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章 古诗鉴赏 专题一 读懂古诗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7068546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章 古诗鉴赏 专题一 读懂古诗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章 古诗鉴赏 专题一 读懂古诗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章 古诗鉴赏 专题一 读懂古诗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章 古诗鉴赏 专题一 读懂古诗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章 古诗鉴赏 专题一 读懂古诗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章 古诗鉴赏 专题一 读懂古诗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章 古诗鉴赏 专题一 读懂古诗 新人教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懂古诗专题微语古诗鉴赏,其前提是要读懂诗歌。对于命题者来说,如何引导考生先读懂后鉴赏,命题的导向至关重要。对于考生来说,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能否读懂诗歌极其关键。因此,必须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而应沉下心来,反复咀嚼,一定要重视古诗本身给我们传达的内容,从而来解读古诗。在考场上,读懂一首古诗,说到底就是理解诗句意思,明确诗歌写了哪些内容,是按照什么样的思路和层次来写的。内容和思路是读懂诗歌的关键。培养读懂古诗的能力,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要把握古诗常见的题材特征,二要懂得古诗的语言特征,三要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从题材类别入手读懂古诗中国古典诗歌虽说浩如烟海,但从题材的角

2、度看,总有一些题材相同、情感相近、手法相似的诗歌。我们阅读诗歌,完全可以从题材入手,争取“读一首诗,知一类诗”。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诗大致有山水田园诗、边塞军旅诗、怀古咏史诗、托物言志诗、送别怀人诗、羁旅思乡诗、即事抒怀诗等几种类型。当然,这些古诗很难有清晰明确的界限。阅读时,既要把握古诗的大致题材,更要把功夫花在对诗词内容的准确把握和理解上。一、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是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东晋诗人陶渊明开创田园诗派,南北朝诗人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至唐代两者合流,形成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有王维、孟浩然等。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解读时一定要抓住

3、情景关系加以品析。首先,把握景物(意象)特征。常见的意象有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其次,领悟诗人溢于景物的情感。山水田园诗表达的常见的思想情感有:热爱自然,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闲适自得的心情,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另有抒写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等。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描写手法有远近高低结合、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反衬等。练中悟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4、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1)本诗写景有何特点?答:_(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答案(1)描写景物有声、有色、有形,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所写景物带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写得情景交融。所选的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2)全诗表达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二、边塞军旅诗边塞军旅诗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唐代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边塞军旅诗有对边塞风景的描写,展现了边塞独有的自然风貌,更为抒写将士边塞生活做了很好的铺垫、烘托;也有对征战的描写,不过,它常常借

5、助一些意象,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去表现战争的场面或边塞的风光。这些意象(景象),从用品看,主要有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等;从景物看,主要有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等;从地名和民族名看,主要有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等。抓住这些意象,然后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行深入的揣摩,鉴赏便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在唐代的边塞军旅诗中,还有着一种浓郁的汉代情结:以汉代唐,出征的军队称为汉兵,将领称为汉将,边塞称为汉塞,就连天上的月亮也称为汉月。不仅如此,一般的边塞诗在提及周边少数民族时,也往往沿袭汉代的称谓,把

6、交战对方称为匈奴,把其首领称为单于、左贤。在称颂战地英雄时,常常提到的也是汉代的霍去病、李广、卫青、班超、马援等,以呼唤英雄精神的回归。这种汉代情结既是对历史的继承,又是对历史的超越,是唐代边塞军旅诗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边塞军旅诗表现的思想感情较丰富。或抒发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或状写将士的乡愁、家中妻子的离恨,或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边塞征战的残酷,或反映对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或惊叹描摹塞上绝域的奇异风光等。当然,更多边塞诗体现的是一种矛盾的心情: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等。如杨炯的“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7、张说的“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王昌龄的“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岑参的“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等。练中悟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穷边词(其二)姚合将军作镇古汧州,水腻山春节气柔。清夜满城丝管散,行人不信是边头。陇西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1)请结合诗句判断这两首诗是不是边塞诗。答:_(2)试简析这两首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答:_答案(1)姚诗和陈诗均为边塞诗。姚诗题中的“穷边”是极远的边地。诗作写边镇的升平景象借以赞扬边镇守将的防守之功。其中有“将军”“边头”等特定称谓。陈诗的题目“陇西行”是乐府旧题,一般描写

8、边塞战争。诗作借助“匈奴”“胡尘”“无定河”等特定名称,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2)姚诗借描写边镇春意盎然、歌舞升平的美景,委婉地表达了对戍边将士的赞扬之情。陈诗以将士杀敌的英勇、战斗进程的激烈、伤亡程度的惨重、亲人盼望的无期,来寄寓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三、怀古咏史诗怀古咏史诗一般以凭吊古迹、历史故事、古人事迹为题材,借以抒发情怀,讽刺时事。诗题中往往含有“咏史”“怀古”“览古”等字样,有的干脆以被歌咏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题。从表达方式看,怀古咏史是手段,抒怀讽今是目的。首先,要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史实、有关人物。比如赤壁、金陵、汴河等一些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

9、地名。其次,要体会作者的意图及思想感情。怀古咏史诗大多是“借别人的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块垒”,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情,一定有现实的因素。此类诗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评判历史,发表观点,诗人只是旁观者,不置身其中,如杜牧题乌江亭。另一种是把史实与现实联系在一起,或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类比对比,寄托伤感;或借古讽今,哀叹兴衰;或总结经验,以古谏今等。怀古咏史诗的结构为: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内容有: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手法有用典、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等。练中悟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

10、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注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一水:亦作“二水”。(1)诗人为何要把吴、晋作为咏怀的对象?答:_(2)“浮云蔽日”是个比喻,联系“长安”这个特定的所在,说说诗人愁的原因。答:_答案(1)吴、晋是六朝的代表,金陵是六朝古都。(2)君王被奸邪蒙蔽,自己不得任用。四、托物言志诗托物言志诗,指的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情感,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寓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首先,抓住“物”的形象特征。从具体描写物象的诗句入手,从物象的颜色、气味、声音、动作、形态

11、等特征出发,挖掘出物象的个性气质、精神品质等。其次,理解“物”所寄托的思想情感。一般来说,咏物诗中的寄托往往跟诗人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人生态度、生活作风、价值取向等有关系。再次,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一般来说,从表现手法上是托物言志,从修辞角度看有拟人、比喻,从描写方法上讲有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练中悟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孤雁崔涂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注关月:关塞上的月亮。矰缴(zn zhu):系着丝绳射鸟用的短箭。(1)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标题“孤雁”中“孤”字的表达效果。答:_(2)这首诗中的“孤雁”是怎样

12、的形象?诗人借孤雁表达了怎样的情怀?答:_答案(1)“孤”字是本诗的“诗眼”。“孤”字将全诗的神韵、意境凝聚在一起,浑然天成,既写出了大雁的孤独,又写出了诗人羁留客地的离愁别绪。(2)“孤雁”孤独、压抑、恐惧,在艰险的行程中,它心境凄凉,心有余悸。诗人漂泊异乡,世途艰险,通过对孤雁处境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五、送别怀人诗送别怀人、抒发离愁别绪是古典诗词中最常见的题材和主题。首先,要掌握送别怀人诗的结构、写法。一般是即景抒情,开头叙事或写景,然后是抒情表意。就律诗(绝句)而言,首联叙题写意;颔联写人、事,或叙别,或议论;颈联写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颔、颈联或颠倒并说亦可)尾

13、联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其次,把握诗的常见意象,如杨柳、长亭、短亭、劳劳亭、酒、月、阳关、舟、灞桥等。再次,掌握诗的情感内容。送别怀人诗表达的情感丰富复杂,一般的情感有: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绪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虽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这类诗常用的手法有: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想象、虚实相生,比喻,衬托、烘托。练中悟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魏十六还苏州皇甫冉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注皇甫冉:唐代诗人。诗人的朋友魏十六曾从苏州(即“姑苏”)到常州(即“毗陵”,唐代常州为毗陵郡)方向来拜访他;魏十六返回苏州时,诗人乘船相送。阴虫:蟋蟀。(1)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答:_(2)全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答:_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