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物理第2章原子结构第1节电子的发现与汤姆孙模型教师用书鲁科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7068590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中物理第2章原子结构第1节电子的发现与汤姆孙模型教师用书鲁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版高中物理第2章原子结构第1节电子的发现与汤姆孙模型教师用书鲁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版高中物理第2章原子结构第1节电子的发现与汤姆孙模型教师用书鲁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8版高中物理第2章原子结构第1节电子的发现与汤姆孙模型教师用书鲁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8版高中物理第2章原子结构第1节电子的发现与汤姆孙模型教师用书鲁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版高中物理第2章原子结构第1节电子的发现与汤姆孙模型教师用书鲁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中物理第2章原子结构第1节电子的发现与汤姆孙模型教师用书鲁科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节电子的发现与汤姆孙模型学 习 目 标知 识 脉 络1.了解物质结构早期探究的基本历程2知道阴极射线的产生及其本质,理解汤姆孙对阴极射线研究的方法及电子发现的意义(重点、难点)3了解汤姆孙原子模型(重点)物 质 结 构 的 早 期 探 究1古人对物质的认识(1)我国西周的“五行说”认为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5种基本“元素”组成的(2)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万物的本质是土、水、火、空气四种“元素”,天体则由第五种“元素”“以太”构成(3)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建立了早期的原子论,认为宇宙间存在一种或多种微小的实体,叫做“原子”2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结构(1)1661年,玻意耳以化学实验

2、为基础建立了科学的元素论(2)19世纪初,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认为原子是元素的最小单位(3)1811年,意大利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假说,指出分子可以由多个相同的原子组成319世纪初期形成的分子原子论认为,在物质的结构中存在着分子、原子这样的层次,宏观物质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分子,而分子则由原子组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不可再分割的最小颗粒,它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 1玻意耳认为万物的本质是土、水、火、空气四种元素的元素论()2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可以由多个原子组成()319世纪初期形成的原子论观点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颗粒是不可分的()试简述道尔顿提出原子论的依据【提示】18世纪一系列重要的实验结

3、果,如化学反应遵从质量守恒定律,元素形成化合物时遵从定比定律、倍比定律等,启示人们推想物质是由一些不可毁灭的微粒构成的,而且各种不同的元素微粒按照一定的比例形成化合物,在此基础上,19世纪初,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认为原子是元素的最小单元电 子 的 发 现 及 汤 姆 孙 模 型1阴极射线:科学家在研究稀薄气体放电时发现,当玻璃管内的气体足够稀薄时,阴极发出一种射线,这种射线能使玻璃管壁发出荧光,这种射线称为阴极射线2汤姆孙对阴极射线本质的探究(1)通过实验:巧妙利用静电偏转力和磁场偏转力相抵消等方法,确定了阴极射线粒子的速度,并测量出了粒子的比荷(2)换用不同材料的阴极和不同的气体,所得粒子的

4、比荷相同,这说明不同物质都能发射这种带电粒子,它是各种物质中共有的成分3结论(1)阴极射线是带电粒子流(2)不同物质都能发射这种带电粒子,它是各种物质中共有的成分,比最轻的氢原子的质量还要小得多,汤姆孙将这种带电粒子称为电子(3)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具有一定的结构,即原子是由电子和其他物质组成的4电子发现的意义:电子的发现揭开了认识原子结构的序幕519世纪末微观世界三大发现(1)1895年伦琴发现了X射线;(2)X射线发现后不久,贝克勒尔发现了放射性;(3)1897年汤姆孙发现了电子6汤姆孙的原子模型原子带正电的部分充斥整个原子,很小很轻的电子镶嵌在球体的某些固定位置,正像葡萄干嵌在面包中那样1

5、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具有一定的结构()2电子是第一种被人类发现的微观粒子()3电子的发现,是19世纪末的三大著名发现之一()为什么汤姆孙要通过电场和磁场研究阴极射线?【提示】当时对阴极射线本质的认识存在两种认识:一是认为是带电粒子,二是认为是以太波而汤姆孙认为阴极射线是带电粒子,而带电粒子可受电场力和磁场力1对阴极射线的认识(1)现象:真空玻璃管两极加上高电压,玻璃管壁上发出荧光及管中物体在玻璃壁上的影(2)命名:德国物理学家戈德斯坦将阴极发出的射线命名为阴极射线(3)猜想阴极射线是一种电磁辐射阴极射线是带电微粒(4)验证: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让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偏转,发现阴极射线带负电并测

6、出了粒子的比荷进而发现电子(5)实验: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电子的电荷量和电子的质量2电子比荷的测定方法(1)让带电粒子通过相互垂直的电场和磁场(如图211甲),让其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即F洛F电(BqvqE),得到粒子的运动速度v.甲乙图211(2)撤去电场(如图乙),保留磁场,让粒子单纯地在磁场中运动,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即Bqvm,根据轨迹偏转情况,由几何知识求出其半径r.(3)由以上两式确定粒子的比荷表达式:.1(多选)如图212所示,一只阴极射线管,左侧不断有电子射出,若在管的正下方放一通电直导线AB时,发现射线径迹向下偏转,则() 【导学号:64772023】

7、图212A导线中的电流由A流向BB若要使电子束的径迹往上偏转,可以通过改变AB中的电流方向来实现C电子束的径迹与AB中的电流方向无关D若将直导线AB放在管的正上方,电流方向不变,则电子束的径迹将向上偏【解析】阴极射线是高速电子流,由左手定则判断可知,磁场垂直纸面向里,由安培定则可知,导线AB中的电流由B流向A,且改变AB中的电流方向时可以使电子束的轨迹往上偏若电流方向不变,将导线AB放在管的上方,由左手定则可以判断,电子束的轨迹将向上偏故B、D均正确【答案】BD2带电粒子的比荷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某中学物理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探究电场和磁场对电子运动轨迹的影响,以求得电子的比荷,实验装置如图

8、213所示其中两正对极板M1、M2之间的距离为d,极板长度为L.图213他们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A首先在两极板M1、M2之间不加任何电场、磁场,开启阴极射线管电源,发射的电子束从两极板中央通过,在荧光屏的正中心处观察到一个亮点;B在M1、M2两极板间加合适的电场:加极性如图所示的电压,并逐步调节增大,使荧光屏上的亮点逐渐向荧光屏下方偏移,直到荧光屏上恰好看不见亮点为止,记下此时外加电压为U.请问本步骤的目的是什么?C保持步骤B中的电压U不变,对M1、M2区域加一个大小、方向合适的磁场B,使荧光屏正中心处重现亮点试问外加磁场的方向如何?【解析】步骤B中电子在M1、M2两极板间做类平抛运动,当增大

9、两极板间电压时,电子在两极板间的偏转位移增大当在荧光屏上看不到亮点时,电子刚好打在下极板M2靠近荧光屏端的边缘,则2,.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步的目的是使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位移成为已知量,就可以表示出比荷步骤C加上磁场后电子不偏转,电场力等于洛伦兹力,且洛伦兹力方向向上,由左手定则可知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答案】见解析测量带电粒子比荷常用的两种方法方法一:利用磁偏转测比荷,由qvBm得,只需知道磁感应强度B、带电粒子的初速度v和偏转半径R即可方法二:利用电偏转测比荷,偏转量yat22,故.所以在偏转电场U、d、L已知时,只需测量v和y即可学业分层测评(四)(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多选)下

10、列说法正确的是()A汤姆孙研究阴极射线,用测定粒子比荷的方法发现了电子B电子的发现证明了原子是可分的C汤姆孙认为原子里面带正电荷的物质应充斥整个原子,而带负电的电子,则镶嵌在球体的某些固定位置D汤姆孙认为原子里面带正电荷的物质都集中在原子中心一个很小的范围内【解析】通过物理学史可得,选项A正确;根据电子发现的重要意义可得,选项B正确;选项C描述的是汤姆孙原子模型,选项C正确,D错误【答案】ABC2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下列先后顺序中符合史实的是() 【导学号:64772091】道尔顿提出的原子论德谟克利特的古典原子论汤姆孙提出的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ABC D【解析】对于探索构

11、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建立了早期的原子论,19世纪初,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汤姆孙发现电子后,提出了葡萄干面包模型,故选项B正确【答案】B3(多选)汤姆孙对阴极射线的探究,最终发现了电子,由此被称为“电子之父”关于电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物质中均有电子B不同的物质中具有不同的电子C电子的质量比最轻的氢原子的质量小得多D电子是一种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解析】汤姆孙对不同材料的阴极发出的射线进行研究,均为相同的粒子电子,所以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电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其质量是氢原子质量的故选项C、D均正确【答案】ACD4关于阴极射线的本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

12、学号:64772092】A阴极射线本质是氢原子B阴极射线本质是电磁波C阴极射线本质是电子D阴极射线本质是X射线【解析】汤姆孙经过大量的实验,证明阴极射线是带电的粒子流,并称组成粒子流的粒子为电子,故选C.【答案】C5对于电子的发现,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原子B汤姆孙通过实验测定了阴极射线的比荷值C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阴极射线的比荷值D原子的葡萄干面包模型是道尔顿提出的【解析】1897年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并测出了电子的比荷,提出了葡萄干面包模型,故选B.【答案】B6(多选)关于空气的导电性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64772

13、093】A空气导电,是因为空气分子中有的带正电,有的带负电,空气分子在强电场作用下向相反方向运动B空气能够导电,是因为空气分子在射线或强电场作用下电离C空气密度越大,导电性能越好D空气越稀薄,越容易发出辉光【解析】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在正常情况下,气体分子不带电(显中性),是较好的绝缘体但在射线、受热及强电场作用下,空气分子被电离,才具有导电性能,且空气密度较大时,电离的自由电荷很容易与其他空气分子碰撞,正、负电荷重新复合,难以形成稳定的放电电流,因而电离后的自由电荷在稀薄气体环境中导电性能更好,综上所述,答案为B、D.【答案】BD7如图214是电子射线管示意图,接通电源后,电子射

14、线由阴极沿x轴正方向射出,在荧光屏上会看到一条亮线要使荧光屏上的亮线向下(z轴负方向)偏转,可以加一磁场,磁场的方向沿_轴正方向,也可以加一电场,电场的方向沿_轴正方向. 【导学号:64772024】图214【解析】由于电子沿x轴正方向运动,若所受洛伦兹力向下,使电子射线向下偏转,由左手定则可知磁场方向应沿y轴正方向;若所加电场使电子射线向下偏转,所受电场力方向向下,则所加电场方向应沿z轴正方向【答案】yz8如图215所示,有一混合正离子束先后通过正交电磁场区域和匀强磁场区域,如果这束正离子束在区域中不偏转,进入区域后偏转半径R相同,则它们一定具有相同的_和_图215【解析】正交电磁场区域实际上是一个速度选择器,这束正离子在区域中均不偏转,说明它们具有相同的速度在区域中半径相同,R,所以它们应具有相同的比荷【答案】速度比荷能力提升9(多选)如图216所示是阴极射线显像管及其偏转线圈的示意图显像管中有一个阴极,工作时它能发射阴极射线,荧光屏被阴极射线轰击就能发光安装在管颈的偏转线圈产生偏转磁场,可以使阴极射线发生偏转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216A如果偏转线圈中没有电流,则阴极射线应该打在荧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