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专用)2017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规范练24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散文阅读(二)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7068689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专用)2017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规范练24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散文阅读(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山东专用)2017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规范练24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散文阅读(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山东专用)2017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规范练24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散文阅读(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专用)2017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规范练24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散文阅读(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专用)2017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规范练24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散文阅读(二)(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规范练24散文阅读(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18分)与虫共眠刘亮程我在草中睡着时,我的身体成了众多小虫子的温暖巢穴。那些形态各异的卑小动物,从我的袖口、领口和裤腿钻进去,在我身上爬来爬去,不时地咬两口,把它们的小肚子灌得红红鼓鼓的。吃饱玩够了,便找一个隐秘处酣然而睡。我身体上发生的这些事我一点也不知道。那天我翻了一下午地,又饿又累。本想在地头躺一会儿再往回走,地离村子还有好几里路,我干活时忘了留点回家的力气。时值夏季,田野上虫声、蛙声、谷物生长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像支巨大的催眠曲。我的头一挨地便酣然入睡,天啥时黑的我一点不知道,月亮升起又落下我一点没有觉察。醒来时已是另一个早

2、晨,我的身边爬满各种颜色的虫子,它们已先我而醒忙它们的事了。这些勤快的小生命,在我身上留下许多又红又痒的小疙瘩,证明它们来过了。我想它们和我一样睡了美美的一觉。有几个小家伙,竟在我的裤子里待舒服了,不愿出来。若不是搔痒得难受我不会脱了裤子捉它们出来。对这些小虫来说,我的身体是一片多么辽阔的田野,就像我此刻爬在大地的某个角落,大地却不会因瘙痒和难受把我捉起来扔掉。大地是沉睡的,它多么宽容。在大地的怀抱中我比虫子大不了多少。我们知道世上有如此多的虫子,给它们一一起名,分科分类。而虫子知道我们吗?这些小虫知道世上有刘亮程这条大虫吗?有些虫朝生暮死,有些仅有几个月或几天的短暂生命,几乎来不及干什么便匆

3、匆离去。没时间盖房子,创造文化和艺术。没时间为自己和别人去着想。生命简洁到只剩下快乐。我们这些聪明的大生命却在漫长岁月中寻找痛苦和烦恼。一个听烦市嚣的人,躺在田野上听听虫鸣该是多么幸福。大地的音乐会永无休止。而有谁知道这些永恒之音中的每个音符是多么仓促和短暂。我因为在田野上睡了一觉,被这么多虫子认识。它们好像一下子就喜欢上我,对我的血和肉体的味道赞赏不已。有几个虫子,显然乘我熟睡时在我脸上走了几圈,想必也大概认下我的模样了。现在,它们在我身上留了几个看家的,其余的正在这片草滩上奔走相告,呼朋引类,把发现我的消息传播给所有遇到的同类们。我甚至感到成千上万只虫子正从四面八方朝我呼拥而来。我血液沸腾

4、,仿佛几十年来梦想出名的愿望就要实现了。这些可怜的小虫子,我认识你们中的谁呢,我将怎样与你们一一握手。你们的脊背窄小得签不下我的名字,声音微弱得近乎虚无。我能对你们说些什么呢?当千万只小虫呼拥而至时,我已回到人世间的某个角落,默默无闻做着一件事。没几个人知道我的名字,我也不认识几个人,不知道谁死了谁还活着。一年一年地听着虫鸣,使我感到了小虫子的永恒。而我,正在世上苦度最后的几十个春秋。面朝黄土,没有叫声。(选自遥远的村庄,略有改动)1.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通过描写小虫子在“我”身上吃喝玩乐的各种形态及动作,表现了小虫子简单而快乐的生活;引起下文作者对虫子生活的

5、思考,并进而反思了人类的生存状态(或为下文思考虫子的生活,并进而反思人类的生存状态作铺垫)。解析:分析文段在文中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入手。开头段在结构上具有引出下文的作用,在内容上要结合文章的思想情感和主旨分析。2.结合文本,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来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4分)(1)田野上虫声、蛙声、谷物生长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像支巨大的催眠曲。(2)我因为在田野上睡了一觉,被这么多虫子认识。它们好像一下子就喜欢上我,对我的血和肉体的味道赞赏不已。参考答案:(1)采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比作催眠曲,表现出“田野”中一切生灵悠扬婉转的绵绵韵律,这些都展现出了一种祥和美好的情境,

6、突出了自然万物共生共存的和谐,形象生动。(2)运用了比拟的手法,用“认识、喜欢、赞赏”等词语赋予虫子以人的情感,表达了对虫子的喜爱之情,情趣盎然。解析:题目要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鉴赏,首先要把握修辞手法,第一句是比喻,第二句是拟人,然后结合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和作者的情感态度分析即可。3.在文中作者描写了虫子怎样的生命状态?请加以概括。(4分)参考答案:勤劳;快乐;生命简单;好处共享(或无私)。解析:本题考查对散文中形象的概括。可以根据小虫的生活状态和“我”对小虫生命的理解进行,要注意概括全面,要点化。4.第二届冯牧文学奖评委会在给刘亮程的获奖评语中说,他从村庄和田野中获得了单纯而丰饶的生命体验,

7、并以中国农民在苍茫大地上的生死衰荣,庄严地揭示了民族生活中“素朴的真理”。请以本文为例,谈谈你所领悟到的“素朴的真理”。(6分)参考答案:作者试着在与虫子的比照中发现人自身,我们人类应该用平等的眼光去观照自然万物。在自然与人之间,人不一定要征服自然或屈服于自然,我们可以与自然融为一体,包容万物,热爱生命,懂得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虫乐而人苦,虫子的生活因简单而快乐,人类因追求复杂而痛苦。大道至简,生命有不能承受之重,我们要善待自身,不必自寻烦恼。虽然虫子的个体渺小、短暂,但大地的音乐永无休止,由个体组成的集体却会强大、永恒。由此可知,个体的生命应该融入集体之中。(表述意思对即可,答出三点即可)

8、解析:这篇题为与虫共眠的散文,其实是写作者对人生、对生命、对自然、对快乐的感悟,作者在“与虫共眠”的过程中,产生了对上述问题的最本质、最朴素的认识。从这些方面,结合文本分析即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18分)玉石城缘程亮一直以为秋天并不如笔下那般凄风苦雨,至少还有金灿灿的银杏叶在。一叶叶宛如总角孩童肉乎乎的小掌,在轻风中招摇晃荡,笑声响彻寰宇,偶尔又温润得一如蓝田美玉不露锋芒地撒出的点点晶光,在城市的上空一隐而过。我习惯把城市比作玉石。有一年夏天,我抑郁得发疯。看着办公桌上堆积如山的工作,看着身旁青云直上神采飞扬的同事,马路上车如流水马如龙,我流着眼泪想,我的梦想死掉了。我开始失

9、落并厌食。母亲没有办法,帮我请了长期的病假,任由我开始无所事事的时光。每天,我不说话,由公交车带着,绕着这个城市不停地转。大批的人潮在我的身边来了又去去了又来。我只是一动不动地看着窗外高低起伏的屋脊和房梁。公交在终点站停下,我走进一条小巷。青石板踩在脚下隐隐传出轻灵的回响。我低着头看那映着纵横丝纹的石板透出的点点幽深,不期然抬头,左手边是一堵耸入云天的石墙。青石砖残损的棱角已经圆融,手指触及时,光滑中渗入隐隐的冰凉。石面上细小而平滑的纹路和凹凼,在时间的抚摸下,已经成为青砖与生俱来的印记。石砖与石砖的接缝间生出薄薄的一层青荇,指尖依稀能触及从里面涌出的源源不断的潮湿而温暖的水汽。偶然在隙口会伸

10、出一朵精致细巧的无名小花,不招摇,不瞩目,却是对青砖最忠实的守候。这些石砖,他们当年应该是怎样的优秀,怀有怎样的向往,然而现在,他们共同成就了一堵青灰的不起眼的石墙,一站就许多年。细看这堵石墙,除了一寸安身之地,他没有给他的子民更多的呵护。他甚至无法给他们一丝光艳明丽的色彩。可是,他教会了他们如何把伤口开成一朵婀娜多姿的花,如何在方寸之地把自己延伸到无限的远方。他的头仰望着天空。他的视线中有蓝天、白云、飞鸟、清风,他的身下有稳健的大地。他的生命丰盈而厚实,他亦复何求?他是流光溢彩林立高楼中的一堵青灰的石墙,可是他有自己的心跳。他的心跳平稳而沉着。我弯下腰抱头痛哭,我听到我的血管破裂的声音。冰冻

11、的血浆被折断了,残脆的冰碴儿刺穿了我的血管,殷红的刺痛遍布了全身。我知道他们冰封了太久,从此以后,他们将会和我一起好好生活。我听到身后传来嘤嘤的哭泣,我没有回头。就像石墙不会低头看他身下的大地一样,我知道我的方向在我的前方。只要我的眼里还有蓝天白云,我身下的大地就可以永远地安心。那一年秋天我开始正常上班。我闷着头努力地工作。我的成绩越来越好。很多很多人都说我前途无量要好好拼搏。我无言地笑。我开始用金鱼缸养一大缸形态万千的石头。母亲不问缘由,每天只是静静地帮它们换水换水草。我长久长久地盯着它们看,然后跟着母亲眯着眼睛笑。我跟着母亲学会了很多很多名字,清水滴竹、黄和平、国画龙王、白天鹅、七宝丹、小

12、桃红、粉娥我学会了背诵: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而上九万里我知道了中国有一种生命很长的树叫银杏,她的美飞舞在寒风萧瑟的秋末。我无法再给这座城市下任何一个定论。尽管我身处这座城市,但我不会再像陀螺一样,被他的发展的藤鞭抽着旋转着不停。我想任何一种发展的最终目的都是使个体的自由梦想得以实现。所以在追求梦想实现的过程中,我们无法再把梦想作为牺牲的代价。中国一个古老的故事中有一个人叫卞和,有一块玉叫和氏璧,他们曾经几度被埋没。我始终相信他们最终的重见天日得缘于玉石的灵性。玉石是有生命的,璞玉浑金只待有缘的手来治理。城市也是如此,城市的美,只待有缘的眼睛和心灵来捕捉。1.简要概括石墙给予了作者哪些人生启示。

13、(4分)参考答案:(1)要正视自己的渺小,坚守自己的土地。(2)让有限的生命创造无限的价值。(3)要有乐观的心态,努力使自己的生命丰盈而厚实。解析:这类题型应总体阅读,整体把握(研究标题、开头、结尾、提炼主旨);审准要求,筛选关键信息(筛选关键词、句,整合信息);借助分层,圈画中心句、概括句(借助句子位置,分析作用);运用求同思维归纳(摘取关键词,流畅表达)。2.文中两次写到母亲,母亲最明显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作者写母亲的意图是什么?(4分)参考答案:母亲最明显的性格特点是善解人意。当“我”失落的时候,母亲既没有责怪“我”,也没有无谓地安慰“我”,而是帮“我”请好长假,让“我”慢慢地去忘记痛苦,

14、母亲这样做,是因为她知道“我”的痛苦不是她能解决的。当“我”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时,母亲不问缘由,只是默默地帮“我”换水草,因为她知道“我”已真正地坚强了,她表面的高兴反而会影响“我”的成熟,会影响她对“我”的信任。作者这样写母亲,意在表明石墙于“我”人生改变的意义,突出“我”和石墙这一缘分的重要性。解析:把握母亲的形象特点,要精读关于母亲的两处描写,从中感受。回答时要结合文中具体的内容加以分析。问“写作意图”也就是问“这两处描写在文中的作用”,回答时,我们也要立足全文,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考虑。3.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参考答案:(1)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城市中的

15、人比作“陀螺”,将城市的发展比作“藤鞭”。(2)表明自己不愿被城市发展的大潮裹挟着被动地前进,不愿随波逐流。(3)也表明了作者不管城市怎么发展,都不会放弃自己的理想,不愿迷失人生的方向的思想感情。解析:句子的深层含意有哲理意义和隐喻(象征、比喻、双关)意义,这样的意义要在总览全篇、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去理解。此句把人比作“陀螺”,把城市发展比作“藤鞭”,结合文章主题,我们可以发现这个比喻的意思,作者是想表明自己不愿被城市发展的大潮裹挟着被动地前进,不愿随波逐流,希望能坚持自己的理想。4.文中最后一段写到“我想任何一种发展的最终目的都是使个体的自由梦想得以实现”,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请结合你的人生体会

16、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参考答案:赞同。个体的自由梦想是基于社会的大发展之中的,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个体的自由梦想。就如文中的“我”,虽然社会化进程在加快,“我”却迷失在了社会发展的滚滚洪流中,无数个个体小“我”的迷失往往会阻碍社会的大发展。因此,既要有有缘之手来发现如玉石的个体,也要有个体的像石墙一般的自我坚守和修养,二者相辅相成。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也是由无数个小我的梦想构成的,中国要想有所发展,其最终的目的就是使无数个小我的自由梦想得以实现。解析:这类题型必须立足文本,抓住关键,根据平时掌握的知识(与题目相关的知识、对相关问题的普遍认识等),联系作品中的某方面内容,详加分析,阐述自己的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