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24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讲义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7072591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版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24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讲义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苏专版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24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讲义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苏专版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24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讲义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苏专版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24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讲义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苏专版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24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讲义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专版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24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讲义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版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24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讲义新人教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4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考点展示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2012、2015、2016、2017选择);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2013、2016、2017选择,2013简析);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2015选择)。考点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形式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建筑: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文艺: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思想:中国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特点相对稳定性

2、: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有些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影响积极影响: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消极影响: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提醒传统文化两个特点的侧重点不同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的角度及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性。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文化区别于

3、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典例1(2017全国)近年来,大批中国游客到俄罗斯参观“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斯莫尔尼宫、列宁墓等,感受俄罗斯红色文化的魅力。同时,毛泽东故居等中国红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俄罗斯人的喜爱。中俄两国之间红色旅游发展得益于两国的红色文化()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各具鲜明特色规定着各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A B C D答案C解析两国的红色文化并不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推动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应是社会实践的发展,不选;两国红色文化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因而推动了两国之间红色旅游的发展,正确;两国红色文

4、化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各具鲜明特色,因而能吸引两国游客,推动红色旅游的发展,正确;两国红色文化本身并不能规定各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跟踪训练1源远流长的“礼”文化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积淀了许多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规范和准则。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这说明文化具有()A鲜明的民族性 B相对稳定性C时代的先进性 D强大的包容性答案B解析题意的关键句是:“礼”源远流长,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这体现了“礼”在世代相传中

5、保留了基本特征,又能够因时而变,这是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特征,A、C、D都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是B。考点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1)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2)做法:对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保持和发扬。对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典例2(2016江苏高考)传统文化对天理人伦所作出的具体规范,有些蕴藏在乡村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当中。村规民约、家风祖训作为当今社会的一种稀缺资源应当充分发掘利用,这是因为优秀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在文化传

6、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现代社会治理具有重要借鉴价值A B C D答案D解析认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这是历史唯心主义,错误,不选;说法错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是诚信建设,不是优秀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是D。跟踪训练2(2018南京学情考)某地端午节期间,身着汉服礼仪人员的端午古礼、除灾祈福的祭祀仪式,引发了游客的赞叹和参与互动。这说明()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要在活动中传承传统文化文化创新需遵循传统传统文化应纳入现代元素A B C D答案A解析题干没有涉及文化创新,没有体现将现代元素纳入传统文化之中,不选。考点3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发展原因传统文化中有

7、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同时也有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随着社会生产力、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内容也相应地发生变化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做法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承;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要加以改造或剔除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革除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提示文化继承与

8、发展的关系如图所示典例3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启示我们()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等,强调了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基础,A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要开发传统文化,B、C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不选。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的稳定性,D与题目没有关系。跟踪训练3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因表演技巧高

9、超而深受观众喜爱。在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我国现代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A B C D答案D解析我国历史悠久的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与其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密不可分,这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运用现代艺术手段的创新,符合题意,答案为D;材料未涉及大众传媒,不当选;错在“取代”。考点4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决定因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10、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更替,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自身传承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表现为改变了生产方式和文化内容;改变了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改变了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所有思想运动都促进)重要角色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基础因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推动着文化发展传播手段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促进了文化交流、传播与发展点拨闪记推动文化发展的因素典例4 (2017全国)党的十八大以来,

11、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世界一流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世界第一颗量子通讯卫星“墨子号”遨游太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世界领先,“蛟龙”号创造了作业类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新的世界纪录,超级计算机排名稳居世界第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在于()凸显了科学素养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强化文化的统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A BC D答案C解析文化素养的核心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不是科学素养,错误;科技创新有利于发展本民族文化,也有利于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而不是强化文化的统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错误。说法正确,符合题意。跟踪训练4(20

12、15江苏高考)相声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近些年来的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今年期间,有代表提议在高等院校设立曲艺学科专业以推广文化传统教育。这是因为()A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B教育具有文化传承的特定功能C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D传统文化发展要满足人们的需求答案B解析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排除A。通过设立曲艺学科专业推广文化传统教育,可见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故答案为B。材料只涉及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即相声,排除C。本题没有涉及文化发展与群众需求的关系,排除D。16.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例5(2017全国)“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

13、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舞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

14、引起强烈反响,总收视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审题与解答审设问知识范围文化生活知识设问指向中国诗词大会成功的原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审材料有效信息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考查知识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传统文化的作用写答案选择艺术价值高、影响大、代表性强的诗词,集中展示中国诗词的魅力;重视发掘诗词的深

15、刻文化内涵,引导人们向美向善;运用现代传播技术手段,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强吸引力、感染力;激发民众内心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引导民众广泛参与。跟踪训练5方言是地方文化的“活化石”,是汉语言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传承着古老历史文化,是地域文化的直接标志,体现出浓郁的地域韵味和地方特色。南腔北调皆是风土人情,各地方言都是文化的结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说一方方言。方言让生生不息的后人在与时俱进的时代潮流中,了解家乡的特色,烙上家乡的印记,激发人们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人们对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专家庄初升认为:“该说普通话的时候说普通话,该说方言的时候说方言,让两者各得其所,才能构建健康、和谐的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