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第2篇文言文阅读专题四文言文阅读复习作业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7068856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2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第2篇文言文阅读专题四文言文阅读复习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北京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第2篇文言文阅读专题四文言文阅读复习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北京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第2篇文言文阅读专题四文言文阅读复习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北京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第2篇文言文阅读专题四文言文阅读复习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北京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第2篇文言文阅读专题四文言文阅读复习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第2篇文言文阅读专题四文言文阅读复习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第2篇文言文阅读专题四文言文阅读复习作业(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复习作业一、2017原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1)臣之妻私臣()(2)能面刺寡人之过者()2翻译句

2、子。(2分)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_3文中邹忌采用什么方法说服齐王,使之纳谏?(2分)_4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3分)_二、2017长春改编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

3、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1)水尤清冽()(2)佁然不动()(3)悄怆幽邃()(4)隶而从者()2选文第一段从_、以整块石头为底、_、岸边树木茂盛秀丽四个方面描绘了小石潭的美。(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3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斗折蛇行,明灭可见。_4统观全文,小石潭和作者的境遇有哪些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感受?(3分)_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4、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1)大王加惠()(2)请广于君()2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_(2)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_3为什么说秦王“易地”的要求是别有用心的?(2分)_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

5、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

6、今保藏。1填空。(4分)(1)岳阳楼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中“具”通“俱”,是“全、皆”的意思,核舟记中“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一句中“具”是“具备、具有”的意思,文中“则第二板已具”中“具”的意思是:_。(2)陈涉世家中“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一句中“为”是“被”的意思,小石潭记中“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中“为”是“成为”的意思,文中“其印为予群从所得”中“为”的意思是: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_3本文内容简明,条理清晰。请根据文章内容填空。(第空用原文回答,其他空用自己的话回答。每空不超过4个字)(3分)文章首先介绍

7、活板的_方法;其次介绍制版和印刷的方法,并且说明了印数越多越能体现的优点是_;然后,介绍了贮字的方法;最后与木制字模作比较,介绍_的优点。五、2017原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1)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2)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2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_3关于“士”,史书有云:“通古今,辩然不,谓之士”“学以居位曰士”“以

8、才智用者谓之士”,请根据对选文的理解,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对战国时代“士”的理解。(4分)【链接材料】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_六、2017海南阅读下文,完成问题。桃花源记陶渊明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复行数十步()(2)屋舍俨然()(3)便要还家()(4)此中人语云()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