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和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单元综合测试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7078425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和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单元综合测试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和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单元综合测试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和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单元综合测试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和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单元综合测试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和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单元综合测试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和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单元综合测试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和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单元综合测试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和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单元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1 (时间:45分钟,总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与世界经济的发展休戚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欧元的问世反映了欧盟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助于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C世界银行的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D美元“等同黄金”标志其在金融领域霸主地位的确立解析:本题为逆向型选择题,世界银行的建立反映的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不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答案:C2(2016商丘市高三模拟)1932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

2、西兰、纽芬兰、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在渥太华召开帝国经济会议,签订了11个双边协定,制定了帝国特惠制。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特惠制实施的直接目的是()A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扩大进出口数额C克服经济发展困难 D推行贸易自由化解析:材料的时间是1932年,材料的主体是英联邦国家,他们团结合作,直接目的是克服1929年以来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故C项正确。答案:C3(2016长春市高三监测)1933年5月27日,美国通过了证券法。该法仿照英国公司法,授权联邦贸易委员会监督新证券的发行,要求每次发行新证券时必须附有有关财务信息的说明

3、书,并规定公司的董事们在提供假信息时负民事和刑事上的责任。其主要作用是 ()A约束金融大亨的权力 B保证金融交易的秩序C抑制证券投机的行为 D保护中小企业的利益解析:美国1933年的证券法诞生于大萧条的时代背景中,在1929年的股灾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国会就考虑对金融市场进行合理的监管,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根据“美国通过了证券法授权联邦贸易委员会监督新证券的发行,要求每次发行新证券时必须附有有关财务信息的说明书,并规定公司的董事们在提供假信息时负民事和刑事上的责任”可知证券法的通过是要保证金融交易秩序。答案:B4郑林庄在美国往那(哪)里去(1934年1月)中提到:美国的病根在于,

4、高筑关税壁垒,“就等于把自己的绳索勒得愈紧”。但罗氏“舍本而求末”,对国际协调无根本诚意,“而国内枝末小节则不惜下九牛二虎之力”,“左冲右突,到处碰壁,真是张天师捉鬼,反着了鬼迷”。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大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供需矛盾尖锐B罗斯福新政措施侧重点存在偏差C只有国际合作才能缓解经济危机的破坏D罗斯福新政导致各国爆发贸易战解析:大危机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故A项错误;据材料“罗氏舍本而求末”、“左冲右突,到处碰壁”可知罗斯福新政侧重点存在偏差,故B项正确;不是“只有国际合作才能缓解”,以偏概全,故C项错误;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并非是“罗斯福

5、新政导致”,罗氏最多是加剧,故D项错误。答案:B5“政府支出和人们对国家机构的健全重新有了信心,推动了缓慢的和部分的复原。到了1939年,国民收入比萧条深重时期增加了一倍,但仍然少于1929年6月。来自商业社会本身的抵制,在没能获得全面复原方面,可能起到了一定作用。”材料表明新政 ()A无法迅速彻底恢复美国经济 B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 C严重阻碍了美国的社会再生产D使美国避免了走上法西斯道路解析:材料强调,罗斯福新政缓和了经济危机的破坏,但国民收入仍然增加有限,其局限性使得美国经济无法迅速彻底恢复,故A项正确。答案:A6英国经济学人杂志预测:“21世纪的欧洲,不会被炮火摧毁,但可能会被一张张福

6、利支票压得喘不过气,这已经成为一场国家战争纳税人不惜用示威、骚乱的方式逼迫政府,要为他们的人生负责。”这表明()A欧洲国家的示威、骚乱有可能演变为战争B欧洲国家的福利政策已经不能缓和社会矛盾C欧洲国家的财政与政治面临严重的危机 D欧洲国家福利政策的弊端不断涌现 解析:由材料信息“被一张张福利支票压得喘不过气”可知,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福利国家”政策引起的,“示威、骚乱”说明该政策已引发很多社会问题,故D项正确;A项夸大了“福利国家”政策的危害,错误;B项抹杀了“福利国家”政策的积极作用,错误;“福利国家”政策加重了财政负担,但未必会导致严重的政治危机,C项错误。 答案:D71946年,美国国会

7、颁布的就业法案中写道,“国会特此宣告:联邦政府的持续的政策和责任,在于运用一切与其需要和职责相一致的手段来促进最大量的就业、生产和购买力。”这一法案()A保障了政府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职能B说明二战后美国存在着严重的失业问题C反映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开始得到法律保护D是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确立的标志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美国国会通过立法的形式,保障政府在促进生产发展、扩大就业和保持物价稳定等方面的作用,所以A项正确。材料中只是提到“促进最大量的就业”并不能说明美国存在着严重的失业问题,B项不正确。罗斯福新政时期,国家干预经济就已得到法律的支持,故C项错误。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确立是在罗斯福新

8、政时期,故D项错误。答案:A8当代西方工人阶级的成分趋向多元化、复杂化,“蓝领”工人进一步减少,出现了“白领”“灰领”“金领”“敞领”“粉领”等称谓,代表工人阶级的不同分层。这一变化说明()A科技革命影响社会结构的调整B西方社会发生了根本变化C国家干预导致阶级成分多元化D社会流动呈现出增强趋势解析:材料中“蓝领”“白领”“灰领”“金领”“敞领”“粉领”化说明随着科技革命不断发展,工人阶级分工不断变化,故A项正确;工人阶级分工变化,并不能说明西方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故B项错误;国家干预政策不是材料中工人阶级分工变化的主要因素,故C项错误;社会流动不是材料中反映的信息,故D项错误。答案:A9(

9、2016吉林市高三质量检测)19131928年苏联农业生产对比表年份191319221928谷物播种面积(百万公顷)10272101谷物收获量865673马(百万头)362434牛(百万头)614666对表格中数据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1928年谷物收获量低于1913年收获量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需求C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D集体农庄的建立发挥了社会主义优越性解析:A项是对图表内容的直接表述,而没有体现出变化的原因,故A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实行余粮收集制,没有涉及分配土地的内容,故B项错误;19211928年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取

10、代余粮收集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故C项正确;苏联全盘推行集体农庄是在20世纪30年代,与图表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101957年5月10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发布法令,将25个中央部和113个加盟共和国部撤销,中央仅保留航空、无线电、造船、化学、重型机械、交通运输建筑等部;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各区设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各地的企业,此举的影响在于 ()A使苏联逐渐走上市场经济道路B为后来苏联的解体埋下伏笔C激发了地方工业建设的积极性D大大削弱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解析:据材料“将25个中央部和113个加盟共和国部撤销”和“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各区设国民经济委

11、员会,管理各地的企业”可知激发了地方工业建设的积极性。答案:C11(2016福建省莆田市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查)宣传画是“看得见”的历史。图1和图2分别宣传20世纪前期苏联、美国的某项措施,两者都()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B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C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解析:图1反映的是苏联进行工业化建设,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是斯大林模式的体现,图2是罗斯福新政中“以工代赈”,反映的是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故二者的共同之处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A项正确;苏取工业化建设中牺牲了农民的利益,没有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B项错误;斯大林模式时期,苏

12、联没有建立起工业化,而美国在罗斯福新政前已经完成工业化,罗斯福新政是受经济危机影响而实行的,苏联当时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故两国没有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故C项错误;苏联实行斯大林模式排斥市场经济,故D项错误。答案:A12(2016德州市高三4月模拟考试)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农产品采购制。将原来280多项生产计划指标缩减为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畜产品的数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这些做法()A是回归到苏俄新经济政策 B提高了农庄的生产积极性C严重脱离了苏联社会现实D形成了合理的工农业比例解析:材料中的改革是在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做出的小修小补,与新经济政策利用国家资本

13、主义完全不同,故A项错误;农产品采购,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有利于调动农民和农庄的生产积极性,故B项正确;改革是在农业集体化出现严重弊端的情况下进行的,符合苏联社会现实,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形成了合理的工农业比例,故D项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6合肥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贸易委员会从1823年开始降低关税,1835年取消了向外国出口机器的禁令;1842年废除了尚存的英国制成品出口关税,并且降低了海关清单中至少750种商品的进口关税;到1860年,英国只对48种商品课征进口税。美国1913年的“安

14、德伍德塞门斯法令”把钢铁、羊毛、食糖(1916年)和某些农产品列入免税之列,并且大大降低了棉毛织品的税率。摘编自梅俊杰自由贸易的神话英美富强之道考辩材料二1930193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大危机”的措施1930年5月美国通过法案,将全部关税的总平均水平从33%提高到40%1931年英国制订紧急关税法,对棉纱和棉纺织品征收50%的重税1931年9月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实行英镑贬值1931年12月日本放弃金本位,日元汇率下降65%1932年德国推行新税法,对许多进口商品征收100%关税1933年4月美国宣布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50%据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等整理材料三英美两任霸权国家在其走向富

15、强的长期历程中,恰恰都是依靠了持久且严格的贸易保护而非自由贸易,才确立了产业优势地位。只有当自己的产业优势明显压倒竞争对手时,英美才转而实施自由贸易或者贸易自由化政策,以图使自身利益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进一步最大化。而一旦自己的优势地位受到威胁,它们便又退向保护主义,在“公平贸易”等冠冕堂皇的旗号下寻求贸易保护和产业庇护。英美之外其他大国崛起的历史也证明,走向富强的要害决不是自由贸易,而在于殖产兴业,从法国、德国、日本,到俄国、苏联、中国,历史真相无不如此。梅俊杰自由贸易的神话英美富强之道考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相似的历史条件及目的。(10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资本主义国家应对“大危机”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世界的影响。(10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对“自由贸易”有何认识?(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