阙,新都有王稚子阙,德阳有上庸长阙,雅安有高颐阙等,据考证大多为汉代所建造,故名为“汉阙”。汉阙-冯焕阙 冯焕阙冯焕阙位于渠县土溪乡赵家村。东汉建光元年(121年)建。原为双阙,现仅存东阙的主阙部部分。由阙基、阙身、枋子层、介石、斗拱层、屋顶6部分组成,通高4.38米。为仿木结构建筑。阙身正面铭文为“故尚书侍郎河南京令豫州幽州刺史冯使君神道”。阙上仿木结构的仿子、窗格、斗拱和饕餮等浮雕皆造型优美,雕刻精致。冯

6、焕是东汉安帝时人,曾任幽州刺史,东汉延光元年(121年)被陷害下狱。冯焕阙雕刻精致,造型优美。阙为双体,东西各一,现仅存东阙。高4.38米,由阙基、阙身、枋子层、介石、斗拱层、阙顶6个部分组成,是一座完整的仿木结构建筑。阙身由青砂石做成,由三层大石叠成:一层,雕刻着纵横相交的仿子,二层为介石,较薄,四面平直,上面布满浅浮雕方胜纹图案,三层石块向外飞斜,呈倒梯形,两侧为曲拱,富有强烈的装饰美。拱眼壁上,正面青龙,背面玄武,刻划细腻,刀法娴熟。顶部仿双层檐,庑殿式,简瓦,瓦纹草叶。阙上有铭文:“故尚书侍郎河南京令豫州幽州刺史冯使君道”。冯焕阙风格稳重朴素,雕刻精致简练,造型生动优雅,独具一格,显示

7、了汉代高超的建筑艺术,是中国建筑艺术史上的珍品。汉阙-沈府君阙 沈府君阙沈府君阙位于四川渠县城北34公里的汉碑乡汉亭村燕家场。沈府君阙是汉阙中唯一的双阙幸存者。约建于东汉延光年间(122-125年),但其子阙已经毁废。两阙东西相距21.62米,阙高4.84米。东阙之内侧有青龙浮雕,利吻紧咬玉环下之绶带,挣扎上仰,奋欲腾云。西阙之内为白虎浮雕,隆准短身,四足五爪,尾长而刚健,口亦紧咬玉环绶带,跃跃欲奔。阙周遍布反映汉代社会生产、生活的人物、动物和作物的浮雕,如独轮车、农商贸易、猎射、戏兔以及牛、羊、马诸畜和果树、水草等等。西阙铭文“汉新丰令交趾都尉沈府君神道。”其书法独匠,乃汉隶之佳品,其中之“

8、沈”字肆意运笔之飘逸淋漓,为世罕见。两千年来,世人纷纷前往观摩,其拓片流诸海外。沈府君阙,造型古朴,雕刻精巧,状物逼真,形态生动,不仅是造型艺术中的又一珍品,而且是研究汉代生产、生活、建筑、交通工具及书法、雕塑、绘画艺术难得的实物资料。二阙铭文上端均镌朱雀,下端镌饕餮。东阙内侧浮一青龙,西阙内侧浮雕一白虎。两阙楼四角雕力士,四面为汉代社会生产、生活情景及动植物的浮雕。神态生动、逼真,造型古朴、优美。汉阙-汉平阳府君阙 汉平阳府君阙汉平阳府君阙形如书箱也称“书箱石”,相传当年刘备入川时,张飞挑着刘备的两箱书行至今天的芙蓉溪边,张飞疲惫不堪,便撂下书箱在此,形成了汉阙。据史载,汉平阳府君阙是一位官

9、吏“汉平阳府君叔神道”建于东汉末年(公元195年左右)的仿木质结构石墓阙。该石阙历经近两千年风雨洗礼,依然屹立大地,令人称奇。1996年,汉平阳府君阙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曾拨资万元对它进行了防风化处理。20世纪90年代,绵阳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它重新挖掘整理,曾发现汉代五铢钱。经过挖掘,汉平阳府君阙埋在地下的一部分重见天日,市文物管理部门为汉平阳府君阙新修了一个基座,并在汉平阳府君阙周围圈地两亩,修筑围墙,重点保护。汉平阳府君阙造型匀称稳定,仿木结构逼真,各部件比例协调,为研究汉代建筑艺术与雕刻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石阙上还有29龛雕刻于公元529年的佛教造像,该阙材质为青灰

10、砂岩,略呈黄色,双阙左右相距20多米,全阙由阙基、阙身、楼部、顶盖四部分构成。其主阙共分15层,副阙现存12层,整阙由石材叠砌而成,每层由2至6块石条或石板合成。平阳府君阙上所雕刻的装饰图案主要分布在阙身上部、阙额以及楼部,这些表现汉代现实生活、描绘祥瑞、神话故事、自然景物等内容的雕刻,如今可辨认的有50多处。汉阙-其他汉阙 蒲家湾无铭阙 汉阙蒲家湾无铭阙位于汉碑乡团林村的小道旁,距沈府君阙约500m。原为双阙,现仅存东阙,西阙及子阙已毁。阙高4.25m。阙身与渠县诸阙不同,系两巨石相接而成。阙身正面平素无铭文,仅在上端浮雕朱雀,西侧浮雕青龙。楼部雕刻的枋了、斗拱等建筑构件,均与沈府君阙相似。

11、顶部为单檐、庑殿式。雕刻的图案与沈府君阙大体相似,其中楼部有一少见的禾本科植物,杆粗叶长,根多叶茂,形似高梁。为研究汉代农作物品种提供了史料。该阙195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至今还未建保护围墙。 赵家村西无铭阙 赵家村西无铭阙位于土溪乡赵家村,与冯焕阙为邻,原为双阙,现仅存右阙。阙高3.96m,阙身正面素平,无铭文。唯其上雕刻朱雀,下刻玄武,两侧壁雕刻一白虎,虎尾卷住一蟾蜍。楼部之下四角为力士,四周布满雕刻画像图案,如裸体人捉鸟,妇人执物、戏虎、庖厨、六博、兽首人身像、骑怪兽者和交换物品等各种形象和场面。背面刻有“官人出行图”,为一马夫备好马车静待,三侍从肃立恭侯,官人漫

12、步前往,反映出封建社会上层阶级的生活情况。该阙可能为西晋时所建,阙无铭文,待考。1956年列为省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赵家村东无铭阙 汉阙赵家村东无铭阙位于土溪乡赵家村东,距冯焕阙500m左右。建造年代可能晚至西晋。赵家村东无铭阙原为双阙,现仅存东阙。除阙顶外,高4.17m。建造风格、形制与赵家村西无铭阙相似。阙身正面素平无铭文,亦上端雕朱雀,下端浮雕玄武,西侧壁雕青龙,阙身之上的斗拱层四角为力士,承托整个楼部。楼四周布满雕刻画像。正面刻兽首,背面刻兽尾。该阙背面猎射场面中,左面是一犬追兔,右边是猎人作弯弓射杀状,场面动态逼真,引人入胜,如亲临其境。此阙上的朱雀、玄武、戏虎、庖厨、出猎等浅浮雕,

13、为沈府君阙、冯焕阙所无的精美佳作,于1956年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家坪无铭阙 王家坪无铭阙位于青神乡平六村王家坪,屹立于冯焕阙与沈府君阙之间。建造年代可能晚至西晋。 王家坪无铭阙原为双阙,现仅存东阙。除屋顶外,阙高419m,建造风格与赵家村东、西无铭阙相似。阙身正面素平无铭文。唯上端浮雕朱雀,下端浮雕饕餮,西侧刻青龙。枋子层四角为力士,后侧转角处刻有双螭嬉戏。楼部第三、四层石块四周布满精美雕刻,如“荆轲刺秦图”、“玉兔椿碓”、“百戏”、戏虎等场面以及负重者、骑兽者、执杖者、庖厨、人首鸟身、铺首等“怪物”图像,形态生动,栩栩如生,保存较好。其中尤以荆轲刺秦王的画面紧张逼真,再现了历史上这

14、段有名的故事,是一幅不可多得的石刻佳作。1956年,列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公神道碑 赵公神道碑位于土溪乡碑帽村的公路旁,碑前右侧有一棵黄桷树。碑为一巨大青砂石建造,通高4.95m,宽1.5m,厚0.46m。为川东地区第一大碑石。 神道碑为赵启贵之墓碑。顶为半圆形,座北朝南,碑上铭文恭楷,书写圆润,雕刻细腻,右边为墓主人姓名、封爵、官职,中部刻“圣旨、皇清诰授武功将军赵公神道”14个大字,左为建碑者署名,落款“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末十月上浣旦,敬上”。碑正面周围边作深浮雕,上雕花卉,刻工精细,栩栩如生。赵公神道碑是渠县幸存下来唯一的“乌龟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汉阙-各种汉阙 沈府君阙汉阙贾家寨阙忠县汉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