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病句类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085035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大病句类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六大病句类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六大病句类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大病句类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大病句类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试大纲规定的六种病句类型1、 语序不当 词序不当。例如“学生、领导和老师参加了开学典礼”一句中,主语的词序不当,当改为“领导、老师和学生”或“学生、老师和领导”。又如“不但他成绩好,而且思想也很好”一句中词序也不当,“不但”移至主语“他”后。 主客体颠倒。如“政治对我不感兴趣”一句中,主体“我”与客体“政治”当换位才通。又如“朱镕基这个名字,对中国人谁不熟悉”一句中,主体与客体也颠倒了,必须换位才通(此病也可视为“不合逻辑”) 句子成分顺序不当。例如“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一句中,定语与中心词位置颠倒了,应该为“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又如“课堂上应发挥同学们充分的主体作用”

2、一句中,状语“充分”当提至动词“发挥”前。 分句位置不当。例如“他不但能读书作文,而且会认字写字”一句中,递进关系不当,“读书作文”与“认字写字”当换位才行。2、 搭配不当 主谓搭配不当。例如“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和伟大的形象,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一句中,“品质”不能“浮现”,多主与一谓不能全相搭配。 动宾搭配不当。例如“同学们用心地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老山英雄的报告”一句中,多动与一宾不能全相搭配。 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例如“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一句中,一动与多补不能全相搭配。 主宾搭配不当。例如“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工业和农业终会成为发达的国家”一句中,“工业和农业

3、”不能成为“国家”,主宾搭配不当。而“政治稳定、团结的局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一句中,“局面”是“条件”也搭配不当。 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例如“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一句中,“提高”是一面性的,“是否”是两面性的,二者不相一致,搭配不当。而“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情”一句也一样地搭配不当,“白眼”与“青睐”属两面,而“温情”则仅一面了,两不相应。 否定与肯定顾此失彼,搭配不当。例如“到底要不要学好语文?是不是只要学好数理化就可以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一句中,该“答案”就顾此失彼,这是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的典

4、例(注意:此“搭配不当”与“否定不当”根本不同,二者不可等同)。3、 成分残缺或赘余 主语残缺。例如“从这件小事,说明了一个大道理”一句中,主语便因介词结构掩盖而残缺了。 谓语残缺。例如“全校师生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下,好人好事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一句中,主语“全校师生”怎么样?后无谓语承接,而后却已换成另一个话题另一个主语了。 宾语残缺。例如“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他还是抓紧和同学们交流学习体会或自己看书”一句中“抓紧”什么,无宾语承接,意脉断缺。 附加成分残缺。例如“球赛中张强和李丽夺得了男女冠军”一句中,“夺得”前缺少必要的状语“分别”。而“要想夺得优异成绩,必须付出劳动”一句中,“劳动”前则

5、缺必要的定语“艰辛的”。 成分赘余则是成分累赘多余,造成重复啰嗦,影响表达简明效果的一种语病。常见有主语谓语定语等成分及助词“的”赘余的情况,下面各举一例说明。A. 我们班的同学都好学,上课时我们都能认真听讲。(后句主语赘余)B. 他正在进行打球,可上劲了。(谓语“进行”赘余)C. 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宾语“的想法”赘余)D. 我在心里由衷地感谢他们。(状语“在心里”赘余)E. 这话里包含多少无声的潜台词啊!(定语“无声的”赘余)F. 为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补语“一些”赘余)G. 由于历史动乱和气候的潮湿,珍贵的绘画损坏殆尽。(“气候”后“的”赘余)4、 结构混乱 句式杂糅。例如“

6、这办法又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一句中,“深受群众喜爱”与“深为群众所喜爱”两种说法就杂糅在一起了。 语句拼合。例如“两边挨次排着刚朵拉在微波里荡漾着”一句,就把前句的后部分(“刚朵拉”)强行作了后句的开头,硬把前后两句拼成了一句。 暗换主语。例如“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一句中,前半句话的主语是“话”,后半句的主语却暗中换成了“心”。5、 表意不明表意不明,就是句子表达的意思不清楚,不明了。其表现主要有二:一是歧义现象,即一句话具有多种解释从而让人不好把握的现象。例如“我要热汤”一句中的“热汤”既可理解为一种东西(结构作偏正关系),又可理解为一种行为(结构

7、作动宾关系)。二是指代不明现象。例如“刘明和张君久别重逢,异常亲切,他马上给他点上一支香烟”一句中,到底是谁给谁点烟?因两个“他”指代不明而无法确定。6、 不合逻辑 自相矛盾。例如:A、 一个发展经济的大好机遇,正即将到来。(时态上自相矛盾:“正”是现在式,“即将”是将来式)B、 各级负责人基本上全都接受了训练。(范围上自相矛盾:“基本上”是大多数,而“全都”则是一个不漏)C、 这些都是糟粕,并无多大价值。(程度上自相矛盾:既为“糟粕”,当全无价值)D、 太阳表面的温度也不过六百度以上。 (数量上自相矛盾:“不过”,不超过;“以上”,超过了)E、 他在这里下了车,我断定他大概是本人。(状态上自

8、相矛盾:“断定”,肯定地;“大概”,估计,不肯定地)F、 翻开几千年的历史记录,人们就发现,地震最强烈的地方往往总是在山边地带。(频率上自相矛盾;“往往”,时常,经常地,但未必每次皆然;“总是”,每次不例外)G、 我曾经想写一篇文章寄给报社,结果未被采用。(动作上自相矛盾:“想写”,未写出;“未被采用”写出了) 分类不当。这主要指概念并列不当的现象。例如:A、 农场决心提高粮食、棉花和经济作物的产量。(“棉花”属“经济作物”,二者不能强调一方)B、 游泳券分普通票、参观票、月票、季票几种。(“参观券”不属“游泳券”,并列不当)C、 全体共青团员特别是中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中学生”

9、与“共青团员”是交叉关系,不能强调一主方)D、 出席这次会议的有青年工人、老年工人和妇女。(“妇女”与前两类标准不一,不可并列) 不合事理。例如:A、 八百多人,几千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八百多人”怎会有“几千条胳膊”?不合事实)B、 他发愤苦读,用三年时间读完了大学所有课程。(“大学所有课程”浩瀚之极,“三年时间”怎可“读完”?)C、 高一高二我数学很好,所以语文没兴趣。(“数学很好”与“语文没有兴趣”并无因果联系,推理不当)D、 万里无云,繁星满天,我们在一轮明月的照耀下漫步校园。(既“繁星满天”,又有“一轮明月”,这不合事理) 否定不当。例如:A、 谁也不会否认长江不是向东流的。(三重否定成否定了,不合实际)B、 难道你能否认你不该刻苦学习吗?(反问句的答案在句意的反面,双重否认加反问,语意反了)C、 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思念自己的亲人。(无时无刻不忘即时时刻刻忘记,语意反了)除上述四种,前之“主客颠倒”及“一面与两面不相协调”等语病,也可视为逻辑错误。在此不再赘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