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套(附教学计划)

上传人:hu****a8 文档编号:87184667 上传时间:2019-03-28 格式:DOCX 页数:108 大小:1.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套(附教学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2019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套(附教学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2019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套(附教学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2019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套(附教学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2019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套(附教学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套(附教学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套(附教学计划)(1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套2019年人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1、总情况:一(1)班和一(2)班供76人。学生为启蒙儿童,大部分以周岁为主,但不足龄的也有,大多为独生子女,家长较宠溺,稳定性差,很好动,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比较喜欢唱歌,能够感受音乐律动美。2、学习习惯、心理特点:学生入学不久,活泼好动、天真烂漫,每个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处于形成的初步时期。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学习目的还未明确,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本学期学生开始正式系统化的学习音乐,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使学生爱学、愿学。学生的整体情

2、况预计不均衡,情况参差不齐。所以,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教法,要培养学生专长,即“普遍培养,重点发展”。使学生各方面均有提高。学生年龄小,生性活泼,在这一点下功夫。重点发展舞蹈、律动的学习。增强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让学生可以渐渐增强身体的协调性、节奏感。二、教材分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共有六单元,在每一单元中均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聆听、表演、编创与活动。其中在这六单元中,演唱歌曲共有17首,分别是课本中表演部分规定的曲目,表演部分共有10课。欣赏曲目共有8曲,通过以上曲目的欣赏,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和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本教材分为必学内容和选学内容,每部分曲目都跟有律动、读谱知识

3、,而现行的实验教科书是没有单独列出,在课本中有机动联系在一起,欣赏没有单独列出,而是在每课的开头,命名曲欣赏改为聆听,这是一大不同之处。三、教学目标(一)欣赏音乐的能力1.能注意力集中地聆听乐曲,初步知道怎样聆听音乐,学习以动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2.能通过聆听各种不同风格的乐曲感受音乐的情绪和音乐所描绘的人物形象及情景,体会主题。3.能通过聆听感受民族乐器,西洋乐器所表现出的不同。4.能通过想象音乐中所表现的形象,能用线条、动作、声音等表现自己听后的印象。5.能通过聆听感受分辨钢琴、小提琴及不同乐器的音色、节拍。初步感受、分辨音乐的不同情绪。感受音乐中描绘的“小音乐家”形象。(二)表

4、演能力1.能够整齐地按要求背唱歌曲;能在歌声与动作表演中表现歌曲所表达的不同情绪及所蕴含的不同情感和意境并通过歌曲的游戏,养成听音乐做动作的习惯。2.在聆听音乐中尝试能用动作表达自己想象中的图案。3.能以不同的情感和声音演唱歌曲,表达歌曲内容,用动作感受二拍子、三拍子的强弱规律。4.学会红绸舞、秧歌舞步。(三)创编与活动能力1.知道音有长短、高低,练习随歌声或乐曲进行击拍,初步做到均匀、准确。2.能按图意拍击节奏、编创节奏、传递节奏。3.认识碰钟,学习并探索演奏方法,练习为歌曲演唱伴奏。4.能按节奏编创歌谣,能准确地朗读歌谣,并读出二拍子的强弱。5.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各种物品的方式,探索

5、感知、体验音的长短、强弱。6.能用欢快的动作表演集体舞,体验欢快的情绪,增强身体动作的协调性。7.能够编创歌词、编创动作表演来表现主题。8.能结合自己的感受填写节奏,并能整齐地读出三声部节奏。9.认识民族打击乐器锣、鼓、镲,能掌握其演奏姿势,探索其演奏方法。并能为歌曲伴奏。(四)知识技能1.学习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往,喜欢并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2.初步认识课本中的几种音乐学习标志,尝试以动作和语言表达活泼欢快的情绪。3.认识木鱼,学习并探索演奏方法,练习为歌曲演唱伴奏。4.通过图谱的学习与实践,掌握二分音符的时值。四、教学措施1.聆听乐曲时,注意初听的完整性,给学生完整的印象,使学生对

6、乐曲有良好的感受,并能哼出自己喜欢的旋律。2.用听唱法进行歌曲教学时,要注意完整地感受歌曲,在多次完整聆听的基础上分句听唱或纠正错误,在完整的听唱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记忆能力。3.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动起来听、动起来唱,全身心地感受音乐及音乐的快乐。4.歌曲教学时,要重视范唱,并通过手势、表情的提示,随时纠正学生唱歌时的不良习惯和不正确姿势,提醒学生不要大声喊叫,克服耸肩、伸颈等毛病,做到轻松、自然、愉快地歌唱。5.教材中有很多表现动物的活动,在教学中,注意提示学生说出小动物的神态、动作,并模仿出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表现力,使学生平时注意观察,养成细心的好

7、习惯。6.低年级学生对乐曲的聆听以感受为主,多听曲目,增加感受,聆听每一曲,都要引导学生认真听辨,说出自己对乐曲所描绘的内容及音乐情绪的感受。引导学生随着乐曲做动作,用动作感受节拍。注意学生节拍感的培养。7.将编创与活动融入其他教学内容之中,形成教学的整体。8.评价可采用多种方式,评价时应注意与学生的平等地位。可以学生间互评、自评、小组评等多种方式。五、教学进度安排;周次课时课题第1周2活动寻找生活中的声音唱歌大雨和小雨第2周2唱歌布谷大鼓和小鼓第3周1欣赏青蛙音乐会第4周2欣赏中华民族共和国国歌我爱北京天安门第5周国庆放假第6周2唱歌国旗国旗多美丽草原就是我的家。第7周2唱歌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8、、学乐器歌表演哇哈哈第8周2读童谣找朋友唱歌好朋友第9周2欣赏洋娃娃之梦歌表演两只小象、学乐器第10周2唱歌各族小朋友在一起集体舞拍手唱歌笑呵呵第11周2唱歌小青蛙找家欣赏野蜂飞舞第12周2知识“声音的长短”欣赏引子与狮王进行曲第13周2欣赏水族馆唱歌小蜻蜓第14周2活动“丰富多彩的动画人物”读童谣唐僧骑马咚得咚第15周2欣赏快乐的小熊猫音乐情景剧三只小猪第16周2唱歌新年好学乐器、唱歌龙咚锵第17周2欣赏新春乐欣赏狮子舞绣球第18、19、20周2期末复习第一单元 有趣的声音世界寻找生活中的声音教学设计(活动课)一、教材分析教材中分别列举了三组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易于分辨和模仿的声音。动物

9、的声音:鸭、鸡、狗、猫、小鸟、狮子、大象。城市中的声音:汽车、钟表、直升机、火车。大自然的声音:流水、雷雨。特别是生活在农村中的学生,对大自然中的自然声音会有更深切的感受,在夜间的田野中经常会上演一部神奇而美妙的声音交响曲。生活中还有其他场景的声音。如:电话铃的声音;火车进站、出站、行进中、过山洞、过大桥、汽笛的声音;小孩的哭声、笑声、掌声;集贸市场、嘈杂的大街的声音;关门声、脚步声;汽车发动声、刹车声;校园的铃声、打篮球、踢足球、打乒乓球、跳水的声音;厨房中的炒菜声、切菜声;风声、雷声、雨声;磨纱纸、揉纸的声音;各种动物的声音等。二、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观察、聆听发现和寻找生活中的各种声音

10、,并培养学生安静倾听的习惯。2.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与自然界中各种常见的声音的特质,能够辨别出这些声音。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再现生活中声音的能力。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带领学生走入声音的世界,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各种声音,使学生养成安静倾听的良好习惯。(二)教学难点再现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四、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两边,说话听的见,相互不见面。 (谜底:耳朵)(二)新课1.初步模仿生活中的声音导言:耳朵能听到各种声音,你都听到过什么声音?能模仿一下么?学生模仿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教师及时评价,找不同的学生模仿。简单小结:只要大家用心去感受,你会发现声音世界的

11、美妙。2.看图片配音导言:哪位同学能模仿这些声音?(1)驴子的叫声、母鸡的叫声、公鸡的叫声、鸟的叫声、牛的叫声、蟋蟀的叫声(2)女孩的叫声、打雷、大雨 教师总结评价,引导学生注意声音的分类,为后面教学铺垫。3.看动画配音(1)欣赏动画生活中的声音(无声)提问:我们一起看动画,你能说说其中应该有哪些声音么?学生看后回答并模仿这些声音,教师总结评价。(2)欣赏动画生活中的声音(有声)导言:这次老师播放声音,大家看一看,听一听。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学生再次完整模仿动画中的声音。4.简单分类教师与学生一起将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进行简单分类(出示图片)动物的声音:鸭、鸡、狗、猫、小鸟、狮子、大象 城市中的声音

12、:汽车、钟表、直升机、火车、电视大自然的声音:流水、雷雨、风提问:你能说出这些声音的特点并试着模仿这些声音吗?学生模仿并说明这些声音有什么特点,教师评价总结。(三)课堂小结声音世界是多么美妙和有趣啊,只要同学们今后注意倾听,一定能发现更多更有意思的声音。大雨和小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用清晰的声音、准确的音调演唱歌曲大雨和小雨。2. 通过演唱、表演感受歌曲大雨和小雨轻快、活泼的情绪,并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不同力度表现歌曲中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教学重、难点1. 引导学生清晰准确以及富有表现地演唱歌曲大雨和小雨。2. 引导学生辨别生活中的声音,并加以模仿3. 为歌曲大雨和小雨创编歌词。教材

13、分析歌曲大雨和小雨由两个4小节的乐句构成,第二乐句是对第一句的变化发展。旋律流畅,节奏简单,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歌词模仿了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的声音,并用拟人的特点,通过“小草笑嘻嘻”隐喻了雨水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歌曲音乐形象鲜明,富有童趣。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一、导入教师:神奇的大自然中存在各种声音,它们有的强有的弱,有的清脆悠扬,有的震耳欲聋。请大家听听这些都是哪些自然现象的声音?欣赏雷雨声、流水声,请学生回答。教师:有许多歌曲就是受了好听声音的启发创作出来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首这样的歌曲。二、学唱歌曲(一)初步感受1. 初次聆听大雨和小雨,学生认真聆听。提问:

14、聆听后说说你对这首歌曲的初步感受。聆听后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评价。2. 教师有感情地范唱歌曲。教师范唱前提出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聆听。提问:歌曲中唱了什么?教学要求:教师范唱前要讲清楚具体要求,范唱时要声情并茂。学生听后回答歌词内容,教师评价并完整说出歌词。全体学生复述歌词。(二)学习歌词1. 大雨和小雨歌曲学习。2. 节奏朗读法教歌词。例: 教师分句带领学生按节奏读歌词,学生分句跟读。学生完整按节奏读歌词,教师评价并指导学生带有力度变化朗读。学生带有力度变化读歌词。教学要求:带学生分句朗读之后再完整读,注意纠正学生不认识的字的正确读法。在读歌词时可以渗透“大雨”和“小雨”力度变化,带学生有力度对比地读歌词。读歌词时可以让学生设计简单动作边表演边读,增加趣味性。(三)分句教唱再次聆听大雨和小雨。例: 学生跟着教师分句学唱。教学要求:在教唱过程中随时注意纠正学生咬字,指导学生用自然、清晰的声音演唱,注意不要喊唱。教师总结评价,指出学生演唱时出现的问题。欣赏大雨和小雨动画,学生跟音乐集体或个别演唱。(四)力度表现教师再次范唱,提问:注意听大雨和小雨的声音区别。教师要求:范唱力度变化要明显,带有表情地演唱。学生回答哪里有力度变化,说出为什么。教师总结。学生带有甜美的表情和清晰的力度变化演唱歌曲。聆听大雨和小雨伴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