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专题7文言文阅读复习作业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7072278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柳州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专题7文言文阅读复习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柳州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专题7文言文阅读复习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柳州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专题7文言文阅读复习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柳州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专题7文言文阅读复习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柳州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专题7文言文阅读复习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柳州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专题7文言文阅读复习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柳州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专题7文言文阅读复习作业(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7 文言文阅读一、2017贺州文言文阅读赵普甲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刘宣乙 景泰间,吉安刘公宣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未几,发解

2、及第取解时,刘文恭公铉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焦竤玉堂丛语)注 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刘公宣:即刘宣。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普少习吏事习:熟悉B家人发箧视之 发:发现C每归私第 第:府第,大的住宅D讶其文 讶:感到惊奇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B卒用其人岁赋其二(捕蛇者说)C谓必山林老儒之作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D以语使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3下列对选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A甲文写赵普沉着镇定,描写了“跪而拾之”的细节。一个“拾”字表明,赵普此举非常冒险,很可能再次触犯龙威。B乙文中写到了卫使爱惜人才,刘铉慧眼识才。C甲文通篇没有说明赵普奏荐的是何人,为什么奏荐此人,而把笔墨落在一奏、再奏、三奏、四奏上,通过“复奏如初”,显示赵普的为人。D甲乙两文刻画人物时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分别写了赵普和刘宣刻苦读书,奏荐人才的事例,都表现了一个中心: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二、2017贵港改编甲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

4、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

5、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乙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奉命于

6、危难之间(出师表)B环而攻之而不胜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D满目萧然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属予作文以记之属_锦鳞游泳 鳞_亲戚畔之 亲戚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_4说说你对“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理解。_5选文乙中孟子认为君主怎样做才能够“战必胜”?理由是什么?_强化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甲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

7、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 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注 三姑:地名。幔亭峰:山峰名。1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有误的是()A沿溯阻绝(逆流而上)B属引凄异(连续)C不及返顾(看,回头看

8、)D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就是)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2)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_4下列关于两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A甲文写三峡“四时之水”的特点是:夏水大而湍急,春冬水清而透明,秋水小而清冷。B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危壁出泉、疏竹掩映”的美好景色。C乙文作者从幔亭峰后崖,再登一层,便见换骨岩,该岩洞不是

9、很幽深。D甲文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选自论语子罕注 九夷: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1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是()A有仙则名(出名)B斯是陋室(这)C无案牍之劳形(民事案件)D子欲居九夷(想,想要)2与例句

10、中的“之”用法不一样的是()例句:无丝竹之乱耳A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B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D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翻译下列句子。(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_(2)或曰:“陋,如之何?”_4关于两文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甲文中“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是前后矛盾的。B乙文孔子认为,只要君子去这些地方住,传播文化知识,开化人们的愚蒙,那么这些地方就不会闭塞落后了。C从甲乙两文来看,在作者的笔下,“君子”的形象是美好的。从“君子”的交往、日常生活,及“子欲居九夷”,可看出“君子”的情操。D甲乙两文中“何陋之有”的根本原因分别是“惟吾德馨”和“君子居之”。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桃花源记陶渊明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