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8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九说明性文本阅读作业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7077547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用2018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九说明性文本阅读作业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江专用2018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九说明性文本阅读作业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江专用2018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九说明性文本阅读作业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浙江专用2018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九说明性文本阅读作业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浙江专用2018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九说明性文本阅读作业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专用2018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九说明性文本阅读作业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2018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九说明性文本阅读作业新人教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复习九 说明性文本阅读说明性文本阅读(一)一、2017衡阳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可燃冰2017年6月2日,国土资源部在北京宣布:我国正在南海海域进行的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已连续产气22天,取得了持续产气时间长、气流稳定、环境安全等多项重大突破性成果。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连续采气时间最长的国家。什么是天然气水合物呢?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含有大量甲烷气体的水合物,大量存在于陆地上的冻土带和海底。在高压低温的条件下,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了冰雪般的固态,它外面看似冰,一点火却可以烧起来,所以俗称“可燃冰”。如果把甲烷从冰中释放出来,体积将是水的160多倍。海底可燃冰是天然气(甲烷类

2、)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低温与压力下结晶形成的。海底形成可燃冰有三个基本条件。首先,可燃冰在零度以上可以生成,在20 便要分解,而海底的温度一般都在2 4 ;其次,可燃冰在零度时,30个大气压以上就可以生成,而以海洋的深度,30个大气压很容易保证,并且压力越大,水合物就越不容易分解,就越稳定;最后,海底的有机物沉淀,其中富含的碳经过生物转化,可形成充足的甲烷气源。海底的地层是多孔介质,在温度、压力和气源三者具备的条件下,便会在介质的空隙中生成可燃冰的晶体。据科学家测算,1立方米的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可释放164立方米甲烷气体和0.8立方米的淡水。甲烷是人们可以用来燃烧发电的可燃气体,而且燃烧后

3、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可燃冰将成为21世纪极具潜力的洁净新能源。但是,甲烷气体是温室气体之一,一旦散失,会严重破坏环境。而且可燃冰的开采还可能会造成大陆架边缘动荡,引发海底塌方并导致灾难性的海啸。因此,可燃冰的开发利用还面临着种种难题。但我们相信,随着人类对可燃冰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些难题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得到解决。1海底可燃冰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3分)_2第段“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一句中“几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_3第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_4可燃冰开采利用不当将会造成哪些后果?(2分)_二、2017杭州启正中学模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熬

4、夜为何伤身庄荣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传统的作息习惯,但随着生活多元化,“夜猫子”一族却越来越多,熬夜成了不少人的生活常态。生命时报联合调查显示,超过八成的人有晚睡的习惯,近七成的人因此出现健康问题。熬夜为何伤身?人体内好像有一个钟表,人体随时间节律有时、日、周、月、年等不同的周期性节律。科学家很早就注意到了生物体具有“生理节律”的现象。20世纪初,德国内科医生弗里斯和奥地利心理学家斯瓦波达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发现病人的病症、情感以及行为的起伏中,存在着一个以23天为周期的体力盛衰和以28天为周期的情绪波动,揭开了其中的人体生命节律的奥秘。20世纪中叶,生物学家又根据生物体存在周期性循环节律活

5、动的事实,创造了“生物钟”一词。所有生命都受到生物钟的影响。日夜交替周期影响着你的唤醒水平、新陈代谢、心率、体温、激素水平等身体指标。各项生理活动大部分是在白天,通常是下午达到顶点,而在夜晚睡觉的时候降至谷底。夜晚是我们的身体进行自我修复的时间,各种生理指标都处于较低的水平,适宜安睡。因而,长期熬夜就倒了时差,破坏了人体生物钟,影响身体健康。如果环境突然发生剧烈的变化,会影响我们的生理节律。比如,长途旅行会让我们感觉疲劳、嗜睡。而坐飞机跨时区旅行则会让我们感受到时差的痛苦反应。当你的身体告诉你现在是凌晨5点,但是当地时间却是上午10点的工作时间,身体就很容易出现不适的反应,也就是我们说的时差。

6、其实,在正常的生活环境中,稳定的生物钟则具有各种作用。比如你每天都是早上六点起床,有一天你忘记了定闹钟,但是到了六点你还是会自动醒来。而且在一定的时间必须做某事,到了这个时间,你就自动会想起这件事来,这就是生物钟的作用。此外,生物钟还可有助于你在某一时间段维持某种工作或休息的状态,以及禁止你做某些事情等。因此,作息时间规律有助于长期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许多学者的研究指出,按照人的心理、智力和体力活动的生物节律,来安排一天、一周、一月、一年的作息制度,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成绩,减轻疲劳,预防疾病,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反之,假如突然不按体内的生物钟的节律安排作息,人就会在身体上感到疲劳,在精神上感

7、到不舒适。比如,人体的体温在24小时内并不完全一样,早上4时最低,18时最高,但相差在1以内。体温的异常升高或降低,以及长期失眠是身体出现某些疾病的征兆。生物钟的影响是把双刃剑。人们需要反省自身具有怎样的生物钟现象,顺应自己的生理节律,发挥生物钟的有力作用。1第段写生命时报联合调查的数据有什么作用?(3分)_2联系文章,分别用四个字概括“稳定的生物钟”具有的几个功能。(4分)_3指出下列说法的错误之处,并说明理由。(4分)(1)第段中加点的“好像”一词说明人体存在周期性节律还不确切,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_(2)第段画线句举了人体体温异常升高或降低,以及长期失眠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不按体内的生物钟的节律安排作息,对人的身体有不利影响”。_4请联系文中生物钟的利弊,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怎样合理安排生物钟,提高学习效率。(3分)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