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第九章白血病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87199808 上传时间:2019-03-28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学第九章白血病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内科学第九章白血病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内科学第九章白血病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内科学第九章白血病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内科学第九章白血病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科学第九章白血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学第九章白血病(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科学 第六篇 第九章,白 血 病 Leukemia,血液内科,定义(definition),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 HSC)恶性克隆性疾病(clonal disorders),源于早期造血干细胞的恶性转化。白血病细胞生物学行为:1).过度增殖(over proliferation);2).分化障碍(differentiation defect):3).凋亡受阻(apoptosis resistance)。以致白血病细胞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白血病细胞大量累积,并浸润其他组织器官,正常造血受抑。临床上表现为贫血、感染、出血

2、及肝、脾、淋巴结肿大系列症群。,白血病分类(classification of leukemia),发病情况: 西方:8-10/10万; 中国:3-4/10万; 病因/发病机制: 病因可能有: 1)生物因素(病毒); 2)物理因素(电离辐射); 3)化学因素(苯,乙双吗啉);4)遗传因素;5)继发性白血病(MDS,PNH,MPNs,AA). 发病机制: 单细胞原癌基因(ras,c-myc)决定性突变,克隆性异常造血细胞生成。 进一步的遗传学改变,导致一个或多个原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二次打击),导致白血病发生。,急性白血病 起源于早期造血干祖细胞恶性克隆性病变,基于形态学(morpholo

3、gy),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免疫学(immunology),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技术(急性白血病的MIC- M分型),可将AL分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急性淋系白血病(ALL)。,(一)急性髓系白血病FAB分型(M0-M7),M0: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分化型 M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 M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M6:红白血病 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 分类依据:形态学;髓系细胞分化阶段(粒、单、巨核、红白)。,M0: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分化型:骨髓原

4、始细胞30%;胞浆缺乏颗粒,3%的原始细胞MPO+,CD13、CD33(+)。,M1.急性髓系白血病未分化型 :原粒细胞占骨髓非红系有核细胞的90%以上,MPO(+)细胞大于3%以上。,M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原粒细胞占骨髓非红系(NEC)的30-89%,单核20%,其他粒细胞10%,*奥氏小体(Auer小体)仅见于急非淋白血病(45%AML),不见于急淋。,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骨髓中以颗粒异常的早幼粒细胞为主,在NEC中30%,M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骨髓中原始细胞占NEC的30%以上,各阶段单核细胞20%,各阶段粒细胞20% *M4EO:除M4的骨髓特点外

5、,嗜酸性粒细胞占NEC5%。,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骨髓中原单/幼单30%,且原单+幼单+成熟单80%,M6.红白血病:骨髓中幼红细胞50%,NEC中原粒细胞30%,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骨髓中原始巨核细胞30%,常有肝/脾肿大,骨髓纤维化,血小板糖蛋白抗原如CD41(GPIIbIIIa),CD61(GPIIIa)常阳性,(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FAB分型(L1-L3) L1原始、幼稚淋巴细胞为主,细胞偏小,直径12m (占25-30%的病例)。 L2 原、幼淋巴细胞以大淋巴细胞为主,直径12m;(成人较多见,占65%的病例) L3(Burkitt型) 大淋巴细胞为主,胞浆嗜硷性,细

6、胞内有明显空泡(少见,约23%)。,急性白血病临床表现: 1) 正常骨髓造血功能抑制表现: 贫血(正细胞正色素性) 感染(部位:咽、口腔、肺、肛周、皮肤、败血症等) 出血(pt,DIC) 白血病细胞骨髓及其他造血组织、器官浸润表现: 骨骼疼痛、胸骨压痛、浅表淋巴结、纵膈淋巴结、腹腔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皮肤浸润,脑膜浸润(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急性白血病特殊临床表现: 胸骨中下段压痛(约70%); 绿色瘤(chloroma),见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白血病细胞浸润累及骨膜,以眼眶部位常见,可致眼球凸出,复视、失明。 牙龈肿胀,循环WBC数明显增多,见于急性髓性白血病(M4、M5型)。 皮肤浸

7、润见于M4/M5。 出血倾向严重/DIC急粒M3。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见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睾丸白血病见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骨髓纤维化,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巨核细胞性白血病(M7)。,3)急性白血病的实验室检查特点: 外周血WBC计数大多增加,也可减少,范围1.0200109/L;当WBC计数10109/L,称为白细胞增多性白血病;当WBC计数少于1.0109/L ,称为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血涂片可见原始或幼稚粒或幼红细胞;Hb,pt。,*骨髓检查-意义: a. 是诊断急性白血病的主要依据,必做。 b. 骨髓增生明显或极度活跃,某一系列的原始细胞骨髓有核细胞(ANC) 的30%。

8、WHO分型将骨髓原始细胞比例调低至20%。 c.低增生性白血病指骨髓增生低下,但原始细胞30%者。,细胞化学染色: 急性髓性白血病(AML)过氧化物酶染色阳性(Myeloperoxidase, MPO)(见下图)。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过氧化物酶染色阴性,糖原染色(PAS)阳性,末端脱氧核糖核苷转移酶(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TdT)阳性。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5)非特异性酯酶阳性,氟化钠抑制50%,:过氧化物酶染色阳性(箭头所指的黑色颗粒),细胞/分子遗传学变化 急粒M3t (15, 17),早幼粒白血病基因(PML

9、)/维甲酸受体基因(RARa)重排,见于90%以上的M3(见图)。 急粒M2t (8, 21),形成AML1/ETO融合基因,见于M2(占10%)(见图)。 急淋(L3) t (8, 14),c-myc基因异常表达(4%)。 某些急淋可有t(9, 22),BCR/ABL融合基因阳性(25%)。,图急粒M3t (15, 17) 图急粒M2t (8, 21),免疫学分型(Immunophenotype) 急淋 B细胞标志:CD10,19,20,TdT,CD79a,CD22. T细胞标志CD8,10, CD2,3,5,TdT. #常见急淋白血病抗原(common acute lymphoblasti

10、c antigen, CALLA), CD10 (50%65%) 急非淋髓系抗原:CD13,CD33,CD65,CD14,CD64,CD15,CD117,HLA-DR等。 #急非淋M3(APL):CD13,CD33(+),HLA-DR(-).,5)急性白血病的诊断要点: 1. 临床上出现感染、贫血、出血症状及肝、脾、淋巴结肿大、骨骼压痛等浸润表现; 2. 外周血WBC大多增高,可见幼稚细胞;Hb含量,pt。 3. 骨髓增生明显或极度活跃,以一类原始或幼稚细胞为主,30%。,6)鉴别诊断: 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之RAEB(refr

11、actory anemia with excess blasts, RAEB)以及RAEB-T (refractory anemia with excess blasts in transformation, RAEB-T)。 与AL重叠点: a. 全血细胞减少; b. 骨髓中有原始或幼稚细胞; c. 染色体异常。 鉴别点: a. 有至少2系的病态造血; b. 原始或幼稚细胞30%(FAB)。,2. 传染性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增多症 重叠点: a. 可有高烧,颈浅淋巴结肿大; b. WBC总数增高,血系出现异型淋巴细胞(10%)。 鉴别点: a. 异型淋巴细胞形态有别于幼稚细胞 b. 一般无贫血

12、及pt c. 骨髓中原始细胞不增多 d. EB病毒抗体阳性:血清嗜异性抗体效价增高 e. 病程呈自限性,3. 巨幼细胞贫血(与红白血病M6鉴别) 重叠点: a. 贫血,甚或WBC,pt b. 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红系增生显著伴巨幼变 鉴别点: 有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病史; 骨髓原始细胞不增多; 幼红细胞PAS染色阴性。,急性白血病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包括抗感染,成份输血,防治尿酸性肾病及营养维持。 二、白血病急诊(Leukemic emergencies) 主要指WBC增高,80100109/L,产生白细胞淤滞(leukostasis)。 症状包括:弥散性肺浸润,呼吸窘迫;CNS血栓栓

13、塞性出血;低血K+,酸中毒,高尿酸血症,肾功能不全。,处理:(as soon as possible) 白细胞单采术(血细胞分离机) 羟基脲1.0g,Q6h,约36h,然后进行联合化疗 水化(每小时尿量100ml),并硷化尿液 别嘌呤醇应用 *高WBC白血病输入浓缩RBC相对禁忌,三、抗白血病治疗化疗,(1)诱导治疗(induction therapy) 目标在于尽可能降低原始白血病细胞数量到不能检测出的水平,恢复正常造血(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尽管完全缓解,体内仍存在1089个白血病细胞,需要进一步治疗。 (2)巩固治疗(Consolidation therapy

14、) 诱导治疗达缓解后,随后仍需用原化疗方案继续治疗,以进一步杀灭白血病细胞。,(3)强化治疗(intensification therapy) 采用高剂量化疗或不同的无交叉反应化疗药进行治疗,以更大限度地杀灭白血病细胞。 (4)维持治疗(maintenance therapy) 采用低剂量间隙化疗,使病变持续长期缓解。,AML的治疗,(一)包括诱导治疗/巩固治疗/强化治疗 维持治疗作用不大 诱导治疗方案: DA方案(DNR 45mg-60mg/m2.d3天,Ara-C 100mg/ m2.d 7天)“3+7”方案。 HA方案:3-4mg/d,5-7d;Ara-C100mg/m2/d,1-7d。

15、 完全缓解率:60%。 白血病原发耐药:若经2个标准诱导治疗,仍未达完全缓解者,称为“原发耐药”,与白血病细胞产生的gp170有关,此时应调换方案或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二)缓解后治疗 用高剂量Ara-C巩固强化 采用Ara-C 2-3g/m2,静滴3h,6个剂量。 Ara-C +安吖啶,或+NVT或+IDA等,巩固强化,至少4疗程,无需长期维持治疗。,(三)APL(M3)的治疗,M3的特点: 形态上以不成熟的早幼粒细胞为主,伴特征性的Auer小体(Auer rods)。 白血病细胞颗粒释放促凝因子,易产生DIC。 具有特征性的染色体移位(15,17),产生PML/ RARa蛋白(由核

16、反式激活蛋白和维甲酸受体蛋白构成),该融合蛋白可阻滞早幼粒细胞分化和增强早幼粒细胞增殖。 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 ATRA)治疗可使90%的APL完全缓解。,M3的治疗 用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ATRA30mg60mg/d,po,直至缓解) DA或HA化疗 化疗与维甲酸交替治疗23年 复发的APL,可用低剂量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 AS2O3)治疗,0.1% AS2O3 10ml+ 5%G.S500ml,静滴34h,Qd4周;间隔一周后,再重复,如2月仍无效时停用。机制:诱导APL细胞分化和诱导细胞凋复发的APL,可用低剂量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 AS2O3)治疗,0.1% AS2O3 10ml+ 5%G.S500ml,静滴34h,Q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内科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