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第八版)风湿热

上传人:liu****45 文档编号:87076430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7.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学(第八版)风湿热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儿科学(第八版)风湿热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儿科学(第八版)风湿热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儿科学(第八版)风湿热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儿科学(第八版)风湿热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科学(第八版)风湿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学(第八版)风湿热(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科学,2,风 湿 热 Rheumatic Fever,3,概述 病因及发病机理 病理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诊断及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及预后,4,概述 病因及发病机理 病理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诊断及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及预后,风湿热(rheumatic fever),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发生的全身结缔组织的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为常见的风湿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心脏炎、关节炎、舞蹈病、环形红斑及皮下小结,以心脏损害最为严重和多见,反复发作可导致永久性心脏瓣膜病变,5,6,发病情况:,全球性疾病 我国风湿热总发病率约22/10万 3岁以下少见,好发于615岁 无明显性别差异,大多冬春发病 临床

2、表现的变迁: 发病率下降 病情变轻,不典型 可主要表现为单纯性心肌炎,7,概述 病因及发病机理 病理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诊断及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及预后,8,病因:,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咽峡炎的并发症 约0.3%3%病例于14周后发生风湿热,取决于: 影响本病发生的因素: 链球菌在咽部存在的时间 致病菌株 患儿遗传学背景,发病机制:,链球菌感染诱导的异常免疫反应 分子模拟:链球菌抗原分子结构与机体器官抗原存在同源性 ,产生免疫交叉反应,9,10,荚膜:透明质酸酶,细胞壁:M蛋白、M相关蛋白,N-乙酰葡糖胺、鼠李糖,细胞膜:蛋白、脂质、糖,关节,心肌,心内膜,下丘脑/尾核,心肌,A组链球菌,1

3、0,自身免疫反应:,11,免疫复合物致病: 与链球菌抗原模拟的自身抗原与链球菌抗体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人体关节滑膜、心肌、心内膜,激活补体产生炎性病变 细胞免疫反应异常: T淋巴细胞对心肌的毒性作用 淋巴细胞增殖反应降低、自然杀伤细胞功能增强 扁桃体单核细胞对链球菌抗原的免疫反应异常,12,概述 病因及发病机理 病理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诊断及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及预后,13,病变过程分急性渗出期、增生期、硬化期,三期可交错存在,持续约46个月。,14,急性渗出期( 1个月左右) 部位:心脏、关节、皮肤 病理:组织水肿、变性或坏死,炎性细胞 浸润,纤维素及浆液渗出。,15,增生期(34个

4、月) 部位:心肌和心瓣膜,还可分布于肌肉 及结缔组织(皮下小结) 病理:风湿小体(Aschoff body),是风湿 热的病理诊断依据,表明风湿活动。,16,风湿小体模式图,纤维素样物质,多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17,硬化期 (23个月) 部位:二尖瓣主动脉瓣 三尖瓣 病理:纤维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以心脏瓣膜 损害最突出,在瓣膜的闭锁线上出现赘 生物,使瓣膜增厚。,18,瓣膜赘生物(箭头处),19,瓣膜赘生物(箭头处),20,概述 病因及发病机理 病理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诊断及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及预后,21,一般表现 心脏炎(40% 50%) 关节炎(50% 60%) 舞蹈病(3 %10%

5、) 皮肤症状(7%),22,一般表现,急性患者半数以上病前16周有咽峡炎、扁桃体炎或猩红热感染史。 风湿热多呈急性起病,亦可为隐匿性进程,发热 急性起病, 3840 ,2周后低热 隐匿起病低热或无热关节痛、贫血、鼻衄、腹痛,23,心脏炎:40%50% 心肌、心内膜、心包均可受累。 首次风湿热发作时,一般于起病12周内出现心脏炎症状,需严密观察。,心脏炎/全心炎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包炎,心肌炎 轻重不一,24,心动过速,第一心音减弱; 心脏扩大,心尖搏动弥散,闻及奔马律; 心尖部可听到/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或主动脉瓣区舒张中期杂音; ECG:P-R间期延长,ST-T改变;,心内膜炎,25,二尖瓣区出现

6、/级以上全收缩期杂音; 心尖区有柔和、短促的舒张中期杂音; 主动脉瓣区舒张期叹气样杂音; 反复发作后造成永久性瓣膜损害。,26,心包炎,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及端坐呼吸; 心包摩擦音、心音遥远、心前区搏动消失; 心包填塞的表现:颈静脉怒张、肝脏肿大; 一旦有心包炎表现,提示有严重心脏损害,易发生心力衰竭;,27,特点:为多发性、游走性大关节炎 典型表现:有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不典型的仅表现关节痛; 发病很少超过1个月 不留畸形,关节炎 50%60%,28,812岁的女孩多见; 不自主、突发、无目的的快速运动,在兴 奋和注意力集中时加剧,睡眠时消失,可 累及全身肌肉,以面部和上肢肌肉为主;

7、链感后16月发生,也可为首发症状; 自限性,病程平均三个月。,舞蹈病:3%10%,29,环形红斑: 少见;环形或半环形边界清楚的淡色红斑,时隐时现,可持续数周。 皮下小结: 5%,常伴心脏炎;发于大关节伸面及枕、额、脊突处;直径0.11cm, 质硬不痛,24周消失。 其它皮疹: 荨麻疹、结节性红斑、多形红斑。,皮肤症状,30,风湿性肺炎、胸膜炎、肾炎、脑炎等,其它表现,31,概述 病因及发病机理 病理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诊断及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及预后,32,辅助检查:无特异性 可提供有无链球菌感染、风湿活动 及心脏损害的依据:,33,链球菌感染证据,咽拭子培养,ASO 抗脱氧核糖核酸酶(a

8、nti-DNase B) 抗链球菌激酶(ASK) 抗透明质酸酶(AH),34,风湿热活动指标,血沉增快 C-反应蛋白和粘蛋白增高 白细胞计数增高,35,心脏损害依据 X线检查 : 严重的出现心胸比例增大 心电图: 常见P-R间期延长和I-AVB,可出 现ST-T改变及低电压,心律失常 超声心动图: 可显示有无瓣膜增厚、水肿、 狭窄和关闭不全,心脏大及心包积液,36,胸片 心胸比例增大,37,心电图 P-R间期延长,38,超声心动图 瓣膜赘生物(箭头处),39,概述 病因及发病机理 病理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诊断及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及预后,40,诊断内容 是否风湿热?(Jones标准) 何种类

9、型?(心脏炎、关节炎、舞蹈病、 皮下小结、环形红斑) 初发或复发 有无心脏瓣膜病(部位,心脏是否扩大, 是否风湿热活动 有无心功能不全,41,1992年修订的Jones诊断标准, 2项主要表现,或1项主要指标伴2项次要表现者,可诊断为风湿热。 主要表现为关节炎者,关节痛不再作为次要表现。 主要表现为心脏炎者,P-R间期延长不再作为次要表现。,42,2002-2003年WHO标准对风湿热作出了 分类诊断,作如下改变: 对伴有风湿性心脏病的复发性风湿热的诊断明显放宽,只需具有2项次要表现及前驱链球菌感染证据即可确立诊断; 对隐匿发病的风湿性心脏炎和舞蹈病也放宽,不需要有其他主要表现,即使前驱链球菌

10、感染证据缺如也可作出诊断; 对多关节炎、多关节痛或单关节炎可能发展为风湿热给予重视,以避免误诊及漏诊。,43,是否有风湿热活动(以下之一均提示风湿热活动),发热、乏力、苍白、脉搏增快 伴关节症状 新发现的杂音 心脏进行性增大 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 ASO持续升高或CRP阳性,44,鉴别诊断 幼年型特发性性关节炎,3岁以下多见; 常侵犯指趾小关节,无游走性; 可遗留关节畸形; X线检查:显示关节面破坏。,45,急性白血病,发热,伴骨关节疼痛 明显贫血 出血倾向 肝、脾及淋巴结肿大 周围血可见幼稚白细胞 骨髓检查可鉴别,46,病毒性心肌炎,较少发生心内膜炎 杂音不明显 心律失常(如早搏等)较多出现

11、病毒感染的证据,47,概述 病因及发病机理 病理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诊断及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及预后,48,一般治疗和护理,休息: 无心脏炎患儿卧床休息2周 心脏炎无心衰患儿卧床休息4周 心脏炎伴心衰患儿卧床休息至心功能恢复后34周,49,清除链球菌感染,青霉素 im 或 iv 2周 青霉素过敏改用其它有效抗生素,50,抗风湿药物治疗 :水杨酸类药物,适用于无心脏炎者,常用阿司匹林 急性期 80100 mg/(kgd)(最大3g/d) 至体温正常、关节症状消失、实验室活 动指标正常,可逐渐减量,疗程48周,51,抗风湿药物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风湿热心脏型的首选 强的松 2mg/(kgd)(

12、60mg/d), 24周减量 早期、足量,疗程812周 停药前用阿司匹林替代,防反跳 重症: 氢化可的松或甲基强的松,52,心力衰竭的治疗,强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慎用洋地黄类药物(快速制剂、不饱和、不维持) 血管活性药物、利尿剂,53,舞蹈病的治疗,无特效药物 心理支持,镇静剂,54,概述 病因及发病机理 病理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诊断及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及预后,55,初发的预防(一级预防),增强体质,预防呼吸道感染 居住环境通风,避免潮湿 急性咽炎、扁桃体炎在未明确病原菌之前及猩红热均应及时用抗生素治疗,56,复发的预防(二级预防),长效青霉素(120 万u im ,1次/34周) 无心脏损害者:5年(最好至25岁) 有心脏损害者:终身 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57,预后: 1/3的病例死于心脏炎或心脏瓣膜病 1/3的病例发展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1/3的病例痊愈,无后遗症,58,影响预后因素: 是否复发及复发的频率 是否进行长期正规青霉素预防 首次风湿热发作时是否有心脏受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儿科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