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卷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125571 上传时间:2019-03-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卷(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级高中年级阶段性测试地理试题地 理 试 卷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规定的位置上。2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第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第I卷(单选题,共30题 共60分)下图为某城市人口增长曲率线图(横纵坐标数值变化相同)。读图

2、完成下列各题。1. 该城市人口数量开始增加时间是( )A. B. C. D. 2. 有关图中各阶段人口变化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阶段,人口增长速度较快B. 阶段,人口数量增加缓慢C. 阶段,迁移人口数量基本不变D. 之后阶段,人口老龄化得到遏制3.图为某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该国最有可能是下列的()A. 美国 B. 英国C. 肯尼亚 D. 中国广州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是常住人口为1270. 08万人。预计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500万内,这“1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读“广东省部分 地区人口分布表”和“广东省人口年龄结构及变化(与第五次人口普查比较

3、)条形图”。完成下列各题。4. 广州提出的“1500万”被称为“临界点”,“1500万”是指( )A. 最低人口数量 B. 人口合理容量C. 环境承载力 D. 土地承载力5. 下列关于广东省人口年龄结构及变化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人口年龄结构是“中间低,两头高”B. 014岁人口比重不断上升C. 1564岁人口比重上升最慢D.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如图为四种人口增长模式统计图回答下列各题。6.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分别为()A. 甲和乙 B. 乙和丁C. 丙和乙 D. 乙和丙7. 造成乙类型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主要因素有:()需要多生子女帮助从事农

4、业生产 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提高 医疗卫生事业进步 人们受教育水平高 A. B. C. D. 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行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正式实施。结合图甲、图乙,回答下面问题。8“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的主要依据是()A人口数量持续减少B014岁人口比重不断上升C1564岁人口比重有所下降D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不断上升9图乙中,能够反映我国2010年人口年龄构成的是()A点 B点 C点 D点下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0

5、. 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A. B. C. D. 11. 下列各国,目前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A. 丹麦 B. 中国 C. 埃及 D. 印度2018年3月,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几乎同时推出了以落户优惠为主导的人才政策,其意图显然在于吸引各类优秀人才,目前在这些城市之间正进行着一场空前的“抢人大战”。下图为“抢人大战”引发的人口迁移示意图(箭头表示人口迁移方向)。读图回答以下题。12导致图中人口迁移的推力是A生活成本低 B超高的房价 C广阔的发展空间 D发展空间小13“抢人大战”引发的人口迁移,对迁入地造成的影响是A缓解人地矛盾 B促进经济发展C保护生态环境 D合理利用剩余劳

6、动力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的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以下问题。14. 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A. 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15. 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服务设施齐全 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适宜就业机会多生态环境好A. B. C. D.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

7、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图1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以下问题。16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A. 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 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C. 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 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17该直辖市是A. 北京市 B. 天津市 C. 上海市 D. 重庆市下图为某城市2016年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8.就图中而言,决定环境人口容量大小的因素是( )A.文化教育B.商业服务C.土地资源D.劳动就业19.下列有关当地人口合理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8、人均土地资源越丰富,人口合理容量越小B.人均消费水平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小C.行政管理功能越完善,人口合理容量越小D.医疗卫生水平越先进,人口合理容量越小读某四国人口金字塔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A B C D20. 目前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是A. A国 B. B国 C. C国 D. D国21. 近年来可能有大批移民流入的国家是A. A国 B. B国 C. C国 D. D国读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2.下图中,能大致说明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关系的曲线是( ) A.B.C.D.23.上海市消费水平高,而环境人口容相对较大,其原因是( ) A.热量、水资源丰富B.位置优越,

9、耕地面积广C.矿产丰富,劳动力水平高D.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根据环境人口容量及影响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24.影响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的因素是( )A.资源 B.科技水平 C.消费水平 D.对外开放程度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区域内人口合理容量一般高于环境人口容量 B .区域内环境人口容量会随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而提升C. 区域内经济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高 D.区域对外开放程度越低,越有利于环境人口容量的提升26.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A.逐步增强,是主要因素 B.逐步增强,是基础因素C.逐步减弱,甚至没有影响 D.逐步减弱,仍是基础因素18

10、50 年,清朝的人口为 4.3 亿。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 13 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 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据此回答下列各题。27.材料表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是( )A.地区对外开放程度B.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C.科技发展水平D.蕴藏的资源数量28.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 )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B.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C.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读“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

11、完成下列问题。具体地区年生产量(万吨)可载人口量最大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长江中下游88 60022 000395青海、西藏10 0001 000429.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光照 地形 土壤 热量A. B. C. D.30.青藏地区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点是( )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大 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A. B. C. D.第卷(综合题,共40分)31阅读“A、B两地区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下列问题。(14分)面积(104km2)人口数(万)出生率(%)死亡率(%)人均GDP(美元)65岁人口所占比重1995年2005年A283 0002 5002.30.81 0006%B1.61 5002 0000.91.15 00011%(1)B地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_%,其人口增长模式为_,其死亡率比A高的最主要原因是_。(6分)(2)A、B之间的人口流动方向主要是AB,其最可能的原因是()(2分)A自然环境 B经济C家庭婚姻 D求学(3)A、B两地中“多子多福”观念较严重的可能是_地。(2分)(4)简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