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文化”建设方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082956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君子文化”建设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君子文化”建设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君子文化”建设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君子文化”建设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君子文化”建设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君子文化”建设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君子文化”建设方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育“君子”校园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圳市富源学校“君子文化”建设方案一、指导思想古代君子,专指知书达理、仁义善良、勇于担当、表里如一的人。君子形象所代表的仁爱、正义、礼貌、睿智、诚信、温和、宽恕、恭敬、节俭、谦逊、忠心、孝悌、廉洁、羞耻、勇敢等传统美德,薪火相传,滋养着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君子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文明道德精髓的集中体现,也是几千年来推动中华文明的正能量和主旋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培育学生高尚的家国情怀、积极的文化担当,凝聚成入世有为、自强不息、厚德载

2、物、文质彬彬的君子品格,是富源学校的重要责任。当今世界,君子已成为现代竞争中立身处世的道德标杆,君子文化已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富源学校决心培育君子校园文化,为国家培育一代又一代具有“君子”品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工作目标1、育人目标:深圳市富源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领袖气质、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中国人。要做领袖,先做君子;也就是具有领袖气质的现代君子。这样的领袖要具有“浩然正气,君子风范”即要:志存高远、知书达礼、多才多艺、忠恕守信、重义轻利、勇而无畏、正大光明、和而不同。“浩然正气”体现“领袖”的气质,“君子风范”体现“君子”之涵养,两者兼容并蓄,体现了富源学校培养“

3、现代少年君子”的目标。2、文化目标:以“君子文化”为引领,通过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师生涵养正气,砥砺勇气,常怀和气,做到言有规、行有范,在全校逐步形成崇尚君子品格、争做正人君子的良好风尚,打造和美尚雅校园,构筑有助于提升师生人格修养的成长环境。三、概念解读(一)古代君子阐释1、君子释义:对“君子”一词的具体说明,始于孔子。“士”、“仁者”、“贤者”、“大人”、“成人”、“圣人”等,都与“君子”相关。“君子”是孔子的理想化的人格。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2、君子素养: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1)仁(仁爱):对待他人宽厚、慈爱,富有同情和怜悯之心。(2)义(正义):个

4、人思想言论是正当的,行为举动是合理的、应有的。(3)礼(礼仪):个人言行符合社会规范;对待他人尊重、友好;交往中能够律己敬人。(4)智(明智):明辨是非,知道自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并且切实做到为其所当为、行其所当行。(5)信(诚信):做人做事诚实稳重,忠诚守信;一诺千金,取信于人。(6)温(温和):温柔敦厚,温文尔雅,待人厚道、和悦;能够善待人生的一切利害得失。(7)良(贤良):待人处事贤惠大度、平和善良,能够宽恕和原谅别人。(8)恭(恭敬):待人接物端庄诚恳,表里一致,彬彬有礼;做事一心一意,认真不苟。(9)俭(节俭):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勤俭、节省,惜财物、不浪费;在与别人的交往中自觉约

5、束自己的行为举止,做到节制、有度。(10)让(谦让):讲团结,讲大局,克己为人,宽怀让人;处处能为他人着想,从全局出发,主动避让。(11)忠(忠心):尽心竭力、勤奋忘我地为民众谋利益;对公家或国家能够竭诚尽力,以维护其利益;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和工作全心全意,尽职尽责。(12)孝(孝悌):孝顺父母,敬爱兄长;不违背父母、兄长以及先人的良心意愿。(13)廉(廉洁):品行端正,保持自身清白正直;公道办事,公平推行政令;遵守法纪;公正执法。(14)耻(羞耻):有自知之明,知道羞耻并勇于改过。(15)勇(勇敢):负责任,勇担当;不屈服于权势,不顾自己的利益;见义勇为,舍生取义。3、君子精神:天行健,君子以

6、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应该像高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奋发图强,永不停息;君子应该像大地一样,气势厚实和顺,增厚美德,容载万物。4、有关君子论述:(1)君子三立:立德、立功、立言立德:行端品正,诚信做人。立功:不耽于形,不逐于力,不恃于技;严谨做事,立功而不居功。立言:尽其所能,延续功德,传承文明。(2)君子三道: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仁者不忧虑,是因为仁者乐天知命,内省不疚,所以才能无忧无虑;智慧者不迷惑,是因为智慧者明于事理,洞达因果,所以才能够不迷惑;勇毅者不畏惧,是因为勇毅者折冲御侮,一往直前,所以才能够不畏不惧。(3)君子三患:弗得闻;弗得学;弗能行

7、。弗得闻:自己没有听说过的知识或道理,担心不能听到。弗得学:已经听说了,担心不能学到手。弗能行:已经学会了,担心不能实践。(4)君子四不:不妄动;不徒语;不苛求;不虚行。不妄动:谨言慎行,凡事讲求合乎礼仪,不随便;每当有所行动,必定有其用意。不徒语:非礼勿言,守口如瓶;不说空话,不讲不实际的话;在该说话的时候也必定会说。不苛求:不贪取妄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以苟且心态妄想获利,更不会落井下石而谋求私人利益。不虚行:一言一行,都不会随便,凡事都会经过再三考虑。(5)君子五耻:耻于无言;耻于无行;耻于无果;耻于无信;耻于无度。耻于无言:担任一定的职位,却不能发表应有的意见,感到可耻。耻于无行:发表

8、了意见却不去实行,感到可耻。耻于无果:实行过程中半途而废,感到可耻。耻于无信:土地有余而劳动力不足,感到可耻。耻于无度:老百姓平均分东西,每人得一份,而自己却多拿一份,感到可耻。(6)君子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视思明:看,考虑是否看得清楚。听思聪:听,考虑是否听得明白。色思温:脸色,考虑是否温和慈善。貌思恭:态度,考虑是否庄重恭敬。言思忠:说话,考虑是否忠诚老实。事思敬:做事,考虑是否认真谨慎。疑思问:有疑难,考虑应该询问、请教别人。忿思难:发火发怒,考虑是否会产生后患。见得思义:见到财利,考虑是否合于仁义。(7)君子其他论述:君子之交

9、淡如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博学。君子成人之美。君子以行仁行义为己任。君子动口不动手。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君子立于礼而成于乐。(二)现代君子1、志存高远:君子当应超凡脱俗,理应具有超凡之志。当代学校培养的人才首先应该有鲜明的新时代的荣辱观,“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做到胸怀大志,心忧天下。2、知书达礼:包括文化知识、行为操练、为人处世的忠心和信义的修养。学生刻苦求知、博览群书,既是实现个人宏图大志的途径,又是培养君子人格的前提。我们应当营造一种“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的氛

10、围,传播知识与文明。3、多才多艺:君子“六艺”:礼(礼节)、乐(乐器、舞蹈)、射(射箭)、御(驾驶马车)、书(书法绘画艺术)、数(算数)。一个人应该具有人文素养、艺术素养、科学素养,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有本事、有能力做好事情。4、忠恕守信:君子为人之道,集中表现为“忠恕”二字。“忠”是对国家、社会、父母、朋友的任何一事无不尽力而为的诚心。“恕”是“忠”的延伸和扩展。学校的教育活动应当遵循“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道德标杆。5、重义轻利:义利关系是涉及为人处世方式的重要人格问题。义与利相对,利是指对个人有利的事,义就是指对众人有利的事。君子处世,无所必从,无所必违,只是依义而行。教

11、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应该倡导“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的君子作风,形成重义轻利、先义后利、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6、勇而无畏:勇是指见义而为的勇气。见义勇为,是君子的基本素质,见义不为,见利忘义,非君子应有的道德素质。义是需要学习才能了解的,因此好勇必须好学。要倡导“以好逸恶劳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的精神,使学生勇于参与社会竞争,追求自强与进取。7、正大光明:君子本身就应是人群中的楷模,君子应当自尊自重,言行如一,俭以养德,光明磊落。“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更是守法立人,立德养性之根本。8、和而不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也就是说

12、,作为君子,要善于与他人和谐相处,善于调和矛盾冲突,但自己要有不同于他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顺风倒,随大流。而小人呢,由于缺乏主张,容易受别人影响,到了有利害冲突时,相处就不会融洽,自然就会“同而不和”了。(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 - 国家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 社会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 公民层面四、原则要求1、全员参与师生共建原则“君子文化”建设构想的提出,是我校实施内涵式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四五”发展规划的重要举措之一,需要学校各部门和全体教职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树立“全员参与,责无旁贷”的主人翁意识,积极配合并大力支持。将“君子文化”建设

13、融入到学校工作的每个领域和各个环节,充分依靠和发挥全校师生的集体智慧,形成群策群力、师生共建的团结一致的局面,顺利、高效地开展“君子文化”建设活动。2、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原则无规矩不成方圆,实施“君子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雅善的行为习惯,奠定终身受益的发展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校文化建设品位,因此必须坚持低起点、高标准、严要求,防止和杜绝活动中的好高骛远、华而不实和一切随意性,确保“君子文化”建设的实效性和严肃性。3、知情意行相互统一原则开展“君子文化”建设,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君子风范”,需要循序渐进、知行合一,而不能本末倒置或舍本逐末。既

14、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君子文化”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意志,更要通过对学生言行的规范、引导和限制等,将君子行为规范转化为学生的雅善行为或合格表现,并通过积极的引导和干预,逐渐形成和美尚雅的校园文化。4、目标引领管导结合原则“君子文化”建设,不能仅凭一招一式、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目标,关键是要以人为本、持之以恒,依靠有效机制和科学管理,充分调动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掘和彰显“君子文化”的感化效果。以“君子文化”建设目标为导向,既要有规章制度的刚性约束,又要有主题活动的激励引导,做到多管齐下管导结合,刚柔并济各得其所,确保“君子文化”建设效果最大化。5、言传身教以身示范原则“君子文化”建设

15、的参与主体和直接受益者具有双重性,即师生既是“君子文化”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同时又都是最大的直接受益者。教师在活动中的角色作用举足轻重,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在开展“君子文化”建设过程中,教师既要运用良好的教育方法对学生实施科学的教育和管理,更要遵循“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的教育原则,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和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带头遵守和践行君子行为规范,以严谨、规范、高雅的生活态度和工作作风为学生做示范和表率。6、三位一体家校共育原则“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性”,学生的君子行为规范的培养和形成,不能仅靠在校时间和学校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对学生实施教育和影响。要充分利用家校联动、家校共育机制,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与配合,依靠家庭教育的特殊性和优越性,开辟“君子文化”建设第二课堂;要充分利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互补性,为“君子文化”建设创造更加开放、完善和高效的生态环境,提高活动效果和质量。7、深化要求不断创新原则我校“君子文化”建设是一项新的课题,尚无现成的模式和经验,许多设想与未知有待实践检验和探索发现。在开展“君子文化”建设过程中,不能满足现有状态停滞不前,要不断地加强研究和探索,通过优化创新,逐步丰富和提升建设内涵,深化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