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自然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五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7072656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自然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五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自然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五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自然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五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自然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五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自然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五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自然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五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自然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五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跟踪检测(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单项选择题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12题。1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较气温低的原因是()A变小 B变小C变大 D变大2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A变大,变大 B变大,变小 C变大,变大 D变大,变小解析:1.A2.D第1题,根据大气受热过程,结合图示可知,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表示地面辐射,表示大气逆辐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吸收的地面辐射少;同时大气逆辐射弱。因此温度相对较低。选项中只有A叙述正确。第2题,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白天晴天多,被大气层削弱的太阳辐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

2、高,而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如图中甲、乙两地的纬度相同,读图回答34题。3a处气温比近地面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A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B太阳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Ca处大气的散射作用比近地面强Da处的太阳辐射比近地面弱 4b处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的主要原因是()到达b处的太阳辐射少b处的地面辐射弱b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b处大气的保温作用差ABCD解析:3.A4.B第3题,由于太阳辐射是大气的能量来源,而地面辐射才是大气的直接热源,故a处海拔高,得到的地面辐射就少,故气温比近地面的气温低,A正确、B错。大气的散射作用会使晴朗的天空出现蔚蓝色,早晚时呈红色,故与气温高低无关

3、,排除C。a主要吸收的是地面辐射,而地面主要吸收的是太阳辐射,故D错。第4题,b处位于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但吸收的地面辐射少,大气保温作用差,气温低,故正确,选B。(2018启东模拟)下图中甲表示夜晚,乙表示白天,读图完成56题。5导致图示现象发生的大气运动形式,最可能是()A城市热岛环流 B海陆风C季风环流 D山谷风6影响海上风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惯性离心力ABCD解析:5.B6.B第5题,由图中烟雾的飘动方向可判定白天时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夜间时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应是海陆风。第6题,风力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

4、变风速。如图表示500 hPa等压面空间高度分布图,图中数值表示等压面高度。据此回答78题。7与M点同高度的地点相比较,N点气压()A较高 B较低C相等 D不确定8图中P点的风向可能是()A东风 B南风C西风 D北风解析:7.B8.D第7题,由图可知,500 hPa等压面M处向上凸,N处向下凹,故与M点同高度的地点应在N点的上方,N点的气压低于该点。第8题,P点空气应由M地流向N地,因为是高空风,几乎不受摩擦力影响,其最终风向应平行于等压线,又因为是北半球,故风向向右偏,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即为北风。二、双项选择题如图所示,线a、b、c为等压线,箭头表示A地风向,线d、e为等温线,线f为等高

5、线。据此完成910题。9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河流的流向大致是自西北流向东南B湖泊水是该河流重要的补给水源C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D湖泊水补给河流水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c值的大小关系是abcBd、e值的大小关系是deC图示区域可能出现土壤次生盐渍化D若e为0 ,则图中河流出现凌汛现象解析:9.AC10.BC第9题,根据等高线的原理可知,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即图中的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最后注入湖泊B。根据A地风向可知,该区域为北半球。第10题,根据A地的风向可知,气压值cba;d的纬度较高,温度值小于e;A地的风向向右偏,即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图中的河流自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

6、度,不可能出现凌汛现象;湖泊为内流湖,可能位于较干旱的地区,如果灌溉不合理,土壤易出现次生盐渍化现象。(2018苏北四市期中改编)如图为北半球某地热力环流模式图。读图回答1112题。1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A甲地气温低于丁地 B丁地气温高于丙地C乙地气压高于丙地 D甲地气压低于乙地12图中P、P两点()A风向、风速相同 B大气受力状况相同C地转偏向力方向相同 D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相反解析:11.BC12.CD第11题,甲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热低压;乙处空气聚集形成高气压;丁处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形成冷高压;丙处空气流出形成低气压。乙和丙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以乙地气压高于丙地。第12题,

7、风是由高压吹向低压,P处风向向左,P处风向向右;P位于高空,不受摩擦力;P位于近地面,受摩擦力影响,所以两点风速不同。P、P两点的地转偏向力方向相同;P在近地面,P在高空,两点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相反。故答案选C、D。三、综合题13(2018洛阳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矿物能源的大量使用,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提高;开发利用新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下面甲、乙两图反映的是开发利用新能源的两种途径。(1)冬季晴天时,在未采用任何取暖设备的条件下,图甲所示“阳光居室”室内的最高温度可达22 。请分析“阳光居室”是如何达到这一保温效果的。 (2)开发利用

8、新能源,能够减缓全球变暖。请根据“温室效应”的原理,解释其原因。解析:第(1)题,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可知,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阳光居室”的玻璃到达室内地面,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而增温,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室内大气,地面长波辐射不能穿透玻璃而被反射回地面,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居室内,使室内温度升高,起到保温作用;同时,封闭的空间也隔绝了室内外热量的交换,减少了室内热量的散失,加强了保温效果。第(2)题,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主要通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等温室气体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同时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开发利用新能源,人类活动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

9、放,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那么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也会减少,气温升高减缓;大气逆辐射会变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使气温增高趋势减缓,所以开发利用新能源,能够减缓全球变暖。答案:(1)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阳光居室”的玻璃到达室内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室内大气,地面长波辐射不能穿透玻璃而被反射回地面,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居室内。同时,封闭的空间也隔绝了室内外热量的交换,加强了保温效果。(2)开发利用新能源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也会减少,大气逆辐射会变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使气温增高趋势减缓。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风能是炙手可热的绿

10、色能源,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可能正一点一点地“侵蚀”着这个能源“新星”。国家气候中心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慢也就是说,风变小了。 材料二某海岸附近的等压面示意图。(1)当发生材料二中图示情况时,应出现于右图中的_时段。(2)“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慢也就是说,风变小了”,若材料二图示为我国现在的等压面示意图,则图中a、b间等压面的弯曲程度应该比50年前_。(变大或变小)(3)试在材料二图中画出此时的热力环流方向。(4)下图为材料二图示地区的水平气压分布,图中箭头表示所处位置的最终风向。则下图所示地区位于_半球,在图中箭头处画出风所受的力,用f1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f2表示地转偏向力、f3表示摩擦力。解析:第(1)题,材料二所示海洋的气压较高,则温度较低,应为816时。第(2)题,近50年来风变小了,说明海陆间的气压差变小了,则图中a、b间等压面的弯曲程度也相应的会变小。第(3)题,近地面海洋气压高,温度低,为下沉气流,陆地气压低,温度高,为上升气流。第(4)题,图中风向向右偏,为北半球。三个力的方向为: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并与等压线垂直;地转偏向力与运动的方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偏;摩擦力与运动的方向相反。答案:(1)816时(2)变小(3)如图:(4)北如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