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自然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二自然界的水循环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7080955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自然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二自然界的水循环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自然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二自然界的水循环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自然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二自然界的水循环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自然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二自然界的水循环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自然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二自然界的水循环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自然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二自然界的水循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自然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二自然界的水循环(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跟踪检测(十二)自然界的水循环课时跟踪检测(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下图为水循环和岩石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水循环与岩石循环有直接联系的环节是()A蒸发B降水C下渗 D径流2关于两种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种循环动力来源相同B水循环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C岩石循环以内力作用为主D水循环活跃的地区岩石循环也活跃解析:1.D2.C第1题,径流对岩石具有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属岩石循环的外力作用环节。第2题,水循环的动力来自于太阳辐射,以外力作用为主;岩石循环的动力来自于地球内部,以内力作用为主;沿海地区水循环活跃,板块交界处岩石循环较为活跃。

2、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34题。3图中、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A下渗、地表径流、蒸发、地下径流B蒸发、地下径流、下渗、地表径流C地表径流、蒸发、下渗、地下径流D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4下图表示降水后各因素对环节的影响,其中正确的是()解析:3.D4.C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表示由海洋水转化为大气水说明其代表蒸发,表示由地表水进入海洋说明其代表地表径流,表示地表水转换为地下水说明其代表下渗,表示地下水进入海洋,说明其代表地下径流。第4题,表示地表径流,其随降水强度的增加而增多,随下渗的增多而减少,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而减少,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多。有专家提出水循环可分为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两大类

3、,如图为某城市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图中分别表示()A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发、人工降水B地下径流、地表径流、管道输水、跨流域调水C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蒸发、人工降水D跨流域调水、地表径流、管道输水、人工降水6关于人类对城市水循环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以增加B大量开采地下水,可以增加C污水回收利用,可以增加D城市绿地建设,可以减少解析:5.D6.A第5题,结合水循环的自然循环过程和社会循环过程,并结合各个环节所连水体特点即可判断出来。第6题,为下渗,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增加下渗量。为蒸发,大量开采地下水会减少蒸发。为地表径流,污水回收利用后排放量会

4、减小,地表径流减少。为水汽输送,城市绿地建设使植被蒸腾作用增强,水汽输送量增大。读某河流水文站平均流量过程线补给类型分割图,完成78题。7若该河流位于我国,最可能是()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C东南地区 D华北地区8补给类型a、b、c、d分别是()A季节性积雪融水、浅层地下水、雨水、冰川融水B浅层地下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冰川融水、雨水C冰川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浅层地下水D雨水、冰川融水、浅层地下水、季节性积雪融水解析:7.B8.D第7题,根据图示可知某河流水文站79月径流量最大,为夏汛,其他时间径流量小。应是我国西北地区。故选B。东北地区河流为春汛、夏汛两次,东南地区和华北地区都为夏汛,

5、但东南地区汛期长。第8题,根据不同补给类型的特征结合西北地区的地理气候特征可知补给类型a、b、c、d分别是雨水、冰川融水、浅层地下水、季节性积雪融水。故选D。水位是指河流某处的水面海拔,一年中等于或大于某一水位出现的天数之和称为历时。读某观测站绘制的某河流水位过程线与历时曲线图,回答911题。9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为()A大气降水 B季节性积雪融水C高山冰雪融水 D地下水10该观测站最可能位于()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C东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11在该观测站上游修建一水库后,历时曲线上的M、N点将()A同时右移 BM左移,N右移C同时左移 DM右移,N左移解析:9.A10.D11.B第9题,

6、根据水位变化可知该河汛期出现在夏秋季节,且流量较大,可推测其主要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第10题,由该河7、8月份水位偏低,可知该观测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第11题,水库对径流具有调节作用,增加枯水期的流量,减少洪水期的流量 ,因而M点将左移,N点将右移。二、非选择题(共56分)12(2018成都模拟)读某地地形地质剖面水循环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36分)(1)D处建一海水淡化工厂,从水循环角度,其类似于哪种水循环过程?图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怎样?目前,人类活动施加影响最多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什么?其主要的具体措施是什么?(12分)(2)在哪些自然条件下,环节输水量会很

7、大? (12分)(3)图中,如D地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对当地环境产生哪些可能的影响? (12分)解析:第(1)题,读图,D处建一海水淡化工厂,从水循环角度,其类似于海陆间大循环。图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在西部平原地区是双向互补,东部山区是地表水终年补给地下水,是单向补给。目前,人类活动施加影响最多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地表径流。主要的具体措施是跨地区调水、修建水库。第(2)题,读图,环节是下渗,输水量会很大的条件包括降水多,降水历时长、强度小。地面坡度小,岩石透水性强,土质疏松。植被覆盖好,涵养水源能力强等。第(3)题,如D地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短缺,甚至枯竭。水位

8、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导致地面沉降、甚至塌陷。海水入侵,污染地下水,导致水质变坏。答案:(1)海陆间大循环。西部平原地区双向互补,东部山区地表水终年补给地下水(单向)。地表径流。跨地区调水、修建水库。(2)降水多,降水历时长、强度小;地面坡度小,岩石透水性强,土质疏松;植被覆盖好。(3)地下水短缺,甚至枯竭;形成地下水漏斗区(水位下降),导致地面沉降、甚至塌陷;海水入侵,污染地下水(水质变坏)。13(2018黄石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岱海(如图)是内蒙古境内的内陆湖泊,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和蒸发量分别为400 mm和1 200 mm,有22条河流汇入。流域内为内蒙古人口密集、农牧渔业发达地区。近30年来,岱海面积不断减小,富营养化不断加剧。(1)说出图示区域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8分) (2)根据水循环原理分析岱海面积减小的原因。(12分) 解析:第(1)题,根据河流的流向和水系形态来判读地势。第(2)题,主要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及入湖河流减少角度分析。答案:(1)特点:中间低,四周高。理由:河流由四周汇入岱海。 (2)岱海为内流湖,水量收入为降水和径流,支出为蒸发,流域内多年平均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由于在河流上游建水库、引水灌溉和居民用水增加,使得入湖水量减少;从而导致面积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