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北京东城区高三历史一模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71402 上传时间:2017-05-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04.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北京东城区高三历史一模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届北京东城区高三历史一模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届北京东城区高三历史一模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届北京东城区高三历史一模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届北京东城区高三历史一模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届北京东城区高三历史一模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北京东城区高三历史一模试卷及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 11北京市东城区20122013 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历 史 试 题本试卷共 100 分。考试时长 1oo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48 分)本部分共 3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计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西周初年分封的 71 国中有 53 位姬姓诸侯,战国七雄中仅燕国王室为姬姓,其余六国均由异姓掌权。这反映了 ( )A“礼崩乐坏” B大宗取代小宗 C中央集权加强 D诸侯混战2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的措施是 ( )A“相地而衰征” B“ 劝民耕农利土”C“依军功

2、,行田宅 ” D“除井田,民得买卖 ”3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把孔子写入“世家”(记载诸侯事迹),而把韩非子写入“列传”(记载大臣与其他人物生平)。其背景是 ( )A孔子出身诸侯 B韩非子思想在当时被统治者抛弃C独尊儒术政策的实行 D韩非子出生晚于孔子4魏书食货志记载:“自昔以来,诸州户口,籍贯不实,包藏隐漏,废公罔私。富强者并兼有余,贫弱者糊口不足。”北魏孝文帝时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措施有 ( )推行均田制 实行三长制 实行俸禄制 废除宗主督护制A B C D5以下各项描述了中国古代中书省的变迁,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废中书省,以六部分掌政务 设置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中书省仅存空名,另设中

3、书门下 以起草诏令为中书省主要职责A B C D6南宋学者叶适比较唐朝与宋朝的统治说:“唐失其道,化内地为藩镇,而入至不能自安。本朝反其弊,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北宋为“反其弊”而实行的措施有 ( )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设置通判设立三司使设置尚书省A B C D7王安石所言的“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的变法措施是 ( )A青苗法 B市易法 C保甲法 D免役法2 / 118北齐书卷四九方伎传记载北魏、北齐间的綦母怀文“烧生铁精(生铁溶液),以重(重叠)鍒铤(指熟铁),数宿则成钢”。这种冶铁方法是通过 ( )A变革冶炼燃料增加产量 B改进冶炼工艺提高质量C精选冶炼原料提高质量

4、 D扩大冶炼规模增加产量9 1867 年在官员的奏折中提到前门外闹市贴了许多小字报,其中有“ 未同而言,斯文将丧”;“孔门弟子,鬼谷先生” 等语句,这些语句意在 ( )A赞成外国公使进京 B讽刺新式学校的开办C反对预备立宪 D支持科举制的废除10清末爱国志士黄宗仰曾绘庚子纪念图一幅并题诗:“戊戌惊秋迄己庚,三年政变太纷更。难倾国泪详图画,只记颓京城下盟。”诗中的“城下盟”应指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1下图是 1907 年时事画报一篇报道中的插图,从中反映出 ( )近代报刊关注社会新闻 实现了男女平等阅读报刊成为民众不可或缺的内容 妇女开始走向社会A B C D12

5、右图是某纪念馆网页上的一幅宣传画,该馆纪念的是 ( )A金田起义 B黄花岗起义C武昌起义D南昌起义13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材料 结论A康有为说“春秋适于据乱,立君主;巾至升平,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为民主。”康有为将西方进化论与中国儒学思想结合起来,为变法创造了理论依据B1904 年孙中山说“政府若有振作外人不敢侧目也”“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洲政府”。孙中山明确将反对帝国主义、谋求中华民族独立作为民族主义内容3 / 11C20 世纪初“商市展拓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夫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D民国初年我国一方面

6、要大量进口钢铁及炼钢、冶铁设备,另一方面铁矿砂却大量出口。当时中国工业布局不合理 14胡适说:“我们以为若要使中国有新文学,若要使中国文学能达今日之意思,能表达今人的感情,能代表这个时代的文明程度和社会状态,非用白话不可”。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从根本上是要通过提倡白话文 ( )A创造新文学形式 B传播新思想C反对文言文 D维护传统文化15右图选自漫画家但杜宇的国耻画谱,画中右上角的袖口文字为“政府” ,画中左下角袖口文字为“ 抵制日货 ”,画中小鱼身上的文字为“青岛”。与该漫画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义和团运动B护国运动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16下图中数字符号标明的地点,都是国共

7、十年对峙时期重大事件的发生地,其中能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提供实地资料的是 ( )A B C D17毛泽东的理论著述在中国革命的不同时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下列文章发表的先后顺序是 ( ) 新民主主义论 论人民民主专政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A B C D18 1937 年 9 月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 的词作者麦新修改了两个多月前为卢沟桥抗4 / 11战创作的歌词,将“二十九军的将士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改为“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这一修改的重要背景是 ( )A红军胜利到达陕北 B全民族抗战局面正在形成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D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到来19 19

8、47 年 2 月,蒋介石在讲演中得意地说:“ 一年余以来,政府要收复什么地方,就收复什么地方,长春如此,张家口也是如此”。但到 1947 年 12 月他却感到:自己也好,国民党的统治也好,已经处在“生死成败的关头”。这是因为 (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失败 国民党对解放区重点进攻失败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解放军占领南京A B C D20毛泽东在 1949 年 6 月明确表示:“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决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动派,我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导致毛泽东这一立场的原因有 (

9、 )美国采取扶蒋政策 苏联的综合国力已经超过美国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中共与苏联的意识形态相同A B C D21 20 世纪 70 年代西方国家纷纷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这一局面出现的关键因素是 ( )A日内瓦会议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中美关系正常化 D中日建交22下列称谓的出现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有关的是 ( )公社社员 万元户 乡镇企业家 打工仔A B C D23“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我们目前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那些人物,能够严肃认真地追求智慧,使政治权力与聪明才智合而为一;否则的话,对国家甚至我想对全人类都将祸害无穷,永无宁日。”提出这一主张的是 ( )A泰勒斯

10、 B苏格拉底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24马丁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 称:“基督徒的自由存在于这种信念:我们的虔诚和得救无需借助于机构来实现。”这段话反映路德 ( )A否定天主教会的权威 B主张打破神学思想的禁锢C主张摆脱宗教的束缚 D否定圣经的权威25在梭伦改革中,能够充分体现平民参政权的措施是 ( )A实行财产等级制 B实行津贴制C设立民众法庭 D颁布解负令5 / 1126卢梭说:“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能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可以破坏契约,无疑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体现的是 ( )A主权在民 B自由平等 C权力制衡 D君权神授27伏尔泰在评论英国政党政治时说:“

11、这两党互相监督着,他们互相阻止侵犯法律的神圣性;他们互相憎恨,但是他们都爱国这是两个醋气熏天的情夫在争先殷勤地侍奉同一个情妇。”对伏尔泰的评论理解准确的是 ( )A两党代表同一利益集团 B两党政治诉求完全相同C两党竞争导致政治动荡 D两党制衡于国家有益无害28人权宣言宣称:“在权利方面,人们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在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1791 年、1848 年和 1852 年三部法国宪法将其作为序言或确认其基本内容,因为它 ( )A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B确立了法国的共和政体C适应了民主化进程不断深入的需要 D总结了革命的全部法则29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促进这种团

12、结的是大工业所造成的愈益发达的交通工具,因为这种交通工具使各地工人彼此发生联系”。下列各项中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 ( )“新和谐公社” 第一国际巴黎公社 第二国际A B C D30右图为英国棉布成本价格指数柱状图,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英国 ( )A地处大西洋国际贸易中心B从三角贸易中获得巨大财富C资本输出达到空前规模D完成了工业革命31明治维新期间,有一个奇特的现象: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措施。下列表述体现这一“奇特现象”的有 ( )“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大日本帝国由万事一系之天皇统治” “臣民克忠克孝,此国体之

13、精华”A B C D32俄国 1861 年改革与中国百日维新的共同点有 ( )都在战争失利的背景下开始 先进知识分子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都没有触动君主专制政体 都使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A B C D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 52 分)6 / 1133(8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明初以铜钱、纸钞为法定货币,白银在禁止流通之列。但纸钞因政府未能控制投放量而导致信用下降,渐至名存实亡,铜钱则因币材缺乏,铸币量难以满足流通的需要。明朝中期大量流入中国的白银恰好弥补了国内银矿不足的缺陷。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 时,即规定赋税折银征收,说明民间使用白银已比较普遍。清朝也曾铸造铜钱,但仍不能完全解决币材问题,同时用银之势也已不可遏制,因此在流通领域仍然是“以银为本,以钱为末”。大额交易使用白银,政府财政也以白银为计算单位。张帆中国古代简史依据材料概括明清时期导致白银普遍使用的国内外因素,结合所学指出广泛使用白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8 分)34(14 分)2012 年 12 月在纪念现行宪法施行 3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讲话指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