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训练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周周测15名句默写+新闻报道阅读+写作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7068998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程训练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周周测15名句默写+新闻报道阅读+写作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全程训练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周周测15名句默写+新闻报道阅读+写作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全程训练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周周测15名句默写+新闻报道阅读+写作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全程训练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周周测15名句默写+新闻报道阅读+写作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全程训练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周周测15名句默写+新闻报道阅读+写作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程训练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周周测15名句默写+新闻报道阅读+写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程训练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周周测15名句默写+新闻报道阅读+写作(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周周测15名句默写新闻报道阅读写作一、名篇名句默写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诗经氓中表现男子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的句子是“_,_”。(2)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_,_”两句,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国家灭亡的原因。(3)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用比喻手法描写水声清脆悦耳的一句是“_”。答案:(1)士也罔极二三其德(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3)如鸣珮环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根据(1)句中的“男子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这一关键信息,可得出答案;根据(2)句中的“内外两个方面”“国家灭亡的原因”等关键信息,可得出答案;根据(3)句中的“比喻手法”“水声清脆悦耳”等关键

2、信息,可得出答案。二、实用类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材料一:历史,常常于无声处照亮未来。两千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拉开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序幕,也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自此“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今天,沿着茶马古道、沙漠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故道,“一带一路”倡议正在编织沿线国家深入交往的全新图景。历史与现实昭示人们,开放是民族成长的催化剂,文明更因交流互鉴而绽放异彩。 丝绸之路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财富,“一带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一带一路”建设倡导的和平发展、共同发展理念,吸引了世界的关注和参与。

3、“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三年来,已有70多个国家、国际组织积极响应,30多个国家与中方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协议。2015年,中国同“一带一路”参与国双边贸易额突破1万亿美元,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49个国家的直接投资额近150亿美元。从驰骋于亚欧大陆的中欧班列到非洲东海岸的道桥施工现场,从中南半岛的跨国铁路项目到南亚次大陆的现代化港口,“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基础设施建设,已为相关国家和人民带来丰厚福利。“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中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目前,中国发起成立的“亚投行”正式运营,丝路基金、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等陆续组建;中泰

4、铁路、土耳其东西高铁、匈塞铁路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加快推进。仅以2016年上半年为例,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达514.5亿美元。凡此种种,反映了中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真正落实,更彰显出相关合作的巨大潜力。(摘自2016年7月27日人民日报奏响“一带一路”的时代和声,有删改)材料二:斯诺普科夫认为,“一带一路”战略给白俄罗斯不仅带来了发展机会,也带来了中国的发展理念和人文精神。斯诺普科夫表示,中白工业园是目前中白两国最重要的合作项目,它集合了很多创新型的企业,对白俄罗斯经济的现代化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他说,中白工业园的政策不仅是面对中国的企业而且是面对全世界所有国家的企业。中白

5、工业园的优惠政策是前十年免税,后十年税减半。(摘自央视新闻斯诺普科夫:“一带一路”拉近欧亚大陆,2015年7月26日)材料三:2017“一带一路”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评估报告综合了包括经济基础、社会风险、政治风险、中国因素、能源因素和环境风险等在内的六大维度上的37个具体指标,全面量化评估了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的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的程度。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旭在发布会上表示,与2016年的评估相比,2017年,高风险和较高风险的国家均有增多,低风险和较低风险的国家则有所减少。从区域来看,较高风险的投资地区仍在南亚和西亚、北非,投资风险较明显提升的区域是中

6、东欧和独联体国家。但是,从整体上看,中东欧的投资风险仍然较低。 根据报告,这些变化主要归因于三点:一是欧元的大幅贬值对中东欧等国的汇率变化产生较大影响;二是欧美对俄罗斯采取的经济制裁产生各种后果;三是国际油价下跌打击了资源国家的经济。 (摘自中国证券网人民大学评估报告:“一带一路”首重能源合作,2017年1月15日,有删改)2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一带一路”战略,而且都认为该战略必将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中国应该加大与其他各国的经济合作力度。B材料一先是回顾历史,然后联系现实,引出对“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介绍,指出中国以此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了经济合

7、作关系。C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白俄罗斯认为“一带一路”给他们带来了发展机会,他们对于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是非常支持的。D材料三对2017“一带一路”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评估报告进行了分析,该报告对2016、2017年投资风险进行了比较。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第三则材料,是就2017“一带一路”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评估报告进行的报道,其中指出“2017年,高风险和较高风险的国家均有增多”。因此,不能说三则材料“都认为该战略必将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中国应该加大与其他各国的经济合作力度”。3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A三则材料来源不一,时间不同,但都聚焦“一

8、带一路”战略,说明最近几年“一带一路”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领域的热点。B材料一,记者运用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对“一带一路”进行了详细报道,为我们展现了国家战略。C材料二,中白工业园作为目前中白两国最重要的合作项目,惠及中白两国,促进了中白两国经济的现代化进程。D材料三,2017“一带一路”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评估报告出自知名学府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团队,可见其是最权威的。E三则材料的来源有纸质媒体,也有网络媒体,它们对“一带一路”报道的侧重有所不同,但对事件的报道都是客观真实的。答案:AE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材料一没有使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C项,“促进了中白两国

9、经济的现代化进程”错误,材料中说的是“对白俄罗斯经济的现代化有很大的促进作用”。D项,“可见其是最权威的”说法过于绝对,中国人民大学研究团队的报告可以说是严谨、客观的,但不能说“最权威”。4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一带一路”的认识。答:_答案:从历史的角度看,“一带一路”战略具有历史渊源,曾经的茶马古道、丝绸之路给中国和沿途各国带来了商业的繁荣。从发展的角度看,“一带一路”能促进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使沿线国家实现共赢。从现实的角度看,“一带一路”机遇与风险并存,它的投资具有一定的风险,应科学规划。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题目要求考生谈对“一带

10、一路”的认识,考生需注意应根据材料来谈。材料一先回顾历史,然后联系现实,对“一带一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材料二则是介绍了白俄罗斯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支持;材料三对2017“一带一路”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评估报告进行了介绍,对2016、2017年投资风险进行了比较分析。由此可以看出“一带一路”具有历史渊源、“一带一路”促进了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一带一路”机遇与风险并存。(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材料一:“什么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近日,某位名人在演讲中的一句话一下子又成了网络热点话题。话说得有些极端,但放在演讲的语境里,也并无不可,无非是劝说年轻人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要有胆量,

11、不必唯学历是举。但舆论纷纷中,难免有人对这番话进行歪解,有的甚至从中推演出了一个极端的结论:读书无用。的确,这些年来,大学教育的日益普及让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如果把“有用”等同于物质上的成功,老实说,想通过读书上大学来实现“挣大钱”的梦想,的确没那么简单。同时,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也给普通人创造了很多机会,即使没有大学学历,只要敢闯敢干,一路坚持下来也能有不小的斩获。但这是否说明,我们就不需要读书了?读大学,不仅在于学习知识,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储备“资本”,还有其更高的价值:养成终生读书的习惯,培养训练自我学习的能力。与其说大学教育教给学生的是具体专业的学科知识,不如说是一种可以受益终生的技

12、能。读书的“有用”,就在于丰富个人素质。大学教育能使人视野宏阔、见识丰盈,并塑造人的价值观,其“回报”未必能用量化的金钱体现。当然,“读书无用论”的回潮也值得社会反思:我们的社会,通过知识获得的上升通道是不是变得更狭窄了?但在这个越来越需要通过知识来创新发展的时代,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对读书丧失信心。(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1月18日)材料二:在1月3日晚上的直播中,两个90后网红姑娘原本只是在盘点近日收到的生日礼物,最后演变成为撕书直播。她们对礼物中的书本不屑一顾,并表示读书没用,自己从来不读书,照样做老板开跑车,给自己打工的都是大学生。如今,“读书无用论”渐渐流传,一是因为不少辛辛苦苦读书

13、的年轻人,进入社会后取得的经济效益还不如不怎么读书的人多;二是因为读书多年,一朝进入社会,大部分知识内容都会忘记。读书有何用?对于这个问题,有个外国网友的回答很有意思:“当我年轻的时候,我吃下了许多的食物,它们中的大多数对我来说已经消失并忘记了,但我确定其中有一部分变成了我的骨血。我想,阅读也是一样的事情。”读书学知识,或许不能直接赚到钱,但是之所以要学,不仅我们学,下一代也要学,是因为这些知识是正确的。所以,网红们读不读书真的不重要,“你”读不读书才重要。(选自“红网”,2017年1月4日)材料三:“读书无用论”在不少农村贫困地区大有市场。让人惊诧的是,有极个别的农村走出了成百上千名大学生,

14、成为远近闻名的“高考名村”。那么这就引出了一系列问题:“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到底有多大的市场?一些村子为何能够如此重视教育?有何经验可供其他地区借鉴?这些“高考名村”的村民并非毫无缘由地对教育“情有独钟”。有两点需要引起注意:一是,这些“高考名村”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出过大学生,他们成为“知识改变命运”的鲜活案例,促使后人争相效仿;二是,尽管生活贫穷,但这些地区的村民并没有外出打工,而是过着简单的生活,全力供应孩子读书,并时常向他们灌输“教育改变命运”的思想。要想彻底铲除“读书无用论”的土壤,需要教育部门在制度层面上,均衡城乡教育资源的分配。诸如高校自主招生、校长推荐、名校联合招生等教育改革举措

15、,应该向农村考生重点倾斜,从而疏通贫寒子弟向上层流动的通道。这些“高考名村”所取得的经验,也在警示我们,要重塑贫困阶层对教育的信仰,既要树立和宣传正面典型人物,也要重点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选自中国青年报,2016年3月1日)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A某位名人认为读书无用,因为在他看来,对于年轻人来说,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胆量是很重要的,学历不如胆量。B外国网友对“读书有何用”这一问题的回答十分巧妙,运用类比的方法说明读过的一些书会变成我们的一部分。C网红们读不读书不重要,因为他们不需要读书就可以成功;我们读不读书很重要,因为我们如果不读书,就没有出路。D“读书无用论”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