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专题11议论文阅读复习作业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7072289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柳州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专题11议论文阅读复习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柳州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专题11议论文阅读复习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柳州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专题11议论文阅读复习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柳州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专题11议论文阅读复习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柳州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专题11议论文阅读复习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柳州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专题11议论文阅读复习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柳州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专题11议论文阅读复习作业(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11 议论文阅读一、2017乌鲁木齐阅读文章,回答问题。深思笃行:面对传统文化尤炜中国诗词大会火了。在许多家庭里,对古代诗词“无感”的孩子,脑中古诗词几乎“无存”的父母,甚至觉得竞赛类电视节目“无趣”的老人,都被吸引到荧屏前,一看再看,如痴如醉。新学期新开始,不少师生已经在语文课上玩起了“飞花令”。在一个文化取向日趋多元的社会,要将教育背景、审美偏好、思维方式迥乎不同的多个人群吸引到一起,仅仅依靠带有娱乐性的节目创意与市场化的节目运作是很难做到的。可以说,传统文化自身的价值与魅力,放大了当代传媒的“圈粉”“造星”功能,从而产生了极佳的传播效果。此前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节目的热播,

2、原因也莫不如此。原来天天在用的汉字有如此大的魅力;原来看起来平常的成语有那么深的江湖;原来那些“道不得”的眼前景,“说不清”的心头情,都已经在古诗词中有了精妙的表达;原来诗和远方并不在天的尽头,而在历史的深处无论是惊叹、感慨,还是自愧,种种“原来”告诉我们,虽然枝干屡遭风雨,花叶时或凋零,传统文化的根柢仍然深固。经历了坎坷与冲击,中国人之为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依然存在。在内心深处,它们其实从未远离。中国文化的基因,以及它所维系的中华文脉,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真正基石。所谓传承传统文化,其重点就在于不断强化这种基因,维系这一文脉。近年来,传统文化的普及工作在基础教育领域开始得到重视。但严格

3、说来,普及与传承并不相同:前者,关注点是知识的组织与传播;后者,着眼于精神的开拓与延续。在广大中小学,应明确地将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理念、中华美德、人文精神作为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的重点。课程目标的确立,学习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式的改进都不能偏离这些要点。有人认为,中小学生主要应学习传统文化常识、理念,精神一类的东西对他们而言过于“高深”。其实,基础教育的“基础”二字,主要意义并不是“简单”或“肤浅”,而是“必需”和“奠基”。普及文化常识犹如修枝剪叶,散花献果;传承文化精神好比耘土浇水,培根固本。于根深处着力,正是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当然,因学生的年龄不同,在具体教学中需要遵循“接触、感受了解、认知理

4、解、认同”的规律。但是,那种以“降难度”和“打基础”为辞,将传统文化学习窄化为常识积累和文词记诵的做法,显然并不符合传承传统文化的本旨。进而言之,“常识”的意义也应有所拓展,常有的观念、常见的思想、常态的行为等,都应属于“常识”的范畴。“常识”之“识”,也不应仅仅是知识,还应包括认识、见识在内。学习这样的“常识”,才能更好地让文化根植于青少年心中,而不仅仅是成为其知识版图的一部分。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漫长历史的丰厚遗赠,更是能融入现实社会,开启未来生活的重要资源。传承发展传统文化,不能停留于赞叹其年深日久、古风古韵,而是使其“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我们不能忘记,返本是为了开新,传

5、承是为了发展。在培育根柢的过程中,想要使其不断壮大深固,除了正视过去,还要放眼当下,让它能从新的土壤中汲取营养。教育工作者只有在这两方面都深思笃行,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开枝散叶,开花结果;当代文化才能更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选自人民教育2017年第5期,有改动)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应该重点学习其中的核心理念、中华美德、人文精神等内容。B作者认为,常识之“识”不应仅仅是“知识”,还应包含“认识”“见识”等内容。C传承传统文化,要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使其根柢不断壮大深固。D这篇议论性文章主要是写给广大中小学生的,旨在给大家提供学习传统文化的

6、思路。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传统文化因其放大了当代传媒的某些功能,从而彰显了自身的价值与魅力,产生了极佳的传播效果。B传承传统文化,重点应在于不断强化中国文化的基因,维系中华文脉,着眼于精神的开拓与延续。C作者认为,学习传统文化常识既不宜“高深”,也不宜“窄化”,需要因学生年龄的不同,遵循一定的规律。D只要我们正视过去,放眼当下,这两方面都深思笃行,我国传统文化就能得以很好的传承与发展。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文围绕传统文化如何传承的话题,重点阐明了传承传统文化应采取的几种具体做法。B全文从传统文化的价值与魅力、传承传统文化的重点以及应有的态度等角度逐层论述

7、。C文章运用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把“传统文化传承”这个抽象的内容阐述得清楚明了。D文章语言严谨凝练,内容充实,读者能够从中感受到作者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殷切期望。二、2017三明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敬业与乐业(节选)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唯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

8、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

9、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痀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做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

10、。”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所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1本文的论点是()A要敬业。B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C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D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2本文段所运用的论证方法是()A举例论证比喻论证正反论证B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C对比论证道理论证归纳论证D举例论证正反论证引用论证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作者引用曾文正的名言属于道理论证,其目的是从道理上论证不敬

11、业的危害,从正面论证中心论点。B作者引用了庄子和孔子的名言,是从正反两面加以论证的,如果去掉一个,就少了一层意思,论证不严密。C为什么该敬业?因为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说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D作者举当总统和拉黄包车这两种职业来说明自己的道理,一个职位最高,一个地位最低,这样的例子典型,有说服力。4下列不能充当本文段论据事例的一项是()A孔繁森为人民辛勤工作,献身于雪域高原。B郭明义立足本职,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C王力同学助人为乐,帮助李新打扫卫生。D李素丽发扬“一心为乘客,服务最光荣”的行业精神,热心地为乘客服务,被誉为“老人的拐杖,盲人的眼睛,外地人的向导,病人的护士,老百

12、姓的亲闺女”。模拟突破一、2017贵港港南区二模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成功可能是你创造了新的财富或技术,可能是你在工作岗位上得到了别人的认可,可能是你找到了回归自我、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成功是多元化的,每个人都在追求属于自己的成功。但成功不是要和别人相比,而是要让自己的每一天都比昨天更好。从这个意义上说,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怎样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呢?要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人生只有一次,只有一个人能告诉你人生的目标是什么,那个人就是你自己;只有一个地方能找到你的目标,那就是你心里。例如西游记中唐僧的人生目标就是自度度人,自觉觉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的人生目标就是把自己的生命和全部精力献给世

13、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最终他们都成了最好的自己。每个人的人生目标都是独特的,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而努力。要做感兴趣和有激情的事。当你对某个领域感兴趣、有激情时,你就可能为它废寝忘食,发挥出所有的潜力。这时候,你已经不再是为了成功而工作,而是为了“享受”而工作了。毫无疑问,你将会得到成功。2002年,比尔盖茨在领导微软25年后,毅然把首席执行官的工作交给了鲍尔默,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投身于他最喜爱的软件技术的创新。此后,他对公司的技术方向做出了重大贡献,更重要的是,他更有激情、更快乐了,这也鼓舞了所有员工的士气。反过来说,做自己没有兴趣的事情只会事倍功半,有可能一事

14、无成。即便你靠着资质或才华可以把它做好,你也绝对没有释放出所有的能量。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目标。制定目标的目的是为了进步,必须把抽象的、无法实施的、不可衡量的大目标简化成为实际的、可衡量的小目标。制定目标时必须了解自己的能力,不能过高或太低。对目标还要做及时的调整:如果超过自己的期望,可把其提高;如果未达到自己的期望,可把其调低。达成了一个目标后,可以再制定更有挑战性的目标。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说过:“你应该在乎的是,你要比现在的你强。”了解自己,努力不懈地追求进步,让自己的今天胜于昨天。这样才能获得成功,才能成为更好的你自己。1下列最适合作为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A怎样才能成功。B成功就是每一天

15、都比昨天更好。C成功就是要做感兴趣和有激情的事。D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自己。2为第段选择一个理论论据,下面最恰当的一项是()A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B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C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D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段画线句中的“不是而是”表示并列关系,作者告诉我们,要成功就不能跟别人比,只要让自己的每一天都比昨天更好,就是成功。B第段虽然只有一个句子,却不可缺少,它起着过渡段的作用。C第段论述“要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这一分论点,在该段的最后,作者强调了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而努力”的观点,体现了论述的严密性。D文章除了运用引用论证之外,还运用了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4结合段的论述,联系生活实际,你认为下列看法错误的一项是()A在生活中有人干一行爱一行,这体现了他们对职业的“爱”。B在生活中也有人改行,甚至多次改行,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这说明他们对新行业有兴趣和激情。C作者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做自己感兴趣和有激情的事,才能成功,否则将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