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8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专题23 定量实验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096850 上传时间:2019-03-2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52.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8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专题23 定量实验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3-2018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专题23 定量实验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3-2018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专题23 定量实验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3-2018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专题23 定量实验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3-2018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专题23 定量实验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2018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专题23 定量实验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8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专题23 定量实验word版含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23 定量实验2018年高考题1.(2018全国理综,26,14分)硫代硫酸钠晶体(Na2S2O35H2O,M=248 gmol-1)可用作定影剂、还原剂。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Ksp(BaSO4)=1.110-10,Ksp(BaS2O3)=4.110-5。市售硫代硫酸钠中常含有硫酸根杂质,选用下列试剂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检验: 试剂:稀盐酸、稀H2SO4、BaCl2溶液、Na2CO3溶液、H2O2溶液 (2)利用K2Cr2O7标准溶液定量测定硫代硫酸钠的纯度。测定步骤如下: 溶液配制:称取1.200 0 g某硫代硫酸钠晶体样品,用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在 中溶解,完全溶解后,全部转移至1

2、00 mL的 中,加蒸馏水至 。 滴定:取0.009 50 molL-1的K2Cr2O7标准溶液20.00 mL,硫酸酸化后加入过量KI,发生反应:Cr2O72-+6I-+14H+ 3I2+2Cr3+7H2O。然后用硫代硫酸钠样品溶液滴定至淡黄绿色,发生反应:I2+2S2O32- S4O62-+2I-。加入淀粉溶液作为指示剂,继续滴定,当溶液 ,即为终点。平行滴定3次,样品溶液的平均用量为24.80 mL,则样品纯度为 %(保留1位小数)。 1.(除标明外,每空2分)(1)加入过量稀盐酸出现乳黄色浑浊(吸)取上层清液,滴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2)烧杯(1分) 容量瓶(1分) 刻度(1分

3、) 蓝色褪去(1分) 95.0【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检验、含量测定等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设计与计算能力。(1)欲检验市售Na2S2O3中是否含有SO42-,应先取少量样品,加入除氧蒸馏水,固体完全溶解得澄清溶液,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使S2O32-完全反应(S2O32-+2H+=S+SO2+H2O),以避免生成BaS2O3沉淀,对检验产生干扰,产生的现象是出现乳黄色浑浊,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即可说明市售Na2S2O3中含有SO42-。(2)配制溶液时称取的样品应在烧杯中溶解,溶解、冷却至室温后全部转移至100 mL的容量瓶中,

4、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利用I2遇淀粉溶液显蓝色来判断滴定终点时,当溶液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即可说明达到滴定终点。根据题中反应可得:Cr2O72-3I26S2O32-,则1.200 0 g样品中含有Na2S2O35H2O的质量= 2017年高考题1.【2017年高考全国卷卷】凯氏定氮法是测定蛋白质中氮含量的经典方法,其原理是用浓硫酸在催化剂存在下将样品中有机氮转化成铵盐,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处理铵盐,然后通过滴定测量。已知:NH3+H3BO3NH3H3BO3;NH3H3BO3+HClNH4Cl+H3BO3。回答下列问题:(1)a的作用是。(2)b中放入少量碎瓷片的目的是。f的名称是。(3)清洗仪器

5、:g中加蒸馏水;打开k1,关闭k2、k3,加热b,蒸气充满管路;停止加热,关闭k1,g中蒸馏水倒吸进入c,原因是;打开k2放掉水。重复操作23次。(4)仪器清洗后,g中加入硼酸(H3BO3)和指示剂。铵盐试样由d注入e,随后注入氢氧化钠溶液,用蒸馏水冲洗d,关闭k3,d中保留少量水。打开k1,加热b,使水蒸气进入e。d中保留少量水的目的是。e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e采用中空双层玻璃瓶的作用是。(5)取某甘氨酸(C2H5NO2)样品m克进行测定,滴定g中吸收液时消耗浓度为cmolL-1的盐酸VmL,则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样品的纯度%。【答案】(1)避免b中压强过大(2)防止暴沸直形冷凝管

6、(3)c中温度下降,管路中形成负压(4)液封,防止氨气逸出+OH-NH3+H2O保温使氨完全蒸出(5)【解析】本题考查实验设计与评价。(1)水蒸气发生装置需要加热,暗示:烧瓶内可能产生大量水蒸气,气压增大。(3)实验装置中液体倒吸,要利用气压差原理解释。(4)对于定量实验,要防止氨气逸出,采用办法之一是液封。铵盐与碱反应生成的氨气极易溶于水,为了使氨气完全逸出,需要加热;中空双层玻璃瓶传热较慢。(5)计算时抓住氮元素守恒。(1)导管a与大气相通,其作用是避免烧瓶内气压过大,发生危险。(2)加热液体时加入碎瓷片,其作用是防止液体暴沸。冷凝管有直形冷凝管和球形冷凝管等,要指明。(3)停止加热,瓶内

7、水蒸气冷凝,气体压强减小,会引起g中液体倒吸入c中,利用蒸馏水倒吸来洗涤仪器e、f。(4)止水夹k3处可能漏气,导致测定的N元素质量分数偏低,故d中保留少量水起液封作用,防止氨气逸出。e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是铵盐与氢氧化钠反应,需要加热,使氨气全部逸出。“中空双层玻璃瓶”考生比较陌生,可以联想平时生活中保温玻璃瓶来分析问题。(5)n(N)=n(NH3)=n(HCl)=mol,w(N)=100%=%。C2H5N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5,w(C2H5NO2)=%=%。【名师点晴】本题属于定量实验,操作比较复杂,字母多,对考生阅读能力、心理素质要求高。细心研究本题可以发现,该题是在近几年全国卷高考实验题

8、的基础上创新组合而成的:(1)运用气压差原理解释实验现象、说明原因。2016年全国卷实验题要求描述“倒吸现象”,而2017年全国卷实验题要求解释“倒吸原因”。(2)2014年全国卷实验题测定晶体组成,其中,将晶体中氨释放出来,用盐酸吸收,再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盐酸,并联系氯化银沉淀滴定进行相关计算,考查了溶度积、长导管作用,利用水蒸气排出氨气。通过比较发现,2017年全国卷和2014年全国卷实验题有较多相似之处。(1)注重研究高考真题。在高考备考中要精选近十年经典高考题进行训练,熟悉高考考查方向和角度。(2)加强定量实验探究。全国卷由性质探究、气体制备实验转向定量实验,定量实验离不开误

9、差分析和计算,这两个方面是难点和试题区分点。(3)强化方法指导。研究实验多采用比较、归纳法,找到不同实验的共同点。例如,冷凝管作用、直导管作用等。(4)滴定实验是定量分析的关键,归纳、整理酸碱中和滴定、氧化还原反应滴定、沉淀滴定、络合滴定等使用的仪器、操作方法及误差分析等。2.【2017年高考全国卷卷28题】(15分)水中的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某课外小组采用碘量法测定学校周边河水中的溶解氧。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取样、氧的固定用溶解氧瓶采集水样。记录大气压及水体温度。将水样与Mn(OH)2碱性悬浊液(含有KI)混合,反应生成MnO(OH)2,实现氧的固定。.酸化、滴定将固氧

10、后的水样酸化,MnO(OH)2被I-还原为Mn2+,在暗处静置5 min,然后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生成的I2(2 S2O32-+I22I-+ S4O62-)。回答下列问题:(1)取水样时应尽量避免扰动水体表面,这样操作的主要目的是。(2)“氧的固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a2S2O3溶液不稳定,使用前需标定。配制该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试剂瓶和;蒸馏水必须经过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其目的是杀菌、除及二氧化碳。(4)取100.00 mL水样经固氧、酸化后,用amolL-1Na2S2O3溶液滴定,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终点现象为;若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bm

11、L,则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mgL-1。(5)上述滴定完成时,若滴定管尖嘴处留有气泡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填“高”或“低”)【答案】(1)使测定值与水体中的实际值保持一致,避免产生误差(2)O2+2Mn(OH)22MnO(OH)2(3)量筒氧气(4)蓝色刚好褪去80ab(5)低【解析】本题结合水中溶解氧量的测定主要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与实验误差分析。 (1)取水样时避免扰动水体表面,这样能保证所取水样中溶解氧量与水体中实际溶解氧量基本相同,以减小实验误差。(2)根据水样与Mn(OH)2碱性悬浊液反应生成MnO(OH)2,可写出固氧的反应为O2+2Mn(OH)22MnO(OH)2。(3)由于Na2S

12、2O3溶液不稳定,使用前需标定,配制该溶液时无需用容量瓶,只需粗略配制,故配制Na2S2O3溶液时,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为量筒;所用蒸馏水必须经过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这样能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和CO2,且能杀菌。(4)根据可知MnO(OH)2能将水样中的I-氧化为I2,滴定过程中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在滴定终点前I2遇淀粉变蓝,达到滴定终点时,I2完全被消耗,溶液蓝色刚好褪去。根据关系式O22MnO(OH)22I24Na2S2O3,结合消耗n(Na2S2O3)=amolL-1b10-3L=ab10-3mol,可求出100.00 mL水样中溶解氧的质量为1/4ab10-3mol32 gmol-1=

13、8ab10-3g=8abmg,则该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8abmg0.100 00 L=80abmgL-1。(5)滴定完成时,滴定管尖嘴处留有气泡,会导致读取的Na2S2O3标准液体积偏小,根据关系式O24Na2S2O3,可知测定的溶解氧的含量偏低。【名师点睛】本题需根据多个反应计算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了减少运算量,可结合所给化学反应通过某种或某几种物质找出最初反应物和最终生成物间的计量关系进行计算,即利用关系式法,如本题通过MnO(OH)2、I2可找出关系式O24Na2S2O3。在类似多步计算的题目中均可以采用关系式法解题。3.【2017年高考天津卷9题】(18分)(用沉淀滴定法快速测定 N

14、aI等碘化物溶液中c(I-),实验过程包括准备标准溶液和滴定待测溶液。.准备标准溶液a.准确称取AgNO3基准物4.246 8 g(0.025 0 mol)后,配制成250 mL标准溶液,放在棕色试剂瓶中避光保存,备用。b.配制并标定100 mL 0.100 0 molL-1NH4SCN标准溶液,备用。.滴定的主要步骤a.取待测NaI溶液25.00 mL于锥形瓶中。b.加入25.00 mL 0.100 0 molL-1AgNO3溶液(过量),使I-完全转化为AgI沉淀。c.加入NH4Fe(SO4)2溶液作指示剂。d.用0.100 0 molL-1NH4SCN溶液滴定过量的Ag+,使其恰好完全转

15、化为AgSCN沉淀后,体系出现淡红色,停止滴定。e.重复上述操作两次。三次测定数据如下表:实验序号123消耗NH4SCN标准溶液体积/mL10.2410.029.98f.数据处理。回答下列问题:(1)将称得的AgNO3配制成标准溶液,所使用的仪器除烧杯和玻璃棒外还有。(2)AgNO3标准溶液放在棕色试剂瓶中避光保存的原因是。(3)滴定应在pH0.5的条件下进行,其目的是。(4)b和c两步操作是否可以颠倒,说明理由。(5)所消耗的NH4SCN标准溶液平均体积为mL,测得c(I-)=molL-1。(6)在滴定管中装入NH4SCN标准溶液的前一步,应进行的操作为。(7)判断下列操作对c(I-)测定结果的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若在配制AgNO3标准溶液时,烧杯中的溶液有少量溅出,则测定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