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新考案》历史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课件:第18单元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098980 上传时间:2019-03-27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新考案》历史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课件:第18单元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2020版《新考案》历史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课件:第18单元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2020版《新考案》历史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课件:第18单元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2020版《新考案》历史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课件:第18单元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2020版《新考案》历史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课件:第18单元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新考案》历史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课件:第18单元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新考案》历史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课件:第18单元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 18,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 潮流,解析,1.(2018全国文综III,28)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答案,D,解析 严复译著天演论的目的是借用生物进化思想来说明人类社会也和生物界一样,如果不奋起革新的话,也会被其他的民族灭绝,他的出发点是促使国人觉醒,挽救民族危亡,故选D项。严复是借用生物进化论宣扬变法思想,

2、而非“纠正”,故A项错误;严复主张维新变法,而不是“革命”,故B项错误;“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思想,作为维新代表人物的严复,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故C项错误。,解析,2.(2017全国文综I,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 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 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答案,A,解析 由于近代开辟的通

3、商口岸多在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内地高,人们思想较为开放,因此留日学生多集中在上述地区。出现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A项正确。此时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刚刚兴起,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尚未建立,革命运动尚未出现高涨局面,B项错误。此时清政府鼓励留学日本,促进了留日潮流的出现。但这一政策与留日学生分布不平衡无直接关系,C项错误。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与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无直接关系,D项错误。,解析,3.(2016全国文综III,29)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

4、“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 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反对向西方学习 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答案,D,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解读奏定学堂章程。奏定学堂章程是清末新政的产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且在全国普遍实行的学制。题干中的这些新名词蕴含革命思想,张之洞等人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禁止使用这些新名词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故D项符合题意。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只是表象,并不是根本目的,排除A、B两项。反对向西方学习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解析,4.(2015全国文综II,29)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

5、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 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 C.倡导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答案,C,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康有为写作新学伪经考的目的。新学伪经考倡导变法,对于统治阶级而言是致命打击,因此才会遭到清政府禁毁,故A项错误,C项正确。康有为把西方民主思想与儒家经史相融合,托古改制,利用孔子学说宣传变法,主要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故B、D两项错误。,5.(2018全国文综I,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

6、“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解析,答案,C,解析 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说明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通过哪一种道路更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故C项正确;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故A项错误;B、D两项中“认清了”“清除了”的说法夸大了这场争论的作用。,解析,6.(2018全国

7、文综III,29)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 )。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答案,C,解析 由材料时间“1920年”以及“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可知,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日益增强,故选C项;“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内容,故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创办实业的问题,排除B项;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情境再现】 陈独秀认为,以往的历次革命都是“单独政治革命”,均未触及“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

8、蒂固之伦理道德文艺诸端”,对中国社会“不生若何变化,不收若何效果”,必须来一次打倒偶像、破除迷信的思想革命,才能真正巩固共和新制度。材料反映了陈独秀( )。 A.彻底否定辛亥革命的作用 B.号召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C.割裂思想革命与政治革命的关系 D.主张思想启蒙与政治革命相结合,专家解读,解析,答案,D,【专家解读】,解析 材料中陈独秀认为,以往的革命都未触及“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艺诸端”,即未真正解放国民的思想,而非“彻底否定辛亥革命的作用”,故A项错误;材料“必须来一次打倒偶像、破除迷信的思想革命”强调应当解放思想而非“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阐述了思想革命与政治革命的关系,

9、故B、C两项错误;材料“必须来一次打倒偶像才能真正巩固共和新制度”说明陈独秀认为思想革命有利于巩固政治革命的成果共和制度,故D项正确。,【视角出新】 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但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欧美社会国家的文化制度,连影儿也没有,所以口一张,手一伸,不知不觉都带有君主专制臭味。”为此他发动新文化运动,旨在( )。 A.批判封建帝制思想 B.推翻封建专制政体 C.宣传马克思主义 D.以西方民主思想来启发民智,解析,答案,D,解析 根据材料“欧美社会国家的文化制度,连影儿也没有”,可知陈独秀主张反对封建帝制思想来学习西方的文化制度

10、,故A项错误;同理,陈独秀倡导新文化运动,意在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来拯救中国,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欧美社会国家的文化制度,连影儿也没有”,可知陈独秀此时尚未主张学习马克思主义,依旧倡导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欧美社会国家的文化制度,连影儿也没有,所以口一张,手一伸,不知不觉都带有君主专制臭味”,可知陈独秀意在启发民智,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故D项正确。,【情境再现】 史料一 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如“夷”,即未开化的野人,必须向“中国”臣服。资本主义列强刚刚闯进中国时,中国沿用了“夷”的称呼,如“英夷”“法夷”等。推而广之,凡是和外国事务有关的

11、交涉,也统统称为“夷务”。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史料二 鸦片战争以前,人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多半投以鄙视的目光,当时一般人视之为“奇技淫巧”,皆“耻言西学,有谈者则诋为汉奸,不齿士类”。19世纪4060年代,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 (1)依据史料一分析,清政府的世界意识和外交理念发生了什么变化? (2)依据史料二说明,人们对待西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人们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专家解读,解析,答案,【专家解读】,解

12、析 第(1)问,根据史料一“天朝与夷的对称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可知统治者改变了“天朝上国”的观念,承认中国与西方各国平等,外交观念近代化。第(2)问,根据第小问可知人们对待西学的态度从拒绝到接受;第小问可从政治、文化等方面分析。,答案 (1)变化:统治者抛弃“天朝上国”观念,学习西方,逐渐形成国家平等(近代国家)的世界意识和平等对外交往(近代外交)的意识。 (2)变化:由排斥(抵抗、拒绝)到接受(或主动学习)。 原因: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开眼看世界;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技;西学东渐;西方文明显示出先进性。,(1)维新变法思想将

13、变法图存与发展资本主义结合起来,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社会主题,反映了正在发展中的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2)维新思想突破了林则徐、魏源及洋务派所局限的物质层面,在政治方面要求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经济方面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文化教育方面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这些表明当时向西方学习已深入制度层面。 (3)维新思想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主义思想,也动摇了封建顽固势力反对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成为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2016全国文综III,28)甲午战争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

14、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 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 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真题训练,解析,答案,C,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时代背景认识“诗界革命”的作用。“诗界革命”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梁启超等人发起的诗歌改良运动。题干中这首诗创作的背景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诗歌中蕴含着振兴中华民族、挽救民族危亡的思想,说明“诗界革命”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故选C项。倡导民主革命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排除A项。推动白话文运动的是新文化运动,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以前,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已

15、经出现,排除D项。,(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2)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联系,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3)学习西方是一个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如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4)向西方学习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从1915年至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从五四

16、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2017全国文综II,29)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真题训练,解析,答案,B,解析 广告宣传“思想日新”“谋卫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说明广告内容得到国民认可,反映了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1915年青年杂志的创办,在材料时间“1913年”之后,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改良社会风俗”,C项错误。虽然广告内容得到国民认可,但不能得出国民是否实现了广告中宣传的文明,D项错误。,1.早期维新思想中的民权思想内涵并不丰富。梁启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