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2.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考点集训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7071377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2.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考点集训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2.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考点集训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2.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考点集训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2.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考点集训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2.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考点集训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2.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考点集训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2.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考点集训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2.2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考点集训 新人教版一、选择题1据考古发现,商朝的青铜器主要是礼器,专用于王室、贵族的典礼、祭祀等重要活动。青铜器物的大小、形制和数量,是器主人等级身份和政治地位的象征。青铜器上还铸有浅浮雕的动物纹饰,商代人相信,这些动物能帮助他们与祖先或神灵沟通,以庇佑其在世间的权力和财产。由此可见(D)A商代的青铜器制造业极其发达B商代礼乐制度已经十分完备C青铜器是王室、贵族重要的生活用品D青铜器是研究商代政治制度的重要文物【解析】根据材料“商朝的青铜器主要是礼器,专用于王室、贵族的典礼、祭祀等重要活动”“青铜器物的大小、形制和数量,是器主人

2、等级身份和政治地位的象征”“青铜器上还铸有浅浮雕的动物纹饰”可以看出,商朝的青铜器可以反映商朝的政治制度,等级制度和社会状况,由此可以得出青铜器是研究商代政治制度的重要文物。所以答案选D。A、C两项不是题干反映的主旨;礼乐制度建立于周代,排除B。2明朝宋应星在天工开物 中记载某种炼钢法:“用熟铁打成薄片如指头阔,长寸半许。以铁片束包坚紧,生铁安置其上洪炉鼓鞘,火力到时生铁先化,渗淋熟铁之中,两情投合,取出加锤,再炼再锤,不一而足。”该炼钢工艺最早出现于(C)A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南北朝时期D隋唐时期【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南北朝时期的灌钢法,故C项正确。战国、秦汉时期灌钢法

3、尚未出现,故A、B两项排除。隋唐时期不是灌钢法最早出现的时期,故D项排除。3(2016一中)“唐三彩”盛行于唐代,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经过低温焙烧,形成多种色彩。下面对其解释正确的是(B)A彩瓷技术出现于唐朝B彩陶技术为彩瓷业发展奠定基础C它实际上属于青花瓷一类D它打破了唐代“南青北白”的格局【解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低温”,结合所学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可以推理出唐代尚无彩瓷,只有彩陶。但它为以后彩瓷技术奠定基础。元朝以后出现青花瓷,可以视为彩瓷的起步。所以合理的解释只有B。4(2017长郡)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尤其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有些城市因官营手工业发

4、达而得名。下列古今地名对照中,能体现出这一特征的是(D)A羊城广州B金陵城南京C幽州北京D锦官城成都【解析】蜀汉时成都织锦业发达,朝廷在此设置“锦官”进行管理,因此,成都又被称为“锦官城”或简称“锦城”。5(2017附中)北魏时期政府多次下诏,规定:“百工伎巧,驺卒子息,当习其父兄所业,不听私立学校。违者师身死,主人门诛。”这主要反映出(D)A政府注重保护传统的手工业技艺B世袭制有利于手工业技术传承C北魏政府严格限制私立学校发展D官府对工匠人身控制非常严格【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北魏政府以诏令形式强调:百工伎巧、养马之人必须世代相袭,为官府服役,不许改业,违者重罚。6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

5、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A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C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解析】宋代时我国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推广到闽粤等地,元代时棉纺织技术进一步发展,明朝时棉花的种植量进一步扩大,棉布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民间麻的种植地域面积大辐减少,故A项正确,D项错误;B项与明代的时间不符,排除;明代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超过了官营手工业,故C项错误。7(2016雅礼)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 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年)缺

6、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 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这反映了(C)A苏州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清初官营手工业的普遍衰落C机户成为苏州丝织业的主体D机工的生产积极性严重不足【解析】由材料可知,康熙六年苏州民机数量已数倍于官机,机户已成为主体,故C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于明中后期,A项错误;B项“普遍衰落”说法绝对,错误;D项材料无法体现。8(2016雅礼)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工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D)A历代政府

7、都禁止棉花的私营B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C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D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解析】传统男耕女织结构下家庭棉纺织作坊的长期存在严重阻碍生产规模的扩大,故选D。9古罗马普林尼在其自然史中写道:“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材料反映出(C)A当时中国与罗马有直接贸易往来B苏州是当时著名的丝织业中心C中国的丝织业处于世界领先水平D当时罗马宫廷生活奢侈腐化【解析】由“运至罗马”“人工巧妙达到极点”可知题干主要反映中国纺织技术精湛,水平高超,故选C。A项错在“直接”二字;B项错误,当时对应中国的朝代是汉朝,汉朝苏州还不是丝织业中心;D项与材料

8、内容无关。10清朝到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传统制瓷技艺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下列表述正确的是(B)A中国瓷器开始大量销往海外市场B许多瓷器为国际市场需要而生产C清朝政府采取鼓励瓷器出口政策D官窑生产规模大且占据主导地位【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瓷器与丝绸一起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因而许多瓷器为国际市场需要而生产,B项符合题意;A项错误,中国瓷器开始大量销往海外市场是在宋朝;C项错误,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D项错误,明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在某些领域如纺织、制瓷、矿业等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时间生产工具经营方式农业技术西周耒、耜

9、、镈、铚等,绝大部分用木石、兽骨和蚌壳制成公社农民聚族而居,集体劳动,“春,令民毕出在野,冬则毕入于邑”在耕作、灌溉、施肥、选种、除虫等方面具有相当高的技术知识战国耒、耜、犁、锄、铫等铁制农具,牛耕推广公社及其所有制即井田制度瓦解,小农经济盛行深耕技术普遍推行,施肥、选种等技术进一步发展,修建都江堰等水利工程据白寿彝中国通史整理材料二材料三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唐末以迄宋元时代不断发展,逐渐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所在,盛产米粮是其典型特征之一,因此有“苏湖(常)熟,天下足”之谚的广泛流传明代中叶这种情况发生改变,农户农业经营的重点已不在种植粮食作物的“田”,而在种植经济作物的“地”,有所谓“多种田不如多

10、种地”的新的价值取向长江三角洲地区明清时期农村经济结构向多样化、专业化和商业化的缓慢转变及由此形成的相对发达的整体社会经济基础,为以后的工商业发展创造了条件,该地区20世纪二、三十年代萌生的乡村工业及80年代经济改革以来强大的乡镇企业均与明清时期形成的传统一脉相承。据明清长江三角洲地区与两湖平原农村经济结构演变探异等(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至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趋势,简要分析其影响。(2)比较图1和图2,提取两项有关西汉时期和隋唐时期手工业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的变迁。【参考答案】(1)趋势:生产工具由

11、原始农具发展为铁犁牛耕,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经营方式由井田制下的集体劳动到战国小农户个体经营,封建生产关系形成并发展;农业技术进步,精耕细作。影响: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推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转型。(2)示例一:信息:西汉时期的手工业集中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隋唐时期的手工业大量分布于大运河沿线地区。说明:西汉至唐朝前期,经济重心在北方,手工业大多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大运河的开通促使大运河沿岸地区手工业发展。示例二:信息:汉代盐、铁等手工业发展迅速,唐代制瓷业等手工业发展迅速。说明:汉代盐铁官营;唐代制瓷工艺进步,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3)变迁:农业经营重点由种植粮食作物转向种植经

12、济作物;农村经济结构向多样化、专业化和商业化转变。评价:封建政府调整封建生产关系;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红薯、玉米等高产作物引进。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为工商业发展创造条件;奠定后来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自然经济的束缚,不可能促进社会的深刻变革。12棉纺织业是中国古代后来居上的手工业部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苏南棉布整染工场数量相当大,仅苏州城里就有踹布商340多人,办手工工场即踹坊(即棉布整理、加工的作坊)450余家,共雇工匠19 000多名,平均每家踹坊雇工匠40多名。“细查苏州阊门一带,充包头者共有三百四十余,设立踹坊四百五十余处,每坊容匠各数十人不等,查其踹石

13、已有一万九千余块,人数称是。”(注:雍正朱批谕旨第42册)罗肇前明清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材料二盐铁论云:“古者,庶人耋老而后衣丝,其余则麻枲而已,故命曰布衣。”可见麻与纻、葛三者之外,古者别无所谓布也。盖贫者不能具丝絮,故捣麻使熟,着之于袍也。夫以麻为衣,则不能御寒,以麻着袍,则不能生暖。古人五十始衰,则必衣帛,职是故耳!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矣。清王应奎柳南续笔材料三中国在棉纺织业上属于后来者明代以前,中国的棉纺织物基本只用于国内的消费,与国外织物并无明显的优势。但到18世纪,产于松江府的本色棉布由于其精湛的品质成为欧亚贸易中的重要出口商品。宋李健工业革命为什么发生在18世纪的英国(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代苏州棉纺织业在经营上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棉纺织业兴起和发展的原因。(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棉纺织业兴起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参考答案】(1)规模大,实行手工工场形式的集中生产;以雇工生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2)丝织品过于贵重,麻布不能御寒和保暖;棉布柔软保暖,适合各个阶层穿着;元代以来,棉纺织技术进步;明清时期,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棉花产量提高。(3)满足了国内广大民众的消费;改变了中国以丝织品为主的传统贸易结构;有利于推动古代生产方式的转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