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084319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银行..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中央银行..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中央银行..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中央银行..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中央银行..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央银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银行..(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中央银行,产生与发展 央行体制 性质与职能 资产负债 货币政策,*课程导入:,中央银行的形成既标志着金融业的规范与发展,也标志着政府对金融业干预的加强。在经济自由主义者的眼中,中央银行应该只干一件事情,就是发行适量的货币(单一规则)。但是,在现代货币供给机制中,中央银行其实并不是绝对控制货币发行量的机构(商业银行存款派生)。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各国中央银行职能逐渐走向单一化,即货币政策职能,而金融监管职能则由专门的监管机构执行(如银监会)。,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中央银行体制比较 第三节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第四节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 第五节 中央银行的

2、货币政策,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中央银行的形成原因,发钞需要(集中发钞以避免分散的信誉风险)。 保护存款人的利益(法定准备金、存款保险制)。 保护商业银行经营(最后贷款人)。 进行金融管理,维护金融秩序(宏观表现为执行货币政策,微观上具体表现为协调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之间清算的需要。,央行的形成方式 由原有的大型商业银行转化而来(英格兰银行、法兰西银行等、人民银行等)。 单独设立(美联邦储备机构、德意志银行等)。,中央银行的形成和发展,真正最早全面发挥中央银行功能的银行是英格兰银行。 它成立于 1694年;成立 150年后,才基本垄断了货币发行权,迈出了成为中央银行的决定性的一步 1

3、854年,英格兰银行成为英国银行业的票据交换中心; 1872年它开始对其他银行负起“最后贷款者”的责任。,中央银行产生的三阶段: 19世纪到一战爆发前的一百多年里,出现了成立中央银行的第一次高潮。 一战结束后,面对世界性的金融恐慌和严重的通胀,1920年的国际金融会议上,要求各国尽快建立中央银行,以共同维持国际货币体制和经济稳定,从而推动了央行成立的第二次高潮。 二战后,一批经济较落后的国家独立后,也纷纷建立本国的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在中国的发展,20世纪初清政府建立的户部银行是中央银行在中国的萌芽,主要解决战争赔款带来的财政困难,统一币制,推行纸币。 以立法形式成立的中央银行是1928年成立

4、的国民政府中央银行。其享有经理国库、国债、发行兑换券、铸发国币等特权 19481978年的中国人民银行。1948年12月1日,在合并解放区华北银行、北海银行和西北农民银行的基础上,在石家庄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1949年中国人民银行迁入北京。 19791983年的中国人民银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于1979年先后恢复设立了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同时全国广泛设立了信托投资公司,多元混合性金融机构体系基本建立。,1983年1992年的中国人民银行。1983年9月17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1984年1月1日,中国工商银行设立,承担了原来由

5、中国人民银行经办的城镇居民储蓄存款和城市工商信贷业务,中国人民银行成为了我国专门的中央银行。 1993年2002年的中国人民银行。1993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确立了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1995年3月18日,八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1998年,根据国务院关于机构改革的决定,中国人民银行的分支机构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撤销了原来的31家省级分行,跨省区设立了9家分行,对其他各级分支机构及其职能也作了调整。,我国中央银行制度的最新发展。为了进一步加强金融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2003年我国将中国人民银行对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

6、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能分离出来,并和中央金融工委的相关职能进行整合,于4月28日正式成立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人民银行不再承担上述监管职能。 为适应职能调整,12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银行法的修改决定。修改后的中国人民银行法,将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调整为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和提供金融服务三个方面。,第二节 中央银行体制比较,中央银行的所有制形式,属于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包括西方英、法、德、荷等发达国家的绝大多数中央银行。 属于半国家性质的中央银行。如日本银行、比利时的中央银行。 属于私人股份资本的中央银行。如意大利和美国等国家的银行。,中

7、央银行的组织机构,单一型 复合型 跨国型 准中央银行型,单一的中央银行制度,含义: 指国家单独建立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纯粹地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责。 分类: 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这种体制是在一个国家内只建立一家统一的中央银行,机构设置一般采取总分行制。目前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中央银行都实行这种体制,我国也是如此。 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这种体制是在一国国内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中央银行机构,中央级机构是最高权力或管理机构,但地方级机构也有一定的独立权利。属于这种类型的国家有美国、德国等。,复合中央银行制度,含义:指一个国家没有设专司中央银行职能的银行,而是由一家大银行集中中央银行职能和一般存款货币银

8、行经营职能于一身的银行体制 这种复合制度主要存在于过去的苏联和东欧等国。我国在1983年以前也一直实行这种银行制度。,跨国中央银行制度,是由参加某一货币联盟的所有成员国联合组成的中央银行制度。二战后,许多地域相邻的一些欠发达国家建立了货币联盟,并在联盟内成立参加国共同拥有的统一的中央银行。 欧洲中央银行(European Central Bank,ECB) :是根据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规定于1998年7月1日正式成立的。欧洲央行的职能是“维护货币的稳定”,管理主导利率、货币的储备和发行以及制定欧洲货币政策。欧洲中央银行是世界上第一个管理超国家货币的中央银行。它不接受欧盟领导机构的指令,

9、不受各国政府的监督。它是欧洲一体化进程逐步深入的产物。,准中央银行,指有些国家或地区只设置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或由政府授权某个或几个商业银行,行使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体制。 新加坡、中国香港属于这种体制。香港央行职能由金融管理局和汇丰、渣打、中行三家发钞行共同完成,中央银行的管理体制,双线多头银行管理体制。如美国、加拿大。 一线多头银行管理体制。如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 高度集中的单一银行管理体制。大多数国家都采取这一管理体制,包括英国、荷兰、爱尔兰等。,第三节 中央银行 的性质与职能,中央银行的性质,是具有银行特征的国家机关,但不同与普通国家机关。 不以营利为目的,不经营普通银行业务 发行

10、货币,管理金融机构。 代表政府参与国际金融活动。 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 在制定和执行国家货币方针政策时,具有相对独立性,发行的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是全国信用货币唯一的发行和管理者。 银行的银行:集中法定存款准备金;最后贷款人;最后清算人。 政府的银行:代理国库;执行货币政策;对政府授信如对财政透支或买卖国债;管理黄金外汇储备;管理金融机构。,中央银行的职能,发行的银行,所谓发行的银行就是垄断银行券的发行权,成为全国惟一的现钞发行机构。 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现钞都由中央银行发行。硬辅币的铸造、发行,一般也多由中央银行经管。,发行的银行,发行库 (人民银行),业务库 (商业银行),市场 人民

11、币存量,入库,出库,现金 投放,图5-1 我国货币的发行程序,现金 归行,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一般不同工商企业和个人发生往来,只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直接发生业务关系,并对其进行指导、管理和监督。这一职能表现为: 集中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 最终贷款人; 组织商业银行间的清算业务。,政府的银行,指中央银行代表国家贯彻执行财政金融政策,代理国库收支以及为国家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包括: 代理国库; 代理国家债券的发行; 对国家财政给予信贷支持; 管理外汇和黄金储备; 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活动; 制定并监督执行有关金融管理法规。,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所谓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就是

12、指在货币政策的决策和运作方面,中央银行由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自主程度。 独立性问题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上。一是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独立性;二是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总是相对的。,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根据独立性程度大小,有以下三种模式: 独立性较大模式。如德国、美国等。 独立性稍次模式。如英格兰、日本等国中央银行。 独立性较小模式。如意大利银行。,支持独立性观点:央行受制于政府,很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实证数据显示央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存在负相关关系;财政赤字导致政府债务货币化,增加基础货币的数量;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是技术性工作,非政治家所能为。 反对独立性观点:金融体系是经济总体的一部分

13、,政府无法控制央行,也就无法控制决定经济运行的一个最重要因素;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配合才能发挥作用;央行本身不见得总是为长远利益服务,自身也存在官僚行为。,第四节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中央银行资产项目的增加,是导致准备金增加的基本因素。包括: 购买政府证券。 贷款和贴现 黄金和特别提款权 中央银行的其他资产,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中央银行负债项目的任何增加,都将导致银行准备金的减少。包括: 储备货币 财政存款 外国在中央银行存款 中央银行其他负债增加,财政赤字与基础货币,政府财政赤字是一种间接影响基础货币量的因素。税收融资与向公众发行债务融资对基础货币没

14、有影响,但如果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从公众那里购买这批债券,将导致基础货币的等额增加,这也被称为债务的货币化。 总之,政府预算赤字和基础货币的扩张并无必然联系,关键是政府弥补赤字的方式。不过政府债券的发行可能会导致债券市场价格下降,利率上升。中央银行要防止利率上升,可能会购入债券以抬高债券价格,压低利率,这会带来基础货币的增加。,第五节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概念,1.货币政策通常指的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给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所采取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2.货币政策包括: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4)预期达到的政策效果。,货币政策的形成,2

15、0世纪30年代,奉行的“自由放任”原则,维持货币币值稳定及物价稳定是当时货币政策的目标。 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使充分就业成为西方世界的主要目标。 战后50年代起,为恢复经济,各国把经济增长作为其主要目标。 在长期的凯恩斯宏观经济政策后,各国的通货膨胀及国际收支日益恶化,货币政策目标相继发展为现在的四个。,货币政策目标,1、经济增长:指一国人力和物质资源的增长,也即GNP或GDP的增加。 区别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指国民收入的增长,表示国民财富的实际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的实际提高;而经济增长是统计数值的增加,有泡沫因素在内,如盲目扩大基本建设、重复投资、房地产和证券市场过热等都可能使GNP

16、虚增。,2、充分就业:一般指适龄、有工作能力、自愿就业的人通过工作取得合理的收入。 各国就业标准的规定不一样。如美国规定周工作时数不低于20个小时才能叫就业,我国则按最低收入为标准。 主要用失业率来衡量就业状况。一般认为失业率在3%5%左右比较合适。 失业的原因很多,凯恩斯归为三类:摩擦性失业、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政府和经济学家要对付的主要是非自愿失业。,3、物价稳定:指物价平均水平(总水平)在一定时期内(至少一年)不显著变动。 物价总水平不包括物价结构变动,如政策性调价、季节性调价、垄断价格变动等都不考虑在内;期限要足够长,要能把季节性的周期性的因素影响减到最小。 物价稳定并非物价的绝对不变,否则起不到经济调节杠杆的作用,一般通货膨胀率在5%左右比较合适。 为从根本上消除物价波动因素,现在更多地表述为币值稳定。,4、国际收支平衡:一个国家对外货币收入和支出相均衡的状态。 均衡是动态的、相对的、长期性的和结构性的。 不同国家根据国情可以确定不同的均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