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论读书》随堂练习 冀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095839 上传时间:2019-03-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论读书》随堂练习 冀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论读书》随堂练习 冀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论读书》随堂练习 冀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论读书》随堂练习 冀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论读书》随堂练习 冀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论读书》随堂练习 冀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论读书》随堂练习 冀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根论读书随堂练习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读书有哪些方法?让我们一起走进论读书来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吧! 一、滴水藏海 1下面加点字注音和写法都完全正确一组是( ) A肖遣(qin) 弛惰(du) 咀嚼(jio) 浅泛(f) B轻鄙(b) 挑剔(y) 吞咽(yn) 梗(gn)慨 C蒸馏(li) 狡黠(j) 掩饰(sh) 锐(ru)利 D运筹(chu) 愚(y)鲁 缺陷(xin) 启迪(d) 2根据下面的解释写词语。(从课文中找) 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 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进行指责。( ) 看轻、鄙视。( ) 狡诈(多用于书面语)( ) 3下面的一些句子都是“三列式”的语言表达句式。所谓“

2、三列”,就是一个句子成分、一个句子、或者一个小段由三个结构大致相同的并列成分构成。请同学们先体会下面句子的特点,然后就“青春”或者“书”、“时间”中选择一个作为话题,每人写一个“三列式”的句子或者段落。 例一:读书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例二: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聪明者则运用学问。 例三: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敏,写作则能使人精确。 仿写: 4本文的作者是_国_家_,这篇文章就文体来说是一篇_文,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_。 5做积累卡片。本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作为名言警句激励你,请把它们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不少于三句) 二、文意解析 6请根据下面的段落提示,写出各

3、段的大意。 第一部分(15): 第二部分(69): 第三部分(1011): 7这三个部分能不能互换一下位置?为什么? 8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本文的内容应该怎么说?(写的什么) 9你认为本文作者写这篇文章想达到什么目的?(为什么写) 10本文运用了一些论证方法,请你分析下面的句子,并说一说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理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 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处世行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才干。( ) 三、精妙品粹

4、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理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来改善一样。例如打球有利于腰背,射箭可扩胸利肺,散步则有助于消化,骑术使人反应敏捷,等等。同样,一个思维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习数学,因为数学稍不仔细就会出错。缺乏判断力的人,他可以研习形而上学,因为这门学问最讲究烦琐的辩证。不善于推理的人,可以研习法律案例,如此等等。这种种心灵上的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治疗。 11第一段的结构模式是_。 12第一段的层次应该怎样划分? 13第一段中运用了_修辞手法

5、。 14第一段中“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中,“明智”与“聪慧”能互相换位吗? 15如果就分总式结构写段。总说句除了用“总之”领起外,还可以用哪些词语? 16第二段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 17第二段运用了_论证方法。 四、思维碰撞 18就你的理解说一说,人类为什么要“读书”? 19关于本文的文题,有的译本把它译为“论求知”或“论学问”,根据课文所写的内容,你认为哪个标题译得最恰当? 五、比较探究 阅读总得“读”。出声念诵固然是读,不出声默诵也是读,乃至口腔喉舌绝不运动,只用眼睛在纸面上巡行,如古人所谓“目治”,也是读。无论怎样读,起初该用论理的读法,把文句中一个个词切断,读出它们彼此之间的关

6、系来。又按各句各节的意义,读出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来。这样读了,就好比听作者当面说一番话,大体总能听明白。最忌的是不能分解,不问关系,胡里胡涂读下去这样读三五遍,也许还是一片朦胧。 读过一节停一停,回转去想一下这一节说的什么,这是个好办法。读过两节三节,又把两节三节连起来回想一下。这个办法可以使自己经常清楚,并且容易记住。 回想的时候,最好自己多多设问。文中讲的若是道理,问问是怎样的道理?用什么方法论证这个道理?文中讲的若是人物,问问是怎样的人物?用怎样的笔墨表现这个人物?有些国文读本在课文后面提出这一类的问题,就是帮助读者回想的。一般的书籍报刊当然没有这一类的问题,惟有读者自己来提出。 读一遍

7、未必够,而且大多是不够的,于是读第二遍第三遍。读过几遍之后,若还有若干地方不明白不了解,就得做翻查参考的工夫。这在前面已经说过了,关于翻查字典辞典,以及阅读参考书,这儿不再重复。 总之,阅读以了解所读的文篇书籍为起码标准。所谓了解,就是明白作者的意思情感,不误会,不缺漏,作者表达些什么,就完全领会他表达的意思。必须做到这一步,才可以进一步加以批评,说他说得对不对,合情理不合情理,值不值得同情或接受。 (节选自中国国文学习法论读书 作者:叶圣陶 ) 20选段中谈到读书的方法与课文论读书中指出的哪一种读书方法相同? 21选段的这几个段落谈论读书的一个总体观点是什么? 22你有边读书边提问的习惯吗?

8、你能不能按叶圣陶所介绍的读书提问的方法为你阅读课文论读书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去探索它的答案。 参考答案: 1D 2高谈阔论 挑剔 轻鄙 狡黠 3示例:自杀者丢弃青春,懒惰者虚度青春,勤奋者则珍爱青春 4英 哲学 培根 议论 议论 5示例: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而实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唯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读书使人的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辨是非,做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6论述读书的正确目的;论述读书的方法;论述“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鼓舞人们

9、去求知”这一观点 7不能。因为明确了目的,才能探讨达到目的的方法,再说明读书的意义,鼓舞人们去实践,这是符合规律的 8本文论述了对读书的种种看法,谈了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的方法和知识对人格的精神的塑造 9使读者明白读书的意义和价值,并鼓舞人们去读书求知 10比喻论证 归纳论证 排比论证 11分总式 12应划在“总之”的前面 13排比、拟人 14不能。读史书能够让人从历史中明白事理,所以用“明智”,而读诗则使人充满灵气,所以用“聪慧” 15总而言之等 16求知可以改善人类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17比喻论证、举例论证 18答案开放,各抒己见,可以引用培根的观点 19本题答案开放,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论读书”范围偏小,不能概括全文;“论求知”比较准确地概括了内容;若译为“论学问”则范围太大,不够具体 20选段谈的是精读的方法,与论读书中说的“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而对于少数好书,则应当通读,细读,反复读。” 21不管读什么书要以领会了解所读篇目为起码标准 22略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