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5 文言断句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7089997 上传时间:2019-03-27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2.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用)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5 文言断句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浙江专用)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5 文言断句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浙江专用)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5 文言断句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浙江专用)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5 文言断句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浙江专用)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5 文言断句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专用)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5 文言断句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5 文言断句课件(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案5 文言断句,文言文断句考查对实词、虚词的理解能力,对句式的判断能力和对语气的分析能力。2016年浙江高考对文言断句的考查虽然在选材上由往年的文内语段变成了文外语段,但在考查形式上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是以主观断句的形式进行考查,因此本学案主要针对一轮复习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强化主观断句的技巧,掌握断句的方法。,第一步:通读文段明大意 断句前应先阅读文言文片段,弄清楚文言文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些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在通读的时候要注意文言文中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三步断句巧判断,【典例1】 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周 室 既 衰 诸 侯 恣 行 仲 尼 悼 礼 废 乐 崩 追 修 经 术

2、以 达 王 道 匡 乱 世 反 之 于 正 见 其 文 辞 为 天 下 制 仪 法 垂 六 艺 之 统 纪 于 后 世 作 孔 子 世 家 第 十 七。,(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解析 首先,通读文段,大致了解整个文段的内容,文段主要讲了孔子世家产生的背景。其次,借助相似结构,利用动词“追”“匡”“垂”“作”等断开一些比较明确的地方。再次,利用词性断句,如诸侯、仲尼。 答案 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作孔子世家第十七。,第二步:巧抓关键来断句 通过第一步,将能断的先断开,化大为小,缩小思考范围,再集中精力通

3、过抓关键点分析难断的句子。具体来说,关键点有两个:一是词语,二是句式。 1.词语 (1)根据标志词断句,(2)根据谓语成分(动词、形容词)断句 承担一个句子谓语成分的是动词、形容词(或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其他词性的词),断句时,可以先找到语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确定作为谓语的动词、形容词;然后根据谓语前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等来断定语句的停顿点。,【典例2】 用斜线(/)给下面画线部分断句。,自仙人台寻中会寺,入溪,穿石,荆棘塞路,不可杖,径仅容双趾。以 匹 布 缚 胸 使 人 从 后 挽 之 扶 滕 侧 足 盘 跚 而 步 危 甚 刘 子 先 之 徐 子 与 余 相 去 数 步,摘山花以诗

4、赠余,余亦倚声和之。,解析 画线语句涉及的动词、形容词有:缚、使、从、挽、扶、盘跚、步、去等。这些词语中可能做谓语的有:缚、使、从、挽、扶、步、去等。然后根据这些谓语往前和往后判断语句的停顿点。 答案 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步,2.句式 (1)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如“者也”这一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都可以为我们断句提供帮助);“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典型的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

5、式;还有“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这些都是断句时很好的参考。如:,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 句子中的“如何”这一句式可用于准确理解句意并断句。 (2)整句 文言文一般都比较注重语句的整散结合,特别是整句部分,往往使用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的修辞或者是使用对举、对比的手法等。断句时,可以通过这些内容来判断断句点。比如:,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左传襄公十五年) 句中类似的词语是“子罕”和“玉人”,可以根据顶真这一修辞来考虑断句。 第三步:断后通读查连贯 断完句后,考生应通读一遍全段文字,检查句意

6、是否完整,语意是否连贯,句间衔接是否自然圆合,并注意是否与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相符。,【即时小练】,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冷 斋 夜 话 云 白 乐 天 每 作 诗 令 一 老 妪 解 之 问 曰 解 否 妪 曰 解 则 录 之 不 解 则 又 复 易 之 故 唐 末 之 诗 近 于 鄙 俚。 解析 文段中表明对话、引文的“云”“曰”可以看作断句的标志。注意要分清第二个“曰”不是对话标志,是转述的内容,那么此处不能按对话来处理。“则”“故”是句首虚词。由此,可以进行断句。 答案 冷斋夜话云/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又复易之/故唐末之诗/近于鄙俚。,

7、【参考译文】 冷斋夜话说:白乐天每写成一首诗,一定叫一位老妇人读读,问她能理解吗,老妇人说理解了,就存录下来。(如果老妇人)不能理解,就又重新更改。所以唐朝末期的诗,风格上趋于粗浅通俗。,近年来浙江卷一直以主观型断句的形式考查文言断句,一般是选取一段文言语料(或文内,或文外),去掉标点,设置的停顿一般为68处,难度不大。考生在解题时只要遵循“3步断句法”,熟练运用其中的技巧,即可准确选定答案。,突破主观型断句题,【即时小练】 1.(2016浙江卷)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进 言 者 皆 曰 天 下 已 安 已 治 矣 臣 独 以 为 未 也 曰 安 且 治者 非 愚 则 谀 皆 非 事 实

8、 知 治 乱 之 体 者 也 夫 抱 火 厝 之 积 薪 之 下 而 寝 其 上 火 未 及 燃 因 谓 之 安 方 今 之 势 何 以 异 此 (选自贾谊治安策),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注意句中停顿的语气词“曰”“者”“也”,句末语气词“矣”,再根据句子意思断句即可。 答案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参考译文】 进言的人都说:天下已经安定已经治理得很好了。唯独我认为还没有。那些说天下安定并治理得很好了的人,不是愚昧无知就是阿谀逢迎,都不是真正了解什么是治

9、乱本质的人。有人抱着火种放在堆积的木柴之下,自己睡在这堆木柴之上,火还没有燃烧起来的时候,他便认为这是安宁的地方,现在国家的局势,与此有什么不同!,2.(2016江苏卷,附加题)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昔江淹有言:“修史之难,无出于志。”诚以志者,宪章之所系,非老于典故者不能为也。陈寿号善叙述,李延寿亦称究悉旧事,然所著二史,俱有纪、传而独不克作志,重其事也。况上下数千年,贯串二十五代,而 欲 以 末 学 陋 识 操 觚 窜 定 其 间 虽 复 穷 老 尽 气 刿 目 心 亦 何 所 发 明?聊辑见闻,以备遗忘耳! (节选自马端临文献通考序),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

10、断句。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首先,通读这篇短文,大致了解文段内容。然后抓住标志词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如文中的“虽”“亦”前面都要断开。这样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 答案 而欲以末学陋识/操觚窜定其间/虽复穷老尽气/刿目 心/亦何所发明?,【参考译文】 以前江淹曾说过:“写史书没有比写志更难的了。”实在是因为“志”是典章制度所依赖的,不熟悉过去的典章制度的人是不能写的。陈寿号称擅长叙事,李延寿也被称为是非常了解过去的史实(的人),但是他们所写的两部史书,都有纪、传,却唯独不能够写志,只侧重记事。何况上下几千年,横贯二十五个朝代,而我想要凭借自己微

11、不足道的学问和浅陋的见识,执笔删改订正那些典章制度,即使我穷尽一生精力,呕心沥血,又能对世人有什么启迪呢?姑且记载自己看到听到的东西,来防备自己遗漏忘记罢了。,3.(2015湖北卷)请用“/”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王慎中为文,初 亦 高 谈 秦 汉 谓 东 京 以 下 无 可 取 已 而 悟 欧 曾 作 文 之 法 乃 尽 焚 旧 作 一 意 师 仿 尤 得 力 于 曾 巩 唐 顺 之 初 不 服 其 说,久乃变而从之。 (选自四库全书总目),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首先,通读这篇短文,大致了解整个故事。然后抓住标志词断开比较明显

12、的地方。如文中“已而”前要断开,名词“秦汉”“旧作”作宾语,后面都要断开。这样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 答案 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唐顺之初不服其说,【参考译文】 王慎中写文章,起初也高谈秦汉时期的文章,认为汉代以后的文章没有可取之处。不久领悟欧阳修、曾巩写文章的方法,于是全部烧毁了以前的作品,一门心思地学习效仿,尤其致力于向曾巩学习。唐顺之起初并不信服他的学说观点,时间久了就改变自己的想法而跟从他学习。,4.(2015四川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的画线部分断句。(限画8处),楚有贤臣屈原,被

13、谗 放 逐 乃 著 离 骚 八 篇 言 己 离 别 愁 思 申 杼其 心 自 明 无 罪 因 以 讽 谏 冀 君 觉 悟 卒 不 省 察 遂 赴 汨 罗 死 焉。 (选自隋书经籍志四),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首先,通读文段,大致了解内容,然后借助虚词“乃”“因”“卒”“遂”和词语间的语法关系,结合句意逐步断开。 答案 (楚有贤臣屈原,)被谗放逐/乃著离骚八篇/言己离别愁思/申杼其心/自明无罪/因以讽谏/冀君觉悟/卒不省察/遂赴汨罗死焉。,【参考译文】 楚国有一位贤臣屈原,被奸臣诬陷后被放逐,于是写了离骚等诗文共八篇,表达自己的离愁别思,申明、抒发自己的心志,表明自己没有罪责,于是借此讽喻规

14、劝君王,希望君王能够醒悟,最终君王没有省察,于是屈原投汨罗江而死。,5.(2015江苏卷,附加题)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予友武林王子丹麓,手订今世说一书,盖祖刘氏所作世说新语而稍节其条目。予受而读之,自清兴以来名臣硕辅,下逮岩穴之士、章句之儒,凡 一 言 一 行 之 可 纪 述 者 靡 不 旁 搜 广 辑 因 文 析 类 以 成 一 家 言 其 大 要 采 诸 序 记 杂 文 之 行 世 者 而 不 敢 妄 缀 一 词,其详慎不惮烦如是。 (节选自严允肇今世说序),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语段的断句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首先,通读这篇短文,大致了

15、解整个事故。然后抓住标志词,先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标志词多为虚词,画线句中的两个“者”后面要断开,虚词“因”“以”“其”前面要断开。点断之后,再翻译一遍看能不能读通,最后确定点断处。 答案 凡一言一行之可纪述者/靡不旁搜广辑/因文析类/以成一家言/其大要采诸序记杂文之行世者/而不敢妄缀一词,【参考译文】 我在杭州的朋友王丹麓,手写装订了今世说一书,大概是模仿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稍微删其条目而写成的。我得到并阅读了它,上自清朝以来有名而贤良的大臣,下至隐士、儒生,凡是可以记载的言行,无不广泛搜求收集,根据内容分类,自成一家一言。它大多内容摘自那些流行于世的序、记、杂文之类的书中,不敢妄自修饰点缀一个

16、字。他的详细谨慎不害怕麻烦就像这样。,6.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徐 凝 诗 云 天 下 三 分 明 月 夜 二 分 无 赖 是 扬 州 其 盛 可 知矣 自 毕 师 铎 孙 儒 之 乱 荡 为 丘 墟 杨 行 密 复 葺 之 稍 成 壮 藩 又 毁 于 显 德 本 朝 承 平 百 七 十 年 尚 不 能 及 唐 之 什 一 今 日 真 可 酸 鼻 也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卷九),解析 解答文言断句题,要依据对文意的理解明确句意;同时还要借助文言虚词,特别是句首语气词、句末语气词等来判断;还可以参照文言句式的特点来判断。 答案 徐凝诗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其盛可知矣/自毕师铎孙儒之乱/荡为丘墟/杨行密复葺之/稍成壮藩/又毁于显德/本朝承平百七十年/尚不能及唐之什一/今日真可酸鼻也,【参考译文】 徐凝的诗说:“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当时的盛况可想而知了。自从毕师铎、孙儒的战乱,(扬州)被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