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i卷2018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课时2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7114160 上传时间:2019-03-27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5.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i卷2018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课时2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全国i卷2018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课时2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全国i卷2018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课时2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全国i卷2018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课时2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全国i卷2018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课时2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i卷2018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课时2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i卷2018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课时2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2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备考导航,现实生活,相对稳定性,习俗,思想,相对稳定性,民族性,积极,消极,精华,糟粕,必要前提,必然要求,继承,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科学技术,思想运动,创造,传统文化的继承,材料 (节选自2014四川卷,7)廉洁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楚辞有“朕幼清以廉洁兮”之语,东汉王逸有“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之释,现代汉语词典把廉洁解释为“不损公肥私;不贪污”,当代共产党人正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新要求。 探究: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廉洁文化,具有什么特点? 提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廉洁文化具有不同的内涵,总是能因时而变,体现出廉洁文化具有相对

2、稳定性和继承性。,1.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1)含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表现形式:,(3)特点:,(4)影响(作用):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1)要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要发展: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推陈出新,革故鼎新。,1.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作用的两面性,图示 文化的二重性与

3、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2.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1)从社会发展看: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传承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2)从个人成长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才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受者,才能

4、不断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3.厘清几点认知,(1)传统文化就是历史上曾经存在的文化,就是落后的文化。(此观点错误)传统文化必然是在历史上曾经存在,但又必须是保留在现实生活之中的文化。传统文化虽有落后于时代的成分,但传统不等于落后。 (2)传统文化文化传统。 (3)传统文化古代文化。 (4)传统文化本土文化。 (5)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凝固不变。 (6)传统文化的作用具有积极和消极的二重性,不能认为传统文化只具有积极作用(或消极作用)。,典例1 (2016江苏卷,22)源远流长的“礼”文化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积淀了许多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规范和准则

5、。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这说明文化具有( ) A.鲜明的民族性 B.相对的稳定性 C.时代的先进性 D.强大的包容性,传统文化的特点、作用预测题型:选择题,解析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题意的关键句是:“礼”源远流长,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这体现了“礼”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其基本特征,又能够因时而变,这是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特征,A、C、D都不符合题意主旨,故正确答案是B。 答案 B,训练1 2016中秋佳节传喜讯, 9月15日晚上,天宫二号的成功

6、发射,让全国人民喜上加喜。“天宫”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传统叫法,以“天宫”命名目标飞行器,引起了国人和海外华人的共鸣。这表明(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特质 中华儿女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烈认同感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A. B. C. D. 解析 以“天宫”命名目标飞行器,引起了国人和海外华人的共鸣,这表明了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说法正确并符合题意。表述错误,中华文化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特质。与题意无关。 答案 B,典例2 (2014安徽卷,7)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

7、。过去,人们推崇“父母在,不远游”;现在,社会倡导“常回家看看”。这告诉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 ) A.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B.破除陋习,移风易俗 C.博采众长,求同存异 D.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解析 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推陈出新。D项符合题意。A、C两项是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B项是对待传统文化中糟粕的态度,都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答案 D,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预测题型:选择题,训练2 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从古到今赞成的有,反对的也不少。有人认为,儒家文化是财富,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也有人认为,儒家文化是包袱,它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

8、守的因素,制约着我们的价值取向。这两种观点( ),看到了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违背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认为应坚持文化创新 都不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A. B. C. D. 解析 注意两种观点的共性,符合题意。 答案 C,材料 (节选自2013山东卷,31)中华民族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五岳独尊”的泰山、“水墨落纸如雨入沙”的宣纸、“功深熔琢,气无烟火”的昆曲许许多多的文化遗产带着历史的体温成为我们的文化基因,使我们成为我们,让我们懂得未来的方向。 文化遗产可以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但有些地方开发方式单一,缺乏特色;有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打着“保护”的旗号过度开发,

9、使其在“保护”中慢慢失去体温,失去未来。,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探究:“使我们成为我们,让我们懂得未来的方向”包含哪两层意思? 提示: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使我们成为我们”。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使我们在文化发展中保持正确方向。,1.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1)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3)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10、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决定因素) (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内在因素) (3)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助推器作用) (4)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殊作用),1.正确认识和把握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提醒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侧重于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侧重于对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推陈出

11、新、革故鼎新”的前提和基础,“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必然要求。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二者是一个前后相继的、不可分割的过程。,2.综合认识教育的重要性,(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2)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3)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4)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5)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3.全面认识科学技术的作用

12、,4.多角度理解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典例3 (2016新课标丙卷,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预测题型:选择题、主观题,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

13、,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屠呦呦团队的发现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 答案 立足于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现代科技手

14、段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掘其当代价值;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增强其世界影响力。(其他答案,若言之有理即可),答题模板 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命题模式 设问模式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继承“”?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如何正确对待“”? (3)结合材料,对待“”如何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答题要素 提示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或剔除。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15、,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增强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反对“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训练3 中央电视台推出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引发公众对传统家庭教育的关注与热议。公众热议“家风”,有对隐约有些模糊了的文化传统的追思,也有在新语境下如何重新定义家风的追问。,观点一 家风是指传统家庭的传统道德,有些传统道德并不一定适合现代家庭,如过去传统家庭的家风都强调尊卑、等级,要求家庭的晚辈无条件地服从长辈,这些理念与现代社会所提倡的平等、民主是相悖的。所以,家风也要

16、与时俱进。 观点二 千百种的家风固然有千百种表述方式,但骨子里却浸润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而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家风渐止于身教言传,所以,现代家庭有必要重塑家风、传承家风。,请选择一种观点,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其合理性。 解析 本题考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知识。问题设问较为灵活,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说明其合理性。作答时必须首先进行选择,然后结合材料观点运用相关知识加以阐述。观点一的核心在于“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观点二的核心在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予以继承”,两种观点的合理性都不难分析。,答案 选择观点一 理由: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以家风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必须跟上时代发展,做到与时俱进。文化只有在发展中才能更好继承,所以对于家风,既要批判继承,更要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只有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家风才能传承下去。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不免会落后于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应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