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七年级(上)第3章全章教学案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71880 上传时间:2017-05-1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67.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七年级(上)第3章全章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青岛版七年级(上)第3章全章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青岛版七年级(上)第3章全章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青岛版七年级(上)第3章全章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青岛版七年级(上)第3章全章教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岛版七年级(上)第3章全章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七年级(上)第3章全章教学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三章 有理数的运算3.1 有理数的加法一、学习目标:1. 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2. 会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准确地进行加法运算。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有理数加法的计算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三、学习过程:(一)、探索法则:(自学课本 P44-46的内容,并完成下列问题)1.你能举出生活中类似潮汐涨落的有理数加法的实例吗?2.利用数轴探索:(1)(3)+(4)= (2)(3)+(4)= (3)(3)+(4)= (4)(4)+(3)= (5)(4)+(4)= (6)(4)+ 0 = 3.归纳法则:(1)观察以上 6 个算式,你认为可以分为几类?(同号类、异号类、相

2、反数类,再去观察他们加数与和的符号和绝对值特征。) (2)两个有理数相加,和的符号怎样确定?和的绝对值怎样确定?和的绝对值与加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确定类型、确定符号、确定绝对值。 )(二)、尝试应用:(自学课本 P47,完成下列计算)1. (4)(8) 2. (+10)(12)3. (9)13 4. (5.9)5.95. (16.4)0思考:通过做这 5 个题目,你认为有理数加法与小学加法有什么不同?0 1 2 3 4 5 6 7-1-2-3-4-5-6-72(三)、巩固提高:1.口算:2.计算:(1)43(34) (2)(10.5)(1.3)(3)( ) (4)(0.5)4.4231(5

3、)102(102) (6)(3 )231(四)、能力提升:1.判断:(1)若两个数的和为负数,那么这两个数一定都是负数。 ( )(2)两个有理数的和一定大于每一个加数。 ( )2.潜水艇原来在海面下 800 米处,后上浮了 150 米,这时潜水艇在海面下多少米处?3计算 2+(6),并用数轴上一点 P 运动的过程说明这个式子的意义。(五)、课堂小结:1有理数加法计算的一般步骤是什么?2谈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四、作业.设计意图:有理数的加法实质上与小学学过的加法类似,只是加入了负数,而负数的引入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它的直观认识又是通过数轴,因此探索法则中设计了 1、2 两个问题。同时,加

4、入负数后,有理数的加法有了不同分类,因此通过 2 让学生自主探索并归纳法则。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应用,下面题目的设计就是为了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及深化。33.1 有理数的减法一、学习目标:3. 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4. 会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准确地进行减法运算。5. 会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会用有理数减法法则进行运算。难点: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实现加法到减法的转化。三、学习过程:(一)、探索法则:(自学课本 P47-49的内容,并完成下列问题)1.计算:(1)(3)(4)= (2)(3)+(+4)= 得出:(3)(4) (3)+(+4)(3)(

5、+8)(3)= (4)(+8)(3)= 得出:(+8)(3) (+8)(3)2.归纳法则:观察以上算式,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与同学交流。(二)、尝试应用:(自学课本 P49,完成下列计算)1.、 4(8) 2. 、 (10)(+12)3. 、 (9)13 4、 5.95.9思考:通过做这 4 个题目,你认为将减法变加法应注意什么?(三)、巩固提高:.计算:(1)43(34) (2)(10.5)(1.3)(3) ( ) (4)(0.5)4.41(5)102(102) (6)(3 )231(四)、加减混合运算:1.把下列各式中的减法统一成加法,然后省略加号,(1)(10)(6 )(+4)(16)

6、(2)(26)(14 )(16)(16)。 2.计算:(1)17(+23)+(18)+34(+5)(2)0.56(+0.9)+0.44(+8.1)3) (+ )(+ )+ (4) (+ )(+ )+5465361375275思考: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应注意什么问题?3 求 1,2,3,4,99,100 这 100 个的和。(五)、课堂小结:哪些情况下用交换律和结合律:(1)凡相加是整数,可以相加;(2)分母相同或易于通分的分数相结合;(3)有互为相反数可以结合而互相抵消;(4)正数、负数可分别相加。4提纲设计意图:本节课的内容分为一个课时,给学生布置作业自学课本后完成学习提纲,上课时先让学生在

7、小组内交流讨论 10 分钟,把学习提纲中的疑惑能理清的理清;对于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师生再一块探究解决。提纲中的第一题是为了让学生通过看课本做 4 道题后探究归纳出减法法则;第二题尝试应用是运用减法法则进行减法运算;通过做题总结减法运算注意的事项。第三题加减混合运算是让进一步熟练掌握减法运算,在做题中注意总结加减法运算的规律。5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 理解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2. 会运用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简化加法运算。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难点: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使运算简便。三、学习过程:(一)、自学探索:1. 任意选择两个有理数(至少有一个是负数

8、),分别填入下列和内,并比较两个运算结果:(两个中的数填同一个,两个中的数填同一个) + = + = 你发现:两个运算结果 ,即 。2.任意选择三个有理数(至少有一个是负数),分别填入下列、和内,并比较两个运算结果: ( + )+ = , +( + )= 你发现:两个运算结果 ,即 。概括:加法交换率在有理数范围内 ,就是两个数相加,交换 ,它们的和 。即 a+b= 加法结合率在有理数范围内 ,就是三个数相加,先把 相加,或者先把 相加,它们的和 。即 (二)、应用探索:(做完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看谁的方法更简便)1. 计算:(1)(+16)+(-8)+4+(-6) (2) 5.8405.16

9、9(3)(-1 )+1 +(-2 )+(- ) (4)(-8.2)+(+2.75)+(+8.2)21321+(-2.75)总结:通过做以上题目,你发现在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计算时,有哪些方法可以使计算更简便?(三)、巩固练习:1.计算:(1)3+(13)+7 (2)0.56+(0.9)+0.44+(8.1)(3) +( )+( )+ (4) +( )+( )+5465613752752.解决实际问题:上星期五某股民以每股 30 元的价格买进某种股票,下6表为本星期内该股票的涨跌情况: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每股涨跌(元) 0.30 0.35 0.10 0.20 0.65如果在本周星期五收盘时,该股

10、民将这种股票卖出,那么(1)他每股的收益情况如何? (2)该股民每股的卖出价是多少?(四)、能力提高:1.把20 逐次加 2,得到一连串的整数:18,16,14,12,10,(1)如果18 是第一个数,其中第 20 个数是什么?(2)你能用较简便的方法计算前 20 个整数的和吗?2. 某公路养护小组乘车沿东西方向巡视维护公路。某天早晨从 A 地出发,晚上到达 B 地。约定向东为正方向,行走记录如下(单位千米):+18,-9,+7,-14,-6,+13,-6,-8(1) B 地在 A 地的哪个方向?它们相距多少千米?(2) 若汽车行驶每千米耗油 a 升,求该天共耗油多少升?(五)、课堂小结:一般

11、情况下,将互为相反数的数结合相加,同分母的分数、能凑整的数结合,正数、负数分别结合,能使计算简便。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体会。教学设计:本提纲的开始通过学生独立填充,特别要注意异号两数相加时符号的确定,通过自主探索发现规律,学生印象深刻。再小组内合作交流共同去发现问题,很自然得出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为学习新知识打基础。运算律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的运算律。在做题的过程中体会运算律在计算中的作用能简化运算1、将互为相反数结合。2、将能凑整的数结合。3、将同分母的分数结合。4、将正数、负数分别结合通过实际应用题体现新知识的

12、价值,运用合作交流寻找最佳的解题途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学生课堂练习,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补充不足之处,完善本节的目标要求。课堂小结引导学生自己小结,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73.2 有理数的的乘法导学案一 学习目标: 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及运算律. 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能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乘法的运算律和符号法则难点:灵活运用乘法的运算律和符号法则三、学习过程:(一)、自学探索:1自学课本例完成下列题目()(3)(5)()(2)(8.2)()( ) ()(24) 4132 813你能总结出进行有理数数乘法运算的基本步骤吗?(生总结)(第一步是确定积的符号。第二步是

13、求绝对值的积)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有理数乘法法则:2计算()(17)1()(3 )121()64(1)()(21)(1)你能从中总结出什么结论吗?3请仔细阅读课本7 页60 页的知识,完成下面内容内容 字母表示有理数乘法法则交换律结合律有理数乘法运算律分配律(二)、尝试应用:(自学例题完成下列题目)1、计算(1)、(- )(-5)(+ )(2)4334(2)、( ) ( )( )8515678(3)、( )(36)219652、计算(1)、(8)5(0.25)(2)、( )( )(2)43(3)、( ) ( )(21)76158(4)、( )(0.125)(2 )(8)331思考:从上面几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中,你发现乘积的符号与因数的符号的个数之间存在着什么规律吗?如果有一个因数为零呢?(三)、巩固提高:计算(1)、(4)( )(2)、(8)(25)1(4)(3)、(12.5)( )(4)76(4)、( )(12)12(5)、(13) 0.34 (13) 0.34373175(四)、能力提升:1、若 a b 0, 并且 a0, 则 b _ 0若 a b 0, 则 b _ 02、一个有理数和它的相反数之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