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专用)2017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规范练32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传记阅读(二)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7068728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专用)2017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规范练32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传记阅读(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山东专用)2017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规范练32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传记阅读(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山东专用)2017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规范练32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传记阅读(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专用)2017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规范练32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传记阅读(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专用)2017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规范练32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传记阅读(二)(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规范练32传记阅读(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18分)曲园奇人张元勋乔山艮作为当代杰出的文史大师和研究屈原的专家,张元勋却长期被人们所忽略。他的思想如天马行空,纵横捭阖;他的学问博大精透,高深莫测。张元勋留给世人的总是传奇式的形象。20世纪50年代,因与沈泽宜贴出北大第一张大字报是时候了而被卷入政治旋涡,历经二十三年才得以平反;苦心钻研,爬罗剔抉,以九歌十辨立于学术之林;以凄厉感伤的文笔、洞察世事的眼光,高屋建瓴地写出了扛鼎之作林昭之死;退休后忽发奇想,立志经商,三载五年,家藏富足;晚年患癌,以惊人的毅力和达观的情怀,延年益寿十余载。张元勋饱读经史子集,诗词歌赋,神话传说,民

2、风习俗,谣谚俚语,似有千军万马埋伏于胸。其演讲,则激情洋溢,眉飞色舞,汪洋恣肆,汩汩滔滔,如江河东流,不可遏抑;其为文,则妙笔生花,精思附会,如影随形,闪转腾挪,如风卷残云,天女散花。有一次校方安排他与另一位大师级人物李新宇同作报告,原定每人各讲一节,不料,张元勋由一个话题扯开头,竟一发不可收,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只讲得群情激昂,风云变色。而李新宇教授无奈之下,只好暂回办公室,等张元勋驰骋完飞天流云般的想象为止。其奇由此可见一斑!在曲园,他的授讲方式曾经招致非议。其实,这大概是种浅层次的误读。张元勋师承北大教授游国恩,游的学术思想和讲授风格对其影响颇深。游国恩讲课,必有两名弟子立其身后。上课开

3、讲,一语既下,万箭齐发,东冲西突,如万马奔腾;两名弟子挥笔板书,一刻不停,或狂风骤雨,或溪流淙淙。张元勋讲到情动处,亦是如此。他吟哦离骚,摇首甩额,疾徐有方,开合有度,诵到深情处,泪如泉涌,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半方讲堂,竟成为人生舞台,由他演绎出屈原一段段跌宕起伏而又荡气回肠的愁苦人生。张元勋中等身材,白净面皮,一副眼镜横架在鼻梁之上,越发显得器宇轩昂。走起路来,不斜视,腰板如青松而立。儒雅中略带洒脱,颇具古人名士风范。即便晚年,满头银发,仍精神矍铄,激情万丈,讲话声如洪钟,气运丹田,底气十足。他心胸宽广,直言快语,对人对事,指点评述,褒贬是非,毫无隐晦。对孔子,张元勋极鄙其为人。他讲孔子“唯女

4、子与小人难养也”时,面露不悦;讲“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趋进,翼如也”时,更是话语中冷得让人心寒。他边讲边从讲台这头飞也似的跳到那头,学着孔子猥琐的样子,只逗得满堂喝彩。还有一次,著名教授胡授昌与他同开学术讲座,胡当时讲“金瓶梅导读”,张元勋的开场白颇为独到,对老友的调侃之意竟溢于言表,“金瓶梅在我们学校只有一套,读过的,也许只有他,别人连读都没读过,他却要来导读,这不是胡导吗?”听讲者一时惊呆,随后掌声如雷。他对同学谢冕评价颇高,而对刘绍棠上正课时偷写小说,语多微词。但那时,谢冕已是朦胧诗派的领军人物,而刘绍棠也已在小说界声名远播。张元勋历经风霜,而其心态泰然,但他却时刻保留着赤子情怀。为人

5、父,总觉愧对妻儿亲情;为人子,则又颇感辜负养育之恩。他在自述中写道:“1979年秋天,我的不幸的儿子来到这人世的早晨,他的父母就像两个乞丐,我们的财产就只有一条旧棉被。而我竟无处去为他报户口,他是万里浩荡神州中无计存身的奴隶的后裔,是一个编外的黑人。”其语悲怆感人,泣天地,动鬼神,催人慨然涕下。李新宇教授回忆张元勋年轻时每当过生日,即早晨起床,赤身裸体,朝着埋葬母亲的方向磕头跪拜,为母亲去世自己身在牢狱不能尽孝送终而赎罪。其情之悲,竟无以言表。爱憎分明,敢爱敢恨,疾恶如仇,正是他一生精神与品格的写照。对朋友,对学生,肝胆相照,坦诚相对,天地可鉴。对于那些曾经中伤过他的人,他往往忍而又忍,百般无

6、奈,必拍案而起,绝不姑息避让。他始终相信天地间必有正义和公正,他要真正对得起自己的良知。(节选自中国作家网,有删节)1.请概括张元勋的人生品格。(4分)参考答案: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心胸宽广,耿直达观。敢爱敢恨,赤子情怀。解析:本题考查概括人物的精神品格。要注意作者对人物的品评和人物自身的言行、事迹。2.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形成张元勋独特讲课方式的主要因素。(4分)参考答案:饱读经史子集,学富五车,诗词歌赋、神话传说、民风习俗、谣谚俚语无所不通;师承大师游国恩,学术思想和讲授风格颇受其影响;其人生经历、思想感情与所讲授内容有相通之处。解析:本题考查概括传主品行形成的原因。可以从他的师承、学养和个

7、性等角度概括。3.本文标题“曲园奇人张元勋”好在何处?(4分)参考答案: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交代传主及其特征。“曲园奇人张元勋”暗含作者对传主的高度评价。组织全文的线索。全文围绕张元勋之“奇”组织材料:人生经历之奇,演讲、授课、为文之奇,思想、性格之奇。解析:答题时,首先要知道文章标题的一般特点,再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分析标题的作用。“奇人”既是对传主的高度评价,又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文本主要围绕着张元勋的“奇”组织材料,故起着线索的作用。4.张元勋一生经历了许多人生苦难,但最终大有成就。有人说“苦难是人生的财富”。请结合原文和现实人生,谈谈你的看法。(6分)参考答案:观点一:认同这种说

8、法。苦难的确成就了张元勋。二十三年的政治苦难给他带来了心灵创伤,这反而成就了他在人生之旅和学术之途上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积极达观的情怀;退休后经商,商海沉浮,使他达观自信;晚年癌病缠身,但他勇于与病魔抗争,使他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观点二:不认同这种说法。苦难并非张元勋想要的,而是现实迫使他不得不面对的。如果没有二十三年的政治患难,没有晚年身患癌症,在安宁平淡的正常环境和社会生活中,学识渊博、思想深邃、有志于学术的张元勋,同样能大有作为,在人生的广阔舞台上会展示出更加炫丽的人生。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是支持还是反对;然后根据自己选择的观点,联系全文内容。例如,分析张元勋所经历的苦难与

9、最终所取得的成就的关系,要联系文章主旨、作者的写作意图,结合自己现实生活中对苦难与成就财富的理解与看法进行综合性的探究与考虑,言之有理即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18分)他们曾骑着白马穿过中国潘采夫十一月二十四日,是黄君去世六周年。奇怪的是,想起他的时候,竟丝毫没有伤感的情绪,我只记住了他离去时做了一个鬼脸,还有一声长笑。当然这个记忆是骗人的,一个肺魔缠身的人自有太多苦痛。记得六年前做告别霑叔专题的时候,有的报纸用了“沧海一声哭”的题目,嵌入得巧,只是意境落了下乘,编辑不懂,霑叔什么时候哭过?戴上耳机听沧海一声笑,搜集了六七个人的版本,任贤齐将一首神曲弄得俗气,江智民中规中矩,罗

10、炙的声音华美,许冠杰唱出了神韵。听来听去,原来这首歌只专属黄霑一人。最让我热血流动的是黄霑、徐克、罗大佑三人合唱的版本,徐克算是配角,罗大佑声音粗粝,已有身在江湖的感觉,而黄霑声音自由不羁,不讲技法,如旷野风声,又如谁在滚滚江边纵声长啸,歌者动容,听者惊心。这种慷慨悲凉的味道,是别人无论如何学不来的。徐克和罗大佑已经是人中翘楚,但仍然配不上与黄霑合唱此曲,在电影笑傲江湖里合奏这首曲子的曲洋与刘正风,就像历史上的俞伯牙和钟子期。我以为最好的组合,应是倪匡、黄霑和金庸。金庸入世儒生,黄霑游走红尘,倪匡笑瞰三界,而且精神层面都达到了最高水准,隐隐有儒、道、释齐聚绝顶的气势。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三人唱

11、起“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那是我能想到的“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场面。每次想到黄霑,想到倪匡,想到金庸,都忍不住慨叹,这是怎样的人中龙凤啊!得有怎样的水土,多少的历史,才能让这样的人现于世间。惊鸿一瞥,他们走后,就再也见不到这样的人了。所以,我一直想弄清楚,他们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他们受过什么样的教育?他们为什么汇聚在了那时的香港?这样的人以后还会再有吗?黄霑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广东,1949年到了香港,他的香港经历我们比较熟悉了。金庸出生在民国时期的浙江海宁,是当地书香望族,自小就在战争中流亡,但学业不废,弱冠成为报人,去香港大公报供职,这才有了后面的办明报、写武侠的经历。最传奇的是倪匡,

12、他同样出生在民国,在内地还当过军人、警察。20世纪50年代到内蒙古垦荒,因冬天拆了一座小桥当木柴,被以“反革命”罪羁押数月。他决心逃走,从内蒙古、上海一路到广州,然后到香港,从此一生再不北望神州,不迈进大陆一步。这是黄霑他们那一代的经典路线图,其实何止这三人,太多人走了这样的轨迹。梁羽生是这样,胡菊人是这样,余英时是这样,他们也到了香港;雷震、殷海光、李敖、许俘云也无不同,他们只不过是到了台湾;而唐德刚等人去了美国。如果把这些人的人生轨迹一一盘点出来,就是一幅文化“流民图”,他们都是严复、梁启超、陈寅恪的文化余脉,像鸟一样离开民国故土,从此成为海外游魂。唐德刚的五十年代的尘埃,巫宁坤的一滴泪,

13、黄霑的“浪奔浪流,万里江水滔滔永不休”,金庸的“塞上牛羊空许约”“谁家子弟谁家院”,许倬云的万古江河风雨江山,听听这些名字,这些句子,哪一个不是深藏着去国之痛,文化之殇?英风之下,多有斑斑泪痕,有如孤鸟之悲鸣。倪匡的去国经历在香港成为神话,香港人说倪匡是骑着一匹马从中国腹地跑到了香港。这个形象一直吸引着我,成为一代去国知识分子的象征,虽然这形象远不是这么轻松潇洒。骑着白马穿过中国,这是那一个时代的中国文化地图。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黄霑能够“沧海一声笑”,林夕不能,方文山不能,余华不能。黄霑生在民国,受过完整的民国小学教育,然后投奔香港,香港成为民国文化人的诺亚方舟,人文荟萃之地,他们文

14、脉未断,香火不绝,同时有着对万里家国的深沉记忆,以及去国怀乡的隐隐伤痛。最最要紧的是,那时的香港,是自由的灯塔,经济的中心,文化的集散地。这些风云际会,这些因缘巧合,当得上一句空前绝后,连台湾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而今天的香港,文脉渐渐杳然;今天的台湾,也不再是当年的水土了。所以只有那个年代的香港,才能诞生黄霑,才能诞生倪匡,才能诞生金庸。不会有别处。这样的人也许不会再有了,也许未来还会有,但我看不到了。(有改动)1.请简要分析三段是怎样塑造黄霑这个人物的。(4分)参考答案:衬托;用编辑不懂霑叔来衬托黄霑的境界之高;用任贤齐、罗大佑等人的声音来衬托黄霑的独一无二;用金庸的“儒”、倪匡的“释”来衬

15、托黄霑的“道”,表现三人的绝顶境界。解析:这是文中的侧面描写,文本中的三段,叙写了几位人物,目的都是为衬托主要人物而设的,比如:用编辑不懂霑叔,用任贤齐、罗大佑等人的声音,用金庸的“儒”、倪匡的“释”等来展开分析即可。2.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1)英风之下,多有斑斑泪痕,有如孤鸟之悲鸣。(2分)(2)这样的人也许不会再有了,也许未来还会有,但我看不到了。(2分)参考答案:(1)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表现了这些文化“流民”在卓越的风采、气度、成就深处所蕴含的去国之痛、文化之殇。(2)“这样的人”是指黄霑、金庸、倪匡之类的绝顶文人,他们的境界是后来人很难达到的,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文化

16、之殇的无奈、悲凉。解析:第一句中有个“有如”,可以判断这是比喻,分析比喻的效果即可;第二句中“这样的人”是指黄霑、金庸、倪匡之类的绝顶文人,要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作者这样说所包含的情感。3.文章是为了纪念黄霑去世六周年而写,为什么要以“他们曾骑着白马穿过中国”为标题?(4分)参考答案:“他们”是指以黄霑等人为代表的文人群体,涉及的范围更广。“穿过中国”是暗示这些人的“流亡”悲剧,寓意丰富。“骑着白马穿过中国”富有诗意和画面感,更能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标题的含意。要注意“他们”指代的是谁,“穿过中国”的含义是什么。另外还要注意这个标题的诗意所在。4.作者为什么说“黄霑能够沧海一声笑,林夕不能,方文山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